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当原之战
北魏时期,泾州属于边地,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杂居,成为军事重镇。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四月,生活在高平镇(今宁夏固原)的敕勒(高车)族不堪地方政府压迫,在酋长胡琛率领下反抗朝廷,爆发了新一轮的民族起义。为提防北魏朝廷,胡琛派遣部将万俟丑奴率军驻扎当原城,伺机进攻泾州,以图控制这一边境重镇,扼守北魏西进的门户。
当原属于泾州管辖的一个小镇,义军到达党原城后与固守泾州城的魏军守将卢祖迁、伊瓮生形成对峙的局面。
北魏朝廷得知胡琛起义,大为震怒,急调西道都督崔延伯和行台大都督萧宝夤率本部精兵十二万、铁骑八千从秦州(天水)驰援泾州。一时间当原城下,对峙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崔延伯是当时少有的名将,加之在之前镇压秦州羌人起义中接连取胜,可谓风头正健,针对起义军骑兵多、战场冲击力强的特点,崔延伯决定用排盾战术对付起义军。他命令士兵砍伐大批树木,制成盾牌,里面安上锁柱,使各个盾牌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木圈,兵士在外圈,辎重居中,名为排城。然后挑选身强力壮的士兵每人持一个盾牌,浩浩荡荡从泾州一路杀来。
义军将领万俟丑奴先派出少量骑兵挑战,借机观察魏军排军布阵中的漏洞。接连不断地袭扰让崔延伯大为恼火,正打算挥兵总攻,却看见敌方的几百名骑兵出现在前方阵地上,为首的拿着文书,高喊着要投降,请求魏军不要攻击。
崔延伯以为排盾的碾压之势立竿见影,自己的雷霆手段让对手闻风丧胆,不由得自大起来,失去了警惕,遂命人接受敌方的投降文书。
就在这一愣神的功夫,雷鸣般的呐喊声排山倒海而来,万俟丑奴的部将宿勤明达率大军从侧面闪电般袭来,诈降的骑兵也从正面掩杀过来,形成夹击之势。崔延伯怒喝一声,带头冲向敌军。在崔延伯的带动下,将士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稳住了阵势,面对起义军骑兵的反复冲杀,排盾中的步兵渐渐体力不支,攻势逐渐减弱。义军骑兵乘机猛烈反攻,杀入排城,魏军大败,两万余北魏将士当场战死,崔延伯率魏军残部退守泾州。
安顿下来后,崔延伯一边修缮衣甲刀枪,一边重新招募兵勇,积极准备再战。休整数日后,为雪前耻,崔延伯未向行台大都督萧宝夤通报,擅自领兵进攻党原城。这次崔延伯吸取上次因骄而败的教训,作战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开始进攻时很顺利,没费多少力气便攻破了好几个寨子,杀得党原城义军四处奔逃。无数财帛丢弃在寨子里,魏军看到这些财物后,不由自主地转向劫掠财物,队形瞬间散乱,攻势转弱。起义军立即掉头反击,被财物冲昏头脑的魏军眨眼之间又被义军的回马枪杀得分崩离析,无有还手之力。一万余魏军将士身首异处,饮恨当原,崔延伯也在混战时中了流矢,不治而亡。大都督萧宝夤因兵卒尽丧也不敢复命朝廷而逗留西北以求自保。
惨烈的“当原之战”即告结束。北魏朝廷在当原城平叛的失败,使关陇地区政府管辖名存实亡,加快了北魏王朝的覆灭。这也为以尔朱荣为首的北魏军人集团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军阀宇文泰和高欢分割北魏建立西魏北齐埋下了伏笔。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