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中华崆峒养生地规划提纲(讨论稿)

2014年06月07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王三运书记“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题词精神,根据《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平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平凉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凉大景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立足我市文化优势和资源禀赋,精心打造养生平凉文化品牌,提出在平凉建设中华崆峒养生地,作为全市建设的大景区。现就建设中华崆峒养生地提出如下方案提纲。

  第一章  资源和条件

  一、地理优势。平凉地处东经108°30′-107°45′,北纬34°54′-35°43′之间,接近神奇纬度37°。北纬37°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在地球上,大约90%的古文明发源地,70%的古建筑遗迹,以及绝大部分特异神奇的自然现象都完完全全地集中发生在这一区域,而平凉就处在“神奇纬度”区域。平凉大部分地域处在海拔1500米左右,研究显示,居住在海拔1500米的高度是最适宜人生活、工作的地方,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二、资源优势。平凉冬无严寒,-10℃以下气温每年不超过半月;夏无酷暑, 30℃以上气温不超过半月,年均气温7.4-1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7.3%。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32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由于平凉大部分地域处在海拔1500米左右,这里密集着“空中维生素”-负氧离子,这里景区负氧离子含量均在2700个/立方厘米以上,它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久居此处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和机体的长寿。平凉人均寿命达75.6岁,高于全国人均2岁,百岁老人近百人。

  良好的水质,为崆峒养生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水质优良,饮水水源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对人体十分有益。实地检验结果表明,甘甜清凉的崆峒山生水pH为7.82,稍偏碱性,适合饮用。剧毒元素镉、汞、铅、砷和剧毒物质总氰化物,以及其他成分和元素氨氮、硫化物、溶解铁、硒、六价铬、均超出了仪器能够检测的最低含量,其含量远远低于国家一类水的标准值,有毒物质亚硝酸盐0.010毫克/升,比国家一类水的标准值低6倍。CODCr0.80毫克/升,低于国家一类水的标准值18.75倍。溶解氧7.30毫克/升,接近国家一类水的标准值7.50毫克/升,总磷0.014毫克/升,比国家一类水的标准值0.01毫克/升稍高一些。总氮1.16毫克/升,高于国家一类水的标准值7.7倍。崆峒山生物的多样性高,所以水就好,还有许多植物对污染物质都具有富集作用,它们把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富集在自身体内,有效减少了水中污染物。

  土壤和水中丰富的微量元素,为崆峒养生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的条件。土壤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土壤与水中的微量、宏量元素是生物体内某些酶、激素、核酸的组成部分, 参与生命的代谢过程, 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健康、衰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 我国对长寿地区或长寿老人聚居地区的微量元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长寿老人头发及长寿地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具有相似的特点, 即: 百岁老人头发及其居住的自然环境中通常存在着一个与一般地区不同的“优越的微量元素谱”。研究发现,在崆峒的土壤中富含锰、锌、铜、镍、铬、镉等10种微量元素, 锰、锌含量比一般地区稍高。而高锰锌、低铜镉的土壤分布, 与心血管发病率成负相关, 与长寿老人密度成正相关。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是通过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的。锰是生命之源, 锌是生命之花, 在高锰锌、低铜镉的土壤中生长的食物和涌出的山泉河水, 能使人健康长寿, 聪明敏捷, 还有硒、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就有较高的抗衰老功能。由此可见, 崆峒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含量,使得这一方水土更加适合养生。

  养生之地之所以可以使人长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 还包括社会地理环境要素、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因素、受教育程度、烟酒习惯、医疗状况、经济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崆峒这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区和川塬相间,气候半干旱半湿润,日照时间较长,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水质良好, 含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土壤中存在着能使人体健康长寿的“优越的微量元素谱”等,共同构成了平凉成为天下养生第一地的自然基础。有效利用大自然赋予平凉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这一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必将为延长人类寿命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文化优势。平凉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平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道文化的起源地,中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养生文化的起源地,针灸文化的起源地,崆峒武术的发源地,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龙文化的传播地,华夏文明的曙光都可以在平凉找到踪迹。这些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源头文化,又是人类最早的养生文化,都饱含了丰富的养生思想。古人遗留下的宝贵的养生文化,是打造中华崆峒养生地最宝贵、最独有的文化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源头文化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着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于古成纪;有长寿蟠桃的王母娘娘出生于回中,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之相会;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四、区位优势。古时平凉,西控陇干,东扼秦川,屏藩中原,连接边塞,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历来为朝廷倚重之锁钥,商贾云集之埠市,文化交流之纽带。今之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几何中心,是陕甘宁交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加之民风淳朴,自然生态良好,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宜游之宝地。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建设步骤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养生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城乡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开辟养生服务,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崆峒养生地”,全力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养生乐园,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下养生第一地”,为全面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基本原则是:

  一是坚持政府倡导、全民参与;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三是坚持立足实际、注重特色;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

  五是坚持开放创新、全面提高。

  建设步骤是:

  第一阶段(2013年11月-12月):制定方案。各县(区)、各部门根据《中华崆峒养生地规划提纲》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8年12月):组织实施。全面启动实施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2018年12月底前,十大产业、十大龙头养生项目、打造六张养生名片等重点建设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推选出一批样板项目、精品工程、特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前面阶段活动成果,推广先进创建模式,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作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实现建设工作目标。

