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用好西王母文化交流平台 促进海峡两岸深度交融

2025年08月17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用好西王母文化交流平台 促进海峡两岸深度交融

——泾川县构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启示

【提 要】泾川回山西王母宫,被台湾同胞认定为“瑶池金母”的“祖庭圣地”,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神圣地位。泾川县从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局出发,顺应台湾同胞心愿,稳步开发西王母宫和西王母文化资源,西王母宫建筑群不仅是游客观光的风物胜地,更是台湾同胞尤其是信众寻根祭祖的谒拜圣地。通过30多年的陇台携手共建,泾川西王母宫成为两岸同胞同心共筑的精神家园。2015年,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定名其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泾川西王母宫及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播及海内外。

泾川县高扬民族复兴与祖国统一的旗帜,以当地历史悠久的西王母宫及积淀深厚的西王母文化为根柢,坚持不懈构建台湾—泾川两岸文化交流基地,为台湾同胞寻根归心、塑造祖国统一大势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中线西出长安通往西域必经的重镇,312国道横贯全境。这里拥有大云寺、南石窟、罗汉洞、夸父峰等历史名胜,尤以西王母宫为最。西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距今2100多年,号称“天下王母第一宫”。西王母是炎黄子孙的“始祖母”,与“人文始祖”黄帝齐名,闻一多先生以亲自考证为据,称誉她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西王母的形象与传说,体现着远古中国母系社会对女性、母亲的崇拜与敬仰。这种崇敬最终演化为庄严的礼仪。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农历三月二十,泾川西王母宫重修工程告竣,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到场,与民同庆,举行了隆重的典礼。自此,这一典礼以庙会形式传承下来,连年举办,历久不衰。对于西王母、西王母宫,先秦《山海经》、晋代《穆天子传》、汉代《尔雅》《水经注》《汉武帝内传》等古籍都有记述;在泾川回山,更留下了宋代《重修王母宫颂》的石碑。改革开放之后,泾川县以西王母宫为基原,发掘、释放西王母文化的丰富潜能,将其纳入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之中,升华其民族信仰、先祖崇拜的人民性意义,为激活文化传承与县域经济而赋能,让历史与时代交相辉映。

时代的契机幸遇在1987年,台湾当局实行开放,准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于是,台湾崇拜、敬仰西王母的广大信众萌生了赴大陆追寻、谒拜西王母祖庙的意愿。在福建中国旅行社的协助下,台南西王母殿的信众们率先组成西王母寻根团前来大陆考察。他们辗转各地后抵达泾川,通过史籍、古碑、传说、民俗等详实材料,终于发现、认定泾川西王母宫乃“西王母祖祠”。随后,台北松山慈惠堂组成西王母朝圣团,访察山东、青海、新疆等地后来到泾川,确认泾川西王母宫系“西王母祖庭圣地”。台湾同胞对西王母的崇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们认为西王母是“瑶池金母”,是“众生之母”,体现着庇护生命、施爱人寰的母慈精神。台湾民众需要这种精神力量,热望祖国母亲庇护他们、施爱他们,热望两岸融合,消弭裂痕。

台湾同胞跨海越岭,深入西北,来到泾河川谷对于西王母的寻根之旅、朝圣之旅,突破了泾川当地惯常的庙会、祭祀等民俗活动的格局,赋以泾川西王母一个新的效应:促动台湾与泾川交融,为祖国和平统一助一臂之力。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形成共识共策,进一步盘活泾川西王母宫与西王母文化的资源,增强其“圣地”的魅力,借助西王母的亲和力,联结台湾—泾川,构写好促进海峡两岸深度交融的出色文章。

