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1352公斤!泾川旱作玉米单产创历史新高

2025年10月11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丰收时节,平凉大地叠翠流金。9月30日,泾川县荔堡镇西关村的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基地内,随着专家组宣布“平均亩产1352.37公斤”的测产结果,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数字标志着陇东旱塬玉米单产实现历史性突破,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约600公斤。

此次高产成果的背后,是中国农科院、平凉市农科院、市种子站与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生动实践。当日,在平凉市旱作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创建技术推介暨观摩测产会议上,来自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甘肃省种子总站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当地种植户共聚田间,共同见证了以“博奥521”“平选育1号”为代表的优良品种,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实现“节水增产、均衡增效”的喜人成果。

“这项技术为破解我市旱作玉米增产难题提供了新模式。”平凉市农科院副院长续创业向记者介绍,去年在博奧农业示范田引入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试验示范,亩产已突破1310公斤,而今年的1352公斤的新纪录,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增产潜力。他说,面对“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该技术能确保苗齐苗全,保障玉米正常授粉灌浆,是抵御自然灾害、稳定粮食产能的核心支撑。测产环节科学严谨。

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副首席专家王永军表示,专家组严格遵循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随机选取示范田的3个小区实地测量,最终确认“博奥521”在标准含水量下亩产突破1350公斤。“这一结果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精准’。”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侯鹏指着整齐匀植的玉米田解释道。他所带领的团队将历时十余年研发的绿色高产技术带到平凉,通过光温条件匹配品种密度、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创新,实现了“少投入、多打粮”的绿色转型。

作为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玉米种子研发与转化。公司在平凉泾川流转试验用地1500亩,已选育出“博奥521”等6个审定玉米品种,并承担多项国家及省级试验,为技术集成提供了品种支撑。

甘肃省种子总站站长吕小瑞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但单靠良种不够,必须推动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此次高产示范正是“五良融合”的生动实践。试验田里,铺设整齐的滴灌带与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的传感器协同运作,与耐密植、抗倒伏的优良品种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旱作玉米高产技术方案。

甘肃博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东表示,企业将继续深化与科研单位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走向田间头,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秋风送爽,一项项创新技术正走出试验田,融入平凉大地广袤的田野。这项突破不仅标志着产量的提升,更展现了平凉旱作农业迈向节水高效、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