  第三章  目标和构架

  根据平凉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国家、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市域大景区建设的的规划部署,在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市建成中华崆峒养生地,努力把平凉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胜地、生态宝地、养生福地、旅游名地。

  景区名称:中华崆峒养生地。

  总体目标: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

  景区范围:平凉境内7大养生功能区,覆盖全市。

  目标人群:占世界人口总数75%的亚健康人群。

  布局构架:在全市七县区各建成一个养生园,形成“北斗七星”状的布局构架。

  7个养生园:

  1.崆峒山道文化养生园。以崆峒山为依托,以做大做强“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文化旅游品牌为目标,园区规划覆盖整个平凉城市西区、总面积325.7平方公里,总投资140亿元,重点实施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古镇二期、《问道崆峒》大型实景舞剧等一批重大项目,园区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年收入12亿元。

  2.泾川禅文化养生长寿园。依托大云寺以“朝觐舍利、参禅礼佛”为主题,规划占地1000亩,概算总投资20亿元,拟建成大云寺博物馆、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研究院、舍利塔、藏经殿、钟鼓楼、碑亭、东西两殿、北周宝宁寺地宫、隋大兴国寺地宮、十二坊景观、仿古步行街等主体景观;依托王母宫以“寻根谒祖、祈福纳祥”为主题,规划8平方公里,概算总投资2.3亿元,建成西王母祖祠108庙建筑群、瑶池玉楼十二重、西王母博物馆,西王母文化碑林、瑶池殿、群仙阁等主体景观; 依托泾川丰富的温泉资源,以“保健理疗、人文养生”为主题,规划占地50公顷,概算总投资3.6亿元,建成温泉娱乐城、温泉养生会所、温泉别墅、民族美食城、垂钓园,温泉会体中心、游泳馆等主体的泾川瑶池温泉度假村,实施大云寺、王母宫和泾川温泉统筹开发、一体推进,培育形成集养生、旅游、文化、研究、服务为一体的泾川禅文化养生长寿园。

  3.莲花避暑养生园。依托莲花台生态资源和独特气候优势,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品牌,深度挖掘秦文化、丝路文化、华胥氏、伏羲女娲华夏始祖文化、森林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内涵,以莲花台景区为重点,着力建设一个中心(以上下畤为主体的祭天中心)、两个副中心(秦皇祭天文化广场、呼池苑)、一个片区(森林科普旅游区)的养生旅游格局,形成“祭天锦带镶六珠、莲花幽峡靓八景”景观,着力打造集生态游览、休闲避暑、野外探险等为一体的养生旅游胜地。同时,围绕华亭药材产业,开发药材饮片、中医药膳和鹿茸、鹿血酒、秦皇祭天莲花台养生酒、关山真气养生保健带、健身补脑秦皇包等保健养生系列旅游商品。

  4.葫芦河绿色金果养生园。园区规划区域位于静宁县中部,北起城川乡新村甘沟桥,南至威戎镇新华村武家塬整个葫芦河流域,涉及城川、甘沟、威戎、古城4乡镇15村,属静宁县基础条件相对优越、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园区拟建设以苹果生态产业为核心的金果文化创意园、德美现代农业产业园、鲍家咀头湿地公园、白灵菇杏鲍菇设施食用菌产业园、绿谷现代苹果高新技术示范园、玫瑰生态园、长丰怡情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威戎新华林果苗木繁育及新品种展示示范园、东山梁、武家塬山地苹果观光园、伏羲部落生态文化园十大重点项目。配套实施葫芦河河堤治理及土地开发、滨河大道静庄公路两纵十横道路网建设、“一域两带”绿化美化生态综合治理三大基础项目,建成集养生、采摘、休闲、观赏为一体的葫芦河绿色金果养生园。

  5.灵台中医针灸养生园。按照“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建设,中心区带动,整区域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以皇甫谧文化园为核心,山塬结合,多点辐射,以皇甫谧文化园、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和高志山为产业园的核心重点区域,规划面积1000亩,概算总投资30亿元,建成“一园七区一带”(“一园”即皇甫谧文化园;“七区”即中医针灸休闲养生区、中医针灸传承区、药品器械生产区、黄土温泉体验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皇甫谧故居保护区;“一带”即独店镇张鳌坡村-凤凰山-荆山森林公园-县城古灵台-西城区-中台镇杨村-新集水库旅游景观带)为支撑的灵台中医针灸养生园,开展保健疗养、康复理疗、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等中医针灸养生活动,构建文化传承、养生体验、健康管理、学术交流、科普教育、产品研制、商品交易、民俗演艺等多维共生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世界瞩目的针灸拜祖旅游目的地、针灸产品研制交易集散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示范地。

  6.崇信山水龙泉养生园。做大做强“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旅游品牌,规划建设崇信山水龙泉养生园,占地1104亩,概算总投资11.9亿元,产业园规划分为中心游览区、文化展演区、民俗体验区、住宿餐饮区、汭河风情区五大功能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文化展演、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养生文化旅游项目。

  7.云崖避暑养生园。规划近期(2015年前)目标是投资6.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全区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规划区核心区域--云崖寺山水休闲区,建设云崖寺旅游商品街、丝绸古道、云崖茶街、云崖人家、怡心园酒店、特种运动大本营、百草园;完成对标识系统、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展旅游宣传工作。中远期(2016年~2020年)目标是投资2.8亿元全面改善园区的旅游环境,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优良、人文环境文明、养生功能齐全的旅游大景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