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中华崆峒养生地规划提纲(讨论稿)

2014年06月07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第五章  推介与配套

  一、大力营造四个氛围

  打造中华崆峒养生地,从政府工作层面上应有一个系统规划,有一套工作班子,建一套工作机制,系统地、全体地展开各项工作,最主要的是按照省委王三运书记的要求,抓好“四个氛围”的营造。

  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舆论是行动的先导,舆论是推介的主流。将中华崆峒养生地打造成天下养生第一地,必须舆论先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是全力做好媒体宣传。在国家、省级电视台、网站、报刊上播发养生新闻视频及稿件,在平凉市电视台开设养生频道,在《平凉日报》及各县区主流媒体开辟“天下养生第一地”宣传专栏,及时跟踪报到养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

  二是积极开展社会宣传。组织专门人力编写简洁明了、实用有效的平凉养生教材、宣传册、宣传页等,在学生、群众和游客中适时散发宣传,力争养生平凉主题宣传活动有声势有实效。

  三是开发新的信息宣传。同甘肃省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发行“养生平凉”信用卡,实现“养生平凉”品牌货币化。和甘肃移动公司签订协议,制作个性化的“养生平凉”手机卡,实现“养生平凉”品牌信息化。和甘肃省电信公司加强联系和合作,建设“养生平凉”短信平台,搭建起“养生平凉”宣传平台。积极申请筹办甘肃或平凉“养生频道”(电视),全面展示“养生平凉”新形象。

  四是着力筹办养生产品宣传。筹办养生产品贸洽会,连年将平凉打造成为全世界养生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心。建立养生商品连锁店。在同平凉“放心粮店”进行合作的同时,在各县区和甘肃省各地州市设立养生商品连锁店,将养生商品宣传出去,销售出去。开动“养生平凉”宣传车,省内外流动宣传我市养生企业和养生产品。举办“养生平凉”颁奖晚会,每年一届评选当年度在“养生平凉”创建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养生企业“十佳”评选活动,推出“十佳养生产品”、“十佳保健馆”、“十佳国医馆”、“十佳美食店”等系列养生场所。

  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是养生之根,养生文化之根在崆峒。养生不仅关乎个体生命,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建设“天下养生第一地”,要以其丰厚的养生文化软实力带动平凉经济社会硬发展。

  一是创办院所机构,系统研究养生文化。成立中华崆峒养生文化研究院,在崆峒文化研究院的基础上挖掘整理伏羲阴阳天地和谐养生文化、黄帝问道养生文化、西王母养生文化、《黄帝内经》和《针灸甲乙经》养生文化等资源,推动中国古代养生文化和现代养生文化的系统研究工作。同时组建崆峒养生文化研究学会、养生文学社、民俗社、曲艺社、书画社等养生社团等社会组织,创办《崆峒养生》文化刊物,创立崆峒养生流派、崆峒武术流派、崆峒画派、崆峒文化流派,从理论上树起“天下养生第一地”旗帜。以社会组织为中心,多渠道全方位传播普及中华养生文化、养生智慧以及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是立足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名城名乡名村。立足崆峒特有的始祖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建设平凉历史文化名城、成纪文化名城、西王母文化名城、皇甫谧文化名城、女娲文化名城、华胥文化名城、商周文化名城、公刘文化名城。申报十镇、三村、名镇名村,建设崆峒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养生文化园。

  三是突出养生鼻祖,开展养生文化寻根活动。积极申报长寿之乡,举办“养生鼻祖”文化研讨会。每年邀请国内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医学家、养生专家、知名人士等举办“养生始祖”文化研讨会,通过研讨等方式,引领养生理论的演化和发展。举办公祭“养生始祖”大典。根据广成子的生日,确定在农历的八月八日举办祭拜“养生始祖”大典活动。首届在崆峒古镇或香山景区。待问道宫建成后,固定在问道宫。成立甘肃省崆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围绕养生鼻祖广成子和养生文化传承人,开展多项文化文艺活动,陆续举办“舞动养生崆峒”和“说响养生崆峒”等活动。举办“养生崆峒大讲堂”,邀请著名专家举办养生大讲堂,讲透养生文化的起源,传播养生文化,服务人民大众,举办“广成奖”养生征文大赛,促进“天下养生第一地”建设。

