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31 出土

2012年12月31日,曾经出土过佛祖舍利14粒和金银棺套函的泾川大云寺地宫东侧,惊现数十尊北朝、隋、唐佛像窖藏。在窖藏坑东侧发现一座疑似地宫遗存,东西1.95米,南北0.85米。出土陶棺(长0.45米)一具,内有木匣。陶棺东侧出土铭文砖一块。铭文内容主要讲述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龙兴寺僧人智明、云江收集并埋葬佛舍利之过程,初步判断可能为一处地宫遗存。
【导读】根据现场铭文记载,在出土的陶棺中有一个木匣,木匣中存有约两千余颗舍利,这些舍利是否真的存在呢?春节过后,专家将进一步的挖掘与考证。 [详细] [网友评论]

关注焦点:泾川新发现地宫可能瘗藏佛牙舍利

出土佛像

出土佛像。

文物发掘现场

文物发掘现场。

最大1.65米面部贴金

最大1.65米面部贴金佛像。

泾川大云寺千年地宫碑记场

泾川大云寺千年地宫碑记。

佛教遗存

佛教遗存

考古观点:专家组认为,这次发现并清理的佛教遗存及出土文物,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关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

价值一对研究该区域佛教寺院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专家组观点:该区域1964年已发现地宫及五重舍利套函等重要文物,此次又发现并清理了佛教造像窖藏、有明确纪年的疑似地宫及大量各时代佛教造像,对研究该区域佛教寺院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价值二反映了古代泾州佛教文化与周边地域的文化交流

专家组观点:出土造像时代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延续时间长,各时代造像特点明显,既具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又具有浓郁的陇东地域特色,并与周边乃至长安地区佛教艺术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反映了古代泾州佛教文化与周边地域的文化交流。

价值三为宋代佛教瘗埋制度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专家组观点:此次发现清理的佛教造像窖藏及有明确纪年的铭文砖,为宋代佛教瘗埋制度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价值四是古代泾州佛教兴盛及在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地理位置的见证

专家组观点:这一窖藏为甘肃境内第二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佛教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种类较多,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古代泾州乃至整个陇东地区佛教艺术发展的序列,是古代泾州佛教兴盛及在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地理位置的见证。

价值五与历史上隋文帝在泾州敕建舍利塔及唐建大云寺相符合

专家组观点:出土的佛教造像中隋唐两代较多,说明了该地区隋唐两代佛教极为兴盛,这与历史上隋文帝在泾州敕建舍利塔及唐建大云寺相符合。

出土佛教遗存与周边遗址的关系:

  专家组认为,此次发现的佛教遗存窖藏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内,1964年曾在这一区域发现地宫,出土安奉佛祖舍利的唐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等重要文物。根据舍利石函铭文可知,唐代此处应为大云寺。

  此次发现的疑似地宫内有明确的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砖铭,说明宋代称龙兴寺,已清理的两处遗存应为龙兴寺的组成部分。由于发掘区域及面积所限,寺院总体布局及该区域的范围、性质等尚不明确。

下一步工作:

1、邀请文物科技保护方面的专家,指导开展已出土文物的保护性清理,并研究制订出土文物修复、保护方案,尽快开展保护工作,特别是遗留在发掘现场的泥塑造像提取及陶棺打开清理工作要抓紧进行。

2、对考古工地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暂停本阶段发掘工作,待春节后完成其他已暴露遗存的清理发掘工作,并开展相应的整理研究工作。

3、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此次清理发掘的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搞清寺院总体布局并进行发掘,更全面地揭示该遗址的内涵与价值。

相关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目前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已经结束,出土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的单体造像、造像塔碑等240余件(组)。

在窖藏坑北侧还发现一处穹窿顶遗存,有待下一步清理发掘。古城其它遗存将报请国家文物局,春节后将进一步发掘。

声明:凡本网及本专题未注明“来源:XXX(非网行风)”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作者自行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不妥请留言,本网会做处理,但对此所造成的影响不负任何责任。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暂不支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泾川网行风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