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西王母文化传承:信仰、神话与艺术的交响

2025年09月19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一、西王母的文化意义

1.1 ◆ 信仰与文化的历史交融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西王母宫庙建筑星罗棋布。其中,甘肃省泾川的回山(回中山)王母宫,因其悠久的历史和宏大的规模,被尊为西王母祖庙。这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藏着七项国内外罕见的西王母文化遗产。泾川的“西王母信俗”更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着千年的信仰与文化的交融。

1.2 ◆ 西王母的神话传说

西王母,这位神话中的女神,她的影响力穿越时空,与黄帝、舜帝、大禹、周穆王等历史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她乘白鹿授地图,助黄帝战蚩尤;她献白玉环给舜帝,与禹共同探讨学问;她与周穆王唱和诗词,展现着其超凡脱俗的魅力。

1.3 ◆ 西王母的宗教地位

在宗教领域,道教赋予了西王母以神格,她与东王公共掌阴阳二气,化生万物。西王母不仅代表着生命起源,更是善恶分明的生命秩序的主宰。她的神格地位仅次于三清,可谓尊贵无比。

1.4 ◆ 民俗与文学艺术中的西王母

民俗中的西王母,被民间广泛崇拜。无数庙堂中供奉着她的神像,与祖庙相呼应。每年的庙会,全体民众都会自发前来纪念和崇拜王母娘娘,这不仅是对祖先崇拜意识的体现,也是对中华人文先祖之一的文化自觉。同时,人们也借此机会向王母娘娘祈求平安和幸福。

文学艺术方面,西王母更是成为了永恒的主题。从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开始,西王母便成为了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的主角和重要题材。古今文学大师和作者们无不以西王母为灵感,创作出无数经典之作。同时,青铜器、石刻、画像砖等艺术品上也不乏西王母的形象。

二、藏西王母的文化遗产

2.1 ◆ 古代文献与碑刻

中国汉代以后,关于西王母的碑刻文献极为丰富,但多数已佚失。然而,在甘肃省泾川,我们幸运地保存下了宋代邢部尚书知制诰陶谷所撰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此碑高2.83米,宽0.86米,共计802字,是现存专门记载西王母史迹及祖庙的珍贵碑刻。此外,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彭泽所撰的“重修王母宫记”巨碑,也幸存于泾川,称回山王母宫为“千余年之胜迹”。

2.2 ◆ 泾川地区的传统与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自宋代开始的农历三月二十回山西王母庙会,已成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数十万人朝山纪念西王母,这一盛况已传承千余届,并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3 ◆ 台湾的西王母信仰

在台湾,西王母被尊为母亲神、母娘,受到广大信徒的崇拜。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台胞们拜王母多寄寓着祈福平安的美好愿望。1990年12月7日,一支由240多人组成的台湾西王母寻根团抵达泾川回山,看到宋、明碑刻和清108庙王母宫全图时,他们激动不已,感慨终于找到了西王母祖庙。

2.4 ◆ 西王母文化遗产的价值

西王母的遗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蕴含着时代价值。其核心价值之一便是和平之美。在西王母的传说中,她与黄帝、舜帝、周穆王等历史人物,通过地图、美玉、诗歌等载体,共同传递着和平的理念,呼吁减少杀戮。此外,长寿之美也是西王母遗产的重要内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