  四是开展系列活动,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坚持每年举办养生文化旅游节,举行各种养生文化活动,举办黄帝祭天大典,广成子公祭大典、世界养生文化节、平凉中华养生节、世界养生文化论坛,建设华胥大迹公园、女娲文化公园、伏羲文化公园、西王母文化公园、公刘文化公园。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出版一批平凉源头文化丛书。推出一批平凉特色的文化礼品,推介平凉文化名人、培训一批平凉文化人才、编创一批平凉文艺戏曲影视作品,形成浓厚的养生文化氛围。

  3.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

  营造产业氛围,必须调动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政府应把养生产业作为转型跨越的首位产业,列入重要日程,设立市、县两级养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养生重点项目建设和宣传促销。把养生资源策划、包装、整合成优势项目,广泛招商,把有实力的投资企业引进来,兴办养生产业,特别要及时有效优惠地有效解决养生项目涉及到的土地问题,保证养生项目能按时落地。充分发挥已成立的甘肃省养生行业联合会的作用,整合各社会企业的资源优势,相互配套协作,兴办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养生项目。定期举办养生产业研讨会,分析探讨养生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力争养生产业发展有创新有亮点,

  美食养生产业,要立足 “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基地”,创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城”。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绿色畜牧业,扩大知名绿色食品原料(金果、红牛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启动山药、马铃薯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稳步扩大养生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建设一批适宜健康养生的安全食品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全面推动养生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步伐。加快培育健康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凯沣、金江、银泰集团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抓好牛骨胶原蛋白肽等产品的生产研发,加快开发即食、小包装食品和山药酒、土豆片、苹果脆等各类新型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适应人们追求纯净、有益健康的饮水需求,充分利用我市矿泉水资源储量丰富、微量元素含量较多的优势,鼓励矿泉水生产企业加大高科技含量和深层次产品研发力度,打造“养生平凉”特色健康养生饮品系列品牌。鼓励引导健康食品精深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努力争创“甘肃省著名商标”、“甘肃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争取更多的健康养生食品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升健康营养膳食研发水平。搜集整理、研究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野菜、菌类、素斋、药膳、滋补类饮食和特色小吃,挖掘地方特色饮食美食文化,鼓励引导各类酒店、餐饮企业创新养生菜品、科学改良健康菜谱,培育特色养生品牌菜系。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理,深度发掘四季养生食谱,研发一系列适合大众口味的养生汤、营养食疗粥、养颜调理餐、药膳火锅等特色养生膳食,建设一批以健康饮食、食疗养生为主题,具有丰富养生文化内涵和风情特色的养生膳食主题餐厅和餐饮名店,提升健康养生膳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运动养生产业,要以强身健体、陶冶心情、延年益寿为目的,重点发展好“三大项目”:①崆峒武术。依托崆峒古镇加大崆峒武术开发力度,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崆峒武术,建设国际崆峒武术运动中心,定期举办崆峒武术比赛和比武。②高端休闲项目。依托崆峒山、太统山、关山等独特的山峰、潭水、密林等地形地貌,开发设计极限生存、野外拓展、攀岩等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加快实施弹筝湖水上乐园和泾河水上公园项目,积极探索发展观光飞机、赛马、观湖钓鱼等时尚高档运动。③全民健身项目。科学规划一批小型健身广场、街心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娱乐健身场所,集中新建一批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场地等公共体育设施,全面提高健身场所和运动设施覆盖率。各类健身场所需注重融入养生元素,合理设置健康保健知识标识牌,让市民在运动休闲过程中学习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体味养生的快乐。定期组织武术、太极拳、健美操、韵律操、瑜伽、跑步、自行车等各种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不断提高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

  国医养生产业,要重点抓好“四业”建设:①健康管理业。引进、组建专业健康养生管理公司,直接面向个体需求,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由专业人士一对一提供咨询指导和跟踪辅导服务,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制定诊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使客户得到系统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推动健康管理业发展积累经验。②医疗卫生业。加快推进皇甫谧医院和各县区国医养生院的建设,采取与外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国内外高端疗养护理品牌企业,邀请知名医疗服务机构前来设立分院或开展医疗合作。通过设立名中医联合会、俱乐部等形式,邀请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专家来平凉疗养、度假,定期开展坐诊、义诊等活动,解决我市高端医疗服务匮乏的问题。③健康用品业。以满足特定人群需求、提高特定人群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培育养生服饰、养生礼品、保健药品、医疗保健器材、美容养生用品、养生家居用品、生活辅助用品等关联产业。④母婴保健业。引进面向孕产妇、婴幼儿的妇幼保健养生服务项目,发展月子会所、婴幼儿健康智能启蒙培训机构、产后瘦身及康复场所、月嫂家政中心等,谋划建设母婴休闲养生中心项目建设。针对孕期保健、产后保健、婴儿保健不同阶段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提供保姆式保健养生服务。适应妇女儿童生理特点,引导相关企业开发母婴用品、月子餐、婴儿餐、儿童玩具以及女性保健品、美容化妆等产品,加快培育妇幼保健特色产业。

