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03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第八章 突出布局优化,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多点发力,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按照“北扩东进西延”的思路,坚持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一体推进,不断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整合县域内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建成功能完善、宜居宜业新型城市,力争撤县建区,把泾川建设成为平凉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县城为核心,小城镇为重要节点,建成“一中心、两片区、三轴线、多节点”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一中心”:聚焦各种发展要素,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建设平凉市市域副中心城市。“两片区”:分别为中部川区经济区及南、北塬区经济区。其中:中部川区经济区为现代农业主产区、工业集中区和文化旅游核心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纺织服装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南、北塬区经济区为优质果品主产区和煤炭石油主采区,重点发展果品产业,加快石油煤炭开发和能源化工业,适当发展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业。“三轴线”:以福银高速、西平铁路为依托的川区产业聚合轴,以202省道、县城-玉都-党原道路(X042县道)为依托的西部城镇功能联系轴,以312 国道和罗汉洞-丰台-红河-荔堡道路为依托的东部城镇功能联系轴。“多节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同时,注重培育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泾明镇四个节点小城镇,带动城乡联动、统筹发展。

  构建乡村发展格局。规划建立“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行政村”四级村镇等级结构体系。一级:中心城区,主要由城关镇、汭丰乡部分区域组成,为县城提供公共服务,并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二级:重点镇,包括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泾明镇,其中南塬以高平,北塬以玉都、荔堡,中部川区以泾明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小城镇发展。三级:一般镇,包括王村镇、窑店镇、党原镇、罗汉洞镇、飞云镇、丰台镇、太平乡、汭丰乡、红河乡9个乡镇。四级:行政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分类指导,确定50-70个中心村,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

  优化城镇产业布局。积极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按照综合型、工贸型、商贸型、农贸型四种类型。四个重点镇:玉都镇以石油开采生活服务为主导,兼具果品、草畜特色产业加工的工贸型城镇;荔堡镇以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高平镇以农副产品加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兼具工农服务的综合型城镇。泾明镇充分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打造以石油煤炭和农副产品商贸物流的商贸型城镇。九个一般镇:王村镇、窑店镇、党原镇、汭丰乡为旅游型城镇,丰台镇、飞云镇、罗汉洞镇、太平乡、红河乡为农贸型城镇。行政村: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和居住功能。

  第二节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扩容和提质并重、地上和地下兼顾、建设和维护并举的原则,加快推进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强化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城镇人居环境。

  加快城市管廊设施建设。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要求,加强市政工程统一规划和管理,统筹给排水、燃气、供热、通讯等各类管网建设,配套街路改造提升、绿化美化、绿色照明等工程,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实施供水、污水、雨水、天然气、供热、通讯管网等管廊建设。

  健全城镇防灾防洪体系。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2020年实现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100%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限期关闭县城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强泾河、汭河水系保护和管理,到2020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大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重点乡(镇)小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在城区实施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和城区水源地重建等工程。到2020年,城区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0大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群众2330户,新建安置楼60.8万平方米,最大限度满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第三节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区域性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商品集散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引导农民在城镇就业落户,发挥其承接城市、带动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到2020年,全县新建省列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市列示范村15个,县列示范村30个;精心做好中心村规划,优化居民点布局,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全力推进道路通畅。在215个村配套实施村内生产道路和林区道路建设工程、提升现有乡村公路通行能力,使所有县乡公路和主要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到2016年建制村实现100%通沥青(硬化)路,到2020年,村民小组实现100%通砂化、硬化路。

  切实确保饮水安全。新建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统筹饮水安全工程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措施,建设千吨万人以上水质化验室3处,做到水质检测全覆盖,农村地区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持续改善居住条件。根据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偏远山区村组,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彻底改善居住条件;对人口居住分散的村落,规划建设集中居民点,建设中心村;对困难家庭,全面落实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7061户42.37万平方米,到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告别土坯房和土窑洞。

  推广应用新兴能源。持续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突出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太阳能路灯1000台(套),太阳能杀虫灯2000台(套),改造提升沼气池5000户,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建设集中供气中型沼气工程,推广秸秆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全县“三沼”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0万亩。

  第四节 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依托产业基础、区域条件、资源禀赋等,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城乡空间一体化布局和产业统筹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积极推进户籍、土地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城乡户籍管理、土地使用、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快城镇无地、少地农民的转户步伐,注重农民变市民的各项配套政策落实,全面简化户口审批程序,降低入户门槛。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挂钩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适度放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合理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定居就业。

  提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与财力增长基本相适应的投资机制。加大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以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为重点,分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村民与居民的“同城同待遇”,让更多农民成为有稳定职业的产业工人和有稳定居所的城市居民。

专栏6:“十三五”期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1、水源地重建及供水管网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实施城区水源地重建工程,旧城区、城北、城东供水管网扩建工程,埋设供水管网72.5公里。

  2、城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改造提升城区道路31条,56.5公里。

  3、城区雨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8亿元,实施城东、城北、城西、旧城区雨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和城北、城西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埋设雨污水管道126公里。

  4、集中供热工程。计划投资2.38亿元,实施城北、城东、城西集中供热改扩建,新建热源厂1座,安装60吨锅炉6台,埋设供热管道17.5公里。

  5、城区天然气输配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埋设主管道15公里,支线管网38公里,配套建设日加气量3万标方的CNG汽车加气站1座,可满足6.5万居民生活用气,1.5万辆汽车用气。

  6、停车场建设。计划投资5.8亿元,新建停车场3处,面积29000平方米。

  7、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计划投资45亿元,新建地下综合管廊45公里。

  8、中山林公园改扩建。计划投资1000万元,实施中山林公园改造工程,配套绿化、亮化、公厕等服务设施。

  9、城市绿地公园建设。计划投资1.2亿,修建城市绿地公园3处,面积14.8万平方米(220亩)。

  10、城市立体交通(人行天桥)工程。计划投资7500万元,修建城市立体交通(人行天桥)5处。

  11、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计划投资6850万元,建设城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1处,配套建设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12、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实施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总库容达到48万立方米,日处理垃圾120吨;新建公共厕所20处,面积1200平方米。

  13、“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创建省列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市列示范村60个,县列示范村125个。

  14、重点小城镇道路及排水工程。计划投资1.95亿元,实施小城镇道路及排水工程,新建道路28公里,埋设排水管道30公里。

  15、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计划投资2.4亿元,在9个重点乡(镇)各建成日处理废水0.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废水集中收集处理。

  16、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9处,实现垃圾集中回收利用。

  17、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投资35亿元,改造棚户区60.8万平方米,安置群众2330户,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