一、开设文化论坛,在研讨共识上交融。台湾同胞对泾川西王母宫的寻根认祖,激发了两岸对王母宫文化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的深层次探究。西王母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既有古籍记载,又有传说神话,还有民间礼仪,更有宫庙实体。对其文化遗产的解构,成了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的动机与课题。1999年5月,“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先拉开帷幕,研讨成果别开生面。到了2005年10月,两岸专家、学者又聚会泾川,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两岸共同约定:每隔两年,泾川、台湾两地轮流举办“论坛”。到现在,“论坛” 如期赴约,接续举办了十届,西王母文化成了两岸同举共重的显学。学术研讨的定期化、论坛化,有效激发了两岸专家、学者的热情,西王母文化的科学研究由此攀上新高度、新境界。先后参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发表高质量论文180多篇。这些论文从人文性、民俗性出发,去伪存真,去芜存菁,推出了一系列剀切不易的研究成果。一是寻根溯源,泾川回山、回屋是西王母的降生地,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泾川西王母宫最先问世,居“中华第一”。二是人本为要,西王母的形象主在人、次在神。西王母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原始母系社会陕甘高原某部族的首领,其图腾为“豹尾虎齿”,民众对她非常敬服,而对她的神化,则反映远古人类对她功德的礼赞、对自然力的崇拜。西王母与中原部族的首领黄帝有交往有互动。三是百姓愿望,西王母身上寄托着芸芸众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草药能祛病,蟠桃能延寿,救劫能消灾,赐福能解厄。作为母性之王,西王母体现着女性权威和“母养群品”的生育之力。四是两岸共仰,泾川民众信仰西王母重在祈求慈爱、和谐、富足、安泰;台湾同胞的信仰重在亲善、和合、法祖、团圆;信仰的共同点聚焦于:我们的“祖母”同属王母,我们的祖国共属中华;既如此,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王母传人,就应该亲和共生,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做一个推动两岸交融、祖国统一的促进派。

十届论坛选题递进,一届比一届深入,一届比一届博厚,破难攻坚,标新立异,理论性、学术性不断升值,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展,成为舆论场和海内外关注的热点。而在泾川本土,由此涌现出了刘映琪、张怀群、魏海峰、薛宝春等热爱、研究西王母文化的学者和一大批爱好者。两岸的出版、影视、戏剧等团体也乘势而为,推波助澜,出版了《西王母文化丛书》,摄制了《梦萦西王母》《汉武帝西巡》等专题片,编排了《女神·西王母》《蟠桃盛会》等音乐歌剧。

二、重构祖庙体系,在基地共建上交融。泾川西王母宫跨越两千多年,它以实体无声的语言述说着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与融合性,如同硕大的磁石对台湾同胞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与召唤力。让西王母宫建筑群上档次、扩规模,焕发其为两岸融合载体的崭新风采,泾川、台湾民众和衷共济,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共建进程。最早在1992年,台湾松山慈惠堂牵头、号召,各家宫庙及信众们予以响应,集中捐资200多万元,投入全宫中心——西王母大殿的重建,次年工程完竣。1993年,台湾三重凤德宝殿倡议信众捐资70多万元,历时6年修成东王公大殿。1994年,台湾三重黄雪香女士一人捐资12万元,在原遗址上修复、重现了回山脚下的西王母祠庙——回屋。2007年,台湾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董事长谢政达捐资90万元,启动了瑶池金母殿的重建,两年后完工。2008年,松山慈惠堂郭叶子、郭清秀依照清代《共成善果》图册复修了三清殿,2010年竣工开光。就这样,两岸同胞、信众出资出力,齐心合作,使祖庙建筑群系统整合,焕然一新,成为国家4A级的大景观。累计起来,台湾近千个民间团体捐资逾千万元。全宫庙的102根立柱、29块碑刻还有香炉,刻满了台湾捐资团体、个人的名称与名字。