  温泉疗养产业,依托地热温泉资源,打造不同类型的温泉养生度假产品,建设风格不同、功能各异的温泉浴场、温泉理疗项目,在完善温泉养生、保健、医疗等功能同时,将养生产业链和康复疗养产业链完美融合,开发综合效益高、发展前景广的温泉养生高端产品,重点推进好泾川温泉、广成温泉和建设泾川温泉度假区和古镇温泉度假区等关联项目,将温泉疗养、温泉保健与休闲旅游、养生度假有机结合,解决旅游和房地产业“半年闲”问题。

  避暑养生业,只要是在森林景区建设度假山庄,为沿海和内地火炉城市的人们提供理想的避暑度假、养生休闲场所。重点抓好崆峒山问道养生、太统山休闲养生、王母宫膜拜养生、莲花台生态养生等重点养生旅游品,把崆峒古镇打造成“中华养生城”,在避暑养生区设立中医药展销、食疗、保健按摩、针灸、药浴及佛教养生、道教养生等项目,主打中医药养生、宗教养生等品牌,并设立养生住宅区,做好配套建设和服务,配套完善休闲养生项目和游客参与项目和景区文化养生馆、野生菌菜养生馆、垂钓类休闲场地、运动康体中心、刮痧排毒养颜等养生服务设施,解决避暑度假景区旅游功能单一、游客体验项目少、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4.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环境是养生的基础条件,要将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天下养生第一地”,必须保持好空气、水源、土地、荒山、林地等自然生态,治理好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

  一是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及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二是持续加大生态绿化、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实施绿山、绿路、绿城、绿村“四绿”工程,加快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路、旅游干线和沿河等绿色景观长廊建设,打造绿色通道。扎实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文明生态镇村创建工作,加快镇域污水管网铺设,提高镇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水平。抓好泾河、葫芦河、黑河等重点河流治理改造,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开展空气质量PM2.5监测工作,按新颁布的标准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逐步构建更为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扎实做好供暖供气保障、给排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公共交通设施、教育医疗设施、社区服务中心、河岸及自然生态保护等配套设施建设为稳步推进“天下养生第一地”建设奠定硬件基础。

  三是着力建设好养生社区,逐步实现社区养生化。统筹考虑市区居住区域、人口数量、资源配置等因素,科学规划社区,按照养生的要求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引导房地产企业按照“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将养生理念融入房地产开发,构筑居家、休闲、娱乐、保健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多元化养生平台。从养生功能的要求,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按照国家绿色建筑、康居示范工程标准进行房产开发,推进建设领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在小区建设或改造时适度扩大公用设施建设面积,合理配套配餐中心、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设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饮食、运动、文娱、保健、医疗、护理等方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高品质、高品位服务。结合客户实际,为其量身定制送餐、绿色食品供应、生活照料、专业护理等订单式、保姆式服务。鼓励引导电信企业参与,建立健康养生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智能小区,构架起健康养生服务的“无线桥梁”,满足各类群体差异化健康养生服务需求。配套完善养生,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融合高端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绿色人居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健康养生城项目,打造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健康养生园区;引进国内外大型养生养老机构来设立基地,探索推动西欧、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健康养生机构、养生产品生产企业落户。

  二、切实开展五大推介宣传

  1.申报崆峒山世界文化遗产。崆峒山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在崆峒山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人类先祖最早孕育发明了养生文化,经过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养生体系。积极申报崆峒山世界文化遗产,既是传承崆峒文化的需要,也是建设“天下养生第一地”的客观要求,必须组建专门申报班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申报,进一步增加崆峒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拍摄一部以崆峒养生为主题的电视剧。精心选取素材,编剧拍摄一部以以崆峒养生为主题的电视剧,争取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台播出,深度阐述崆峒养生文化的内涵,宣传崆峒养生的基本理念,推广崆峒养生的基本方法,扩大崆峒养生的知名度,引导观众在生产生活中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增强身体素质。

