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泾州?
泾川县城全景
泾川,古称泾州,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门户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名流辈出,众多诗人留下题咏,且红色文化源远流长,多种文化交相辉映,特色美食活色生香。当我们溯源泾州,不仅是在翻阅半部陇东史册,更是在触摸那些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印迹。
01、文脉绵长的泾州、泾川的前世今生
北魏置泾州,这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政区划重置,它将秦汉时期的安定郡改写为对整个泾河流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泾州。到北宋末年金人入主中原的整100年时间里,陇东地区纳入金朝的版图。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改泾州保定县为泾川县,隶属于泾州管辖,泾州的州治与泾川的县治均在泾川,“泾川”之称第一次作为县级政权出现至今已有860年。建州置郡设县历时2100多年,是关中与陇右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更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关键战略支点。
西王母远古文化
泾川王母宫山传为西王母降生地,山上西汉始建的西王母祖祠是其文化祖庭。核心的“泾川西王母信俗”有广泛群众基础,自北宋开宝元年起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举办庙会,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母宫被称为“天下王母第一宫”和“中华西王母祖祠”,2015年被授予全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从2013年至今接续举办8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两岸及海外华人寻根、祈团圆、促统一的重要文化载体。
大云寺佛教文化
泾州大云寺是其东西文化交流象征,601年,隋文帝令全国30州建舍利塔,泾州奉诏建大兴国寺。690年武则天登基,令各州建大云寺,泾州大云寺选在大兴国寺遗址,动工发现隋舍利,694年以五重套函重葬。1370年大云寺毁于洪水,自1964年以来三次出土佛舍利,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
百里石窟长廊
1600多年前的公元4世纪初,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一路经河西走廊自西而东向中原地区迈进,翻越陇山,沿泾河顺流而下,来到了泾州。公元479年,北魏孝文帝提倡佛教,在泾州王母宫山下开凿出一座大型中心塔柱窟,这是泾河川道开凿石窟的第一例。在其后的120余年里,佛教信徒在泾河两岸陆续建造了罗汉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群、太山寺石窟,以及许多小禅窟、僧房窟等,留下了“百里石窟长廊”的壮举和奇观。
完颜民俗文化
1127年北宋灭亡后,泾川所在泾河流域入金,泾州成为金、西夏、南宋三足鼎立的陇山地区地理结合部。金熙宗时派系斗争激烈,1150年完颜亮弑君篡位(海陵王),其改革吏治、迁都燕京巩固集权,但残暴屠戮皇族。
芮王完颜亨(完颜宗弼之子)因不满完颜亮篡位遭杀,1161年家人为避祸,投奔驻守泾州的王妃亲属,在泾州完颜村定居。1234年金亡,部分完颜宗族也投奔至此。为泾川留存了独特的女真族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阮氏文化
据《通志·氏族略》,阮氏源自商诸侯阮国(岐渭间),周文王灭阮后封其于泾川(爵降为伯)。
泾川是阮姓发源地,有阮陵山等遗存及商代铜鬲考古实证,为阮氏祖庭。近年阮氏后裔多次来寻根,2013年举办首次全球拜祖大典,2025年古阮国历史文化展馆将奠基,是对阮陵文化符号的现代重建,从血缘、地缘、文化三个维度重构了阮氏宗族的集体认同,成为展示泾川古阮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及海内外阮氏儿女寻根谒祖的情感寄托。
02、名人与泾州
历史上,22个王朝的53位帝王祖籍、发祥、行幸、敕建、诏令、作战在泾州(泾川)地区,泾州梁、胡、张、皇甫、吕、牛、席、史、金氏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朝廷大姓,载入正史的皇族、文臣武将和名流辈出。
李世民在泾州平定薛举父子,初唐第一大战胜利,彻底消除了唐王朝大后方的威胁,为李世民后来彻底统一中国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大唐名将郭子仪在泾川大破吐蕃军,北宋名臣滕子京和范仲淹共守泾州抗击西夏军,除此之外,还有林则徐、于右任等诸多历史名人途经或游历泾川,使泾川一次次辉煌于中国史册。
03、唐诗里的泾州
泾州也是一块文脉富集之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诸多文化名人在泾川留下了深厚印记,盛唐诗人王昌龄的《山行入泾州》,张籍、温庭筠的《泾州塞》和《回中作》,都生动描绘了当时泾州的边塞盛景;晚唐诗人李商隐客居泾州、喜结良缘,留下了《安定城楼》等脍炙人口的诗作,为泾川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创造,积淀成为泾川人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
山行入泾州
唐·王昌龄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泾州塞
唐·张籍
行到泾州塞,唯闻羌戍鼙。
道边古双堠,犹记向安西。
回中作
唐·温庭筠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04、红色的热土
泾川是一片红色热土,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泾川,政委吴焕先在“四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吴焕先烈士纪念馆位于汭丰镇郑家沟村宝盒子山脚下,是为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享有红二十五军“军魂”之称的吴焕先烈士而设立的革命历史类纪念机构,是全国首个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
05、烟火里的泾州
泾川的美食,是西王母文化浸润出的味觉密码,是泾水汤汤滋养出的烟火传奇。每一味吃食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在街巷与餐桌间,铺展成一幅活色生香的味觉长卷。
早市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白花花的罐罐蒸馍冒着热气新鲜出炉,油糕在锅里“滋滋”作响,火烧子的猪油混着葱香,豆腐脑的蒜香直冲鼻尖,王小凤擀面皮筋道鲜香,每个摊位前都座无虚席,食客们吃的热火朝天。
正午,小麦面、高粱面层层叠加擀制而成的花花面,浇上臊子与油泼辣子,酸辣鲜香,筋道爽滑。想吃得扎实,便选手工拉制的炒面,肉丝、青椒同炒,酱汁裹面,锅气十足。
宴席上,平凉红牛宴是压轴。泾川水土滋养的红牛,肉质细嫩,A级雪花肉、金钱腱现切现涮,清汤轻烫便鲜嫩多汁,搭配小料与苹果醋,荤香清爽平衡。
06、充满希望的泾州
泾川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入选“全国苹果产业50强县”,“平凉红牛”雪花牛肉蝉联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畜牧)品牌声誉100强。
泾川县境内煤炭资源预估储量30亿吨,主要煤类为不粘煤,原煤发热量6700大卡左右,是优质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石油远景资源量1.8亿吨,由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日均生产原油77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是全球首次在风成砂岩分布区发现的特大型铀矿。
站在新的起点上,泾川县委、县政府将锚定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和全市“三区一城市”定位,依靠泾川突出的区位通道优势,良好的农业生产优势,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富集的矿产资源优势,活跃的社会资本优势,持续扩大“平凉红牛”“泾川苹果””等本地品牌优势,大力开发矿产资源,让这片古老而富有朝气的热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