如今,西王母宫建筑群金碧辉煌、香火缭绕,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守护中华文化根脉的生动见证。泾川西王母大殿的廊柱上,悬挂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楹联:“千年气接文孙驾,万里云开王母宫”。而在台湾松山慈惠堂,廊柱上的楹联写着:“瑶池水暖连海峡,母德光昭照汉家”。两幅楹联遥相呼应,充分表达了两岸同胞“虽隔沧溟、心向昆仑”意愿。“手捧回山一把土,回台供奉不忘祖”,“祖母”、祖国,泾川西王母宫及其文化,有形中变为联接两岸同胞互动的基地,无形中让台湾同胞组成叛祖离宗者难以逾越的阵线。

三、举行朝圣祭典,在谒礼共襄上交融。在泾川举行祭拜西王母的谒礼有两个节点:一是农历三月二十庆祝西王母宫重建的庙会,二是农历七月十八纪念西王母降生的诞辰。这两个节点,都被台湾信众视为朝圣祭典的重要日期。

每年庙会,都要举行传统的祈福法会,取圣水,放河灯,献五谷,挂福带,活态传承西王母信俗。台湾西王母信众特意而来,赶赴回山,既膜拜“瑶池金母”,又体验当地民俗,与泾川民众共祈两岸团圆亲善、和平交融。尤其是诞辰纪念,台湾同胞趋之若鹜,以参加海峡两岸西王母谒礼大典为虔诚为荣耀。这些年,谒礼大典已举行了7届,嘉宾们敬献花篮,参谒行礼,瞻仰圣像,整个仪程极其隆重。前来谒礼祭拜的有台湾政界、学界著名人士蒋孝严、林政则、郁慕明、李乾龙等20多人,有来自台北、台东、台中、台南、高雄、嘉义20多个县市的文化团体与宗教组织800多个,可谓群贤毕至,诚心可掬。

西王母的庙会庆典与诞辰纪念,为台湾同胞提供了朝圣拜祖、谒礼金母的契机。泾川县借此契机,将两个节点同时兼容商贸集会、物产展销、民俗体验、旅游观光等活动。这样,泾川县以西王母故里与节庆为吸引,与台湾巨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行运文书文具公司、高雄茄定社区联合会、台南国际妇女同济会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资讯交流平台,从而形成了泾川与台湾两地资源共享、经贸合作的良好态势。

泾川县以西王母宫与西王母文化为依托,精心做好两岸交融的大文章,促使前来朝圣谒拜的台湾同胞有意无意地变成了宝岛回归祖国的带节奏者,为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奉献了助推之力。西王母宫知名度不断提升,西王母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随之一系列殊遇、盛誉接踵而来。2002年,在中华世纪坛取土仪式上,泾川西王母宫被定名为“中华西王母祖祠”;2008年,“泾川西王母信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授予泾川县“国际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称号;2015年,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予泾川西王母宫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倡议、推动将西王母诞辰确立为“华夏母亲节”;2024年12月,来自俄罗斯、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伊朗、蒙古、泰国、缅甸等11个国家的游客,同乘“崆峒号”旅游专列,来到泾川西王母宫游览、体验,西王母民俗文化走出国界。

台湾到泾川,泾川到台湾,两岸同胞双向奔赴。从2004年9月至今,泾川县先后组成11个代表团、访问团奔赴台湾交流和考察,特别是关注台湾的西王母景观。在台湾全岛,有关泾川西王母文化的书刊、图片、匾额俯仰可见。泾川之名及其王母宫之名,为台湾广大民众所耳熟能详。

泾川西王母宫无愧于“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它沟通了台湾同胞与“祖母”、祖国心身交融的脉络。30年间,成千上万的台湾同胞来到泾川朝圣拜祖,不仅释放着虽隔海峡、不忘祖根的乡愁,而且积聚着和平统一、回归祖国的内聚力。他们踏足泾川大地,亲身体验祖国这块充满活力的热土,眼中描绘的是台湾与大陆融为一体的灿烂图景。把前文写到的两幅楹联交融为一句话,可以充分表达两岸中华儿女在西王母身上寄托的共同心愿:“万里云开王母宫”,“瑶池水暖连海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