  3.唱响一首崆峒歌。深度挖掘崆峒养生文化的内涵,精心谱写一曲大众化、高品位、气势宏伟、感染力强的以崆峒歌曲,广泛传唱,歌颂崆峒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养生文化,向世人展示当代崆峒人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传递养生保健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正能量。

  4.制作一部电视纪录片。邀请央视九套以崆峒一带养生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过程为创作素材,以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创作一部吸引观众眼球、引发人们思考的养生主题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播出,广角度、全方位宣传崆峒养生的形成历程、主题文化、发展成就和未来走向。

  5.制作一张MTV宣传片。借助MTV形式活泼、内容新颖、深受观众喜爱的特点,在对崆峒养生文化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的基础上,精心拍摄一部MTV宣传片,在主流媒体和大型城市中心地带进行宣传播放,大力提升中华崆峒养生地“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的魅力。

  三、强化十个源头文化宣传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崆峒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平凉泾川县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专家断定为一“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个体”,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距今约5万至3万年,是甘肃境内第一个有人化石的遗址。“泾川人头骨”发现而证实平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对崆峒这一重要的历史发现,采用高仿模型、高清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崆峒最古老的母系氏族酋长是西王母,是因为居住西极崆峒地域内,在被称“西荒”的泾川王母宫一带是其部落存在之地。西王母部落是古代女娲部落的分支,女娲部落生活在今华亭、庄浪和静宁一带。西王母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开端,她形成的民俗和社会宗教成了中国道文化的核心文化,它是妈祖文化的源头,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艺术家缘西王母而形成多元文化,使中国文化从文学、文艺、宗教、生活、经济、旅游诸方面显得博大丰富,用之不尽。整合西王母文化,完善西王母庙会等文化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做大做强西王母文化的宣传和弘扬,从而提升中华崆峒养生地的美誉度。

  3.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是原始古羌戎部落在古纪水(今静宁葫芦河)由渔狩向游牧社会转化的酋长,古书载伏羲孕十二(一纪)生于此(纪水)。伏羲部落由母系社会演变而来,母系狩猎以崇拜虎为图腾,至伏羲由虎图腾而为蛇。今静宁县建成成纪文化城,有古成纪遗址,有古纪水今称葫芦河由陇山之西注入渭河,《易经》中讲“泾、渭、洛三水”即将陇山东迁中原沿泾河进入洛河南下,这种由西北而东南的古人类沿河生存进展,正说明伏羲文化发展的脉络。在伏羲文化的发祥地这一宣传推介方面,应以静宁成纪文化城为基地,与天水等相关地市合作开展系列祭祀伏羲的文化旅游精品活动,在内涵挖掘和重大节庆活动上取得突破。

  4.道文化的起源地。崆峒山是道文化的发源地。在古代道教名山中曾有崆峒是“洞天福地此第一”的排序,至今崆峒山与全国乃至世界道教名山相比,在“道”的生成,特别是道教教义核心“求长生不老”及炼丹,比其他道教名山早二千多年。整理发掘崆峒道教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提升、宣传崆峒山在中国道教的优势地位,也是提高中华崆峒养生地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5.中医文化的发源地。中医发祥于崆峒。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炎帝、黄帝据民间传说多次来大荒山采药行医,留下了大荒山氏族部落好的医术。黄帝在战败炎帝和蚩尤后来大荒山(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向岐伯问医,皇甫谧成为中国针灸鼻祖,孙思邈著书《千金要方》,这些中医史上几大重要事件均发生在崆峒域内,崆峒就是中医发祥发源地。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书籍、网络广泛宣传中医发源地,展示中医发展的创新成果。

  6.养生文化的起源地。养生鼻祖广成子,养生源地崆峒山,养生问道的轩辕黄帝,历代帝王崆峒问道,诸多史料充分证明崆峒域内是养生文化的起源地。广泛宣传这一结论,就是对中华崆峒养生地的有力宣传。

  7.针灸文化的起源地。皇甫谧编著了《针灸甲乙经》,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为此,皇甫谧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之祖”、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是中华崆峒养生地一张闪光的品牌,我们要深度宣传,在全世界确立针灸文化起源地地位。

