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务农骨干变身新型农民
“现在务农不学技术,啥都干不成。”近日,泾川县飞云乡南峪村农民辛小喜感慨地告诉笔者。
48岁的辛小喜,说起果园务作来头头是道,俨然是个“果把式”。然而,6年前,他和妻子都在外地打工,对务果是一窍不通。回到老家后,参加各类农业技能培训成了他的“必修课”。
“以前不懂务果园,现在有了经验。这几年坚持下来,地里有园子,栏里有猪仔。去年,收入了5万多元呢。”辛小喜一脸欣喜。
“务农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搞得越久就越觉得知识量不足。”“县上举办的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多数都是邀请的‘土专家’讲课,很‘接地气’,自己学习的劲头就更大了。”说起参加技能培训,辛小喜深有体会。
农业技能培训,让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务农骨干。由于种果养猪成绩不错,再加上见识广、好钻研,又是高中学历,8月份,泾川县在8个果品产业优势村摸底筛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时,务农骨干辛小喜顺理成章升“职”了。
2012年9月,泾川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今年,该县在全县8个果品产业村,按照果园5亩以上、家庭收入较好、家庭收入以农业为主、学历较高等标准,从果农中培育200名新型职业农民。9月初,县农广校在南峪村举办了为期4天的首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过去,农民培训主要是培训专业技能,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除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对其进行农业政策、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经常性的培训。同时还要组织外出考察,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先进经验,适应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培育成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赵彩霞说。
据悉,农业部今年按照每位新型职业农民3000元标准,为泾川县拨付了6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经费。目前,泾川县已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支持扶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格局,各项工作都在快速推进,并将从初步筛选的近400名务农骨干中,通过进一步培训、考核,最终认定200名新型职业农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