  8.崆峒武术的发源地。中华武术,声名远扬。中华武林五大门派之一的崆峒派在崆峒山上创立发祥,千古流芳。崆峒武术及其起源的宣传,也是中华崆峒养生地宣传的重要内容。

  9.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周代公刘在崆峒开垦农耕,使中国农业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代。《诗经•大雅•公刘》写“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甚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鞠之即。”这里记过了农耕文化的发祥人公刘在“豳”的活动。“豳”今陕西旬邑县--平凉陇山东西西地,包括渭河流域、泾河流域和汭河流域以及达溪河流域。诗中“渭”即渭河,“密”即密须国(今灵台县百里乡),芮鞠即今崇信汭河流入泾河一带。修好、保护好公刘在平凉农耕留下的重要遗址,把庄浪农耕精神和公刘的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就是崆峒农耕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

  10.龙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崆峒域内是龙文化的起源地。崆峒龙文化起源于最古老的龙意民族、龙形山和泾河。崆峒在远古属于古龙意民族活动栖息地,古人称这里山为“龙头山”或龙首山。从泾河源流讲,以云龙、土龙、水龙为意,由泾河形成中国龙文化的最早源头。整合这些崆峒龙文化资源,加强在相关县区的挖掘和整理,突出崆峒龙文化起源地宣传,也是中华崆峒养生地重要的宣传方式。

  四、着力推出十个“第一”

  1.文王祭天第一台--灵台。此台位于灵台县城内,其地北接陇塬,南依岐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夏商起,灵台县境内先后建立密须国、密国等方国,秦汉以后又设三水、鹑觚、朝那、良原等县,直到唐天宝元年才因古迹灵台而得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义分古鹑觚县东南部置灵台县,灵台县名首见于史册。千百年来,文王伐密筑灵台祭天的历史典故代代相传,而古“灵台”被誉为“神州祭天第一台”而名扬天下。

  2.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莲花台在华亭县马峡乡境内,距县城西40公里,景区范围118.8平方公里。据有史料记载,莲花台始建于秦汉,兴盛于唐代,佛道儒三教并存。唐朝皇帝李纯就敇封其山为“西陇之名山”,敇封食粮僧道3500人,建有不同风格的庙宇宫殿36处,现在大部分被毁,但遗迹尚存。现有铜佛1座,泥雕造像24座,馨3只和残存石碑32块。古上畤、下畤的发现,揭开了两千多年来的千古之谜。填补了秦汉史学和西北历史地理学的空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得到了陕、甘两省史学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莲花台风景名胜区融文化遗产、自然风貌、天然景观于一体,大小景点100多处,堪称陇上旅游之胜地。

  3.天下母亲第一宫--王母宫。王母宫大殿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1992年重修,现建有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配殿等主体建筑。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殿;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殿。王母宫石窟位于回山前回屋旁,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回屋为仿古建筑,呈“回”字结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之下,相传是西王母居住和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的地方。回屋内有《回中降西王母处》大型石崖壁画,壁画前有西王母塑像。回山瑶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宫廷,位于回山山麓,树木参天,泉水叮咚,传说是西王母举办蟠桃会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王母宫举行西王母盛会,前来拜谒者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

  4.天下第一女神--华胥。华胥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女神,乃母系社会女酋长,居华胥国(今华亭),华胥长得如花美妍,生活在华亭与庄浪交界的郑河乡关山梁上,有高山低凹若盆地,史志称雷泽,人称天池,亦叫湫池,今多称朝那湫。其湫池盈盈数亩之大,是汇集洪水、雨水而形成的山顶湖泊,山树茂盛,山花自生,山鸟自飞,山果自坠,山人采摘,猴狐多食,池内有龟爬鱼跃,虾蹦蛇行。冬成泥雪冰池,春成泥水绿波,周围长满野花成花海,夏成泥浪汹汹,秋成泥香弥径。《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密牺。”意思是大迹指龙行之爪印,亦指闪电。雷指天龙即天上飞龙,由水中腾空升到天上,华胥是伏羲、女娲的母亲,在雷池的雷鸣电闪中受龙的射“大迹”而怀孕,孕十二成纪后相继生下伏羲、女娲。华胥就是生活在这片花海的中华女神。

  5.养生文化第一人--广成子。广成子约是公元前2698年至2599年的人,出身陇山广成族,一生钻研各种道术和医术,是远古第一个通过“修心”,通过心理调解达到长寿的人,他的至道理论被黄帝采纳,使养生成为一种道教养生传统,广成子也就成为开创养生的鼻祖。

  6.中医文化第一人--岐伯。岐伯是中医文化创始人。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岐伯取岐山之姓,却长期生活在崆峒山一带。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

  7.针灸医学第一人--皇甫谧。皇甫谧是灵台朝那人,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国针灸鼻祖。他所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是一部影响中国针灸学发展的划时代著作。远在隋唐时期,就已作为医学教育的必学课本,并视之为经方。不但为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列为“凡欲为大医,必须读《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定为医学生必须学习熟读的基本功。而且在唐代、宋代官方的医学教育中,也明确规定其为医学校学习必修课,并设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进行授课,据以指导临床实习。《针灸甲乙经》对国外发展中国针灸也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公元七八世纪,日本、朝鲜等国家在引进中国医学的同时,都在它的医学教育中明确规定以《针灸甲乙经》为教材。随后,《黄帝针灸甲乙经》在欧美等国家也广为流传,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地影响。

  8.人文始祖第一人--伏羲。伏羲是原始古羌戎部落在古纪水(今静宁葫芦河)由渔狩向游牧社会转化的酋长,古书载伏羲孕十二(一纪)生于此(纪水)。伏羲部落由母系社会演变而来,母系狩猎以崇拜虎为图腾,至伏羲由虎图腾而为蛇。伏羲即纪水一种巨蛇,由游牧蛇图腾再向农耕社会转化,男性夫权建议蛇图腾又崇尚龙。伏羲作为男性强悍的酋长,被称为“千古人皇”,“皇”即神的意思。男性掌权被后人视为中国第一个帝王,所以就以男性姓而承子孙。伏羲是祭祀卜算的巫师,又是捕鱼抓虾的能手,还是擒虎驱熊的能人。伏羲画卦是中国最早的二进制数学概念的运算,又是最早文字符号的出现,还是中国最早抽象画的实证,伏羲还是中国绘画的始祖。

  9.农耕发祥第一人--神农。神农炎帝在公元前六千年至七千年的一千多年里,其连山族从姜水到泾河流域开始最早的农耕文明,在平凉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石犁铧和鹿角镐证明此地最早开始刀耕火种,逐渐代替伏羲以渔猎和游牧的生存方式,在崇信还出土这时期种植遗迹。这种农耕延续到泾河、汭河的二度农耕文明的周代。汭鞠文化源于今平凉崇信县公刘庙。公刘当年在汭河湾开垦荒地实行农耕活动,由此带起一系列生产经济战争活动,表现在文化中则是公刘屯垦农耕的创造精神,其人格的勤劳、勇敢、智慧、幸福、创造、崇信、尚技、正义、团结、和谐的美德和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其精神又以文化符号附在和山景自然天地物事,可从现存实物实景中感受汭鞠文化之美的有龙泉寺之龙精神,五龙山之龙人格,以及汭河湾的风土人情,皆可从中体悟人性之美。这种融于战天斗地的生产斗争的美好追求,正是文化美。汭鞠文化美的标志是龙泉寺。汭鞠文化包括龙的精神和凤的情志,又以崇信“三义”形成“龙凤呈祥,三义同心”的人文情结,即表达出文化美的蕴含之义:吉祥、义气、忠诚、威武、美丽的美质。

  10.天下问道第一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是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卒年份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生于寿丘,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传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新郑),亦称有熊氏。轩辕黄帝部落由天水自西向东迁移,史载炎帝以姜水成,因有火德之瑞,故号炎帝;黄帝以姬水成,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五千年前就兴起求长生和养生之道,比希腊人举办奥运会早了1903年。

  五、配套十大基础工程

  1.平凉机场建设工程。新建平凉机场,以崆峒为中心,积极拓展1-3小时养生文化旅游圈,提升航空运输能力,适时有序开通平凉至西安、兰州、银川及北京、上海航线。初步规划在崆峒区北庙塬上,占地3000亩,投资11亿元。

  2.西平铁路建设工程。投资26.4亿元建设西平铁路(甘肃段)88.8公里,途经甘肃省泾川县、崆峒区等县区,在平凉南站接轨,新建泾明、泾川、花所3个车站,改建平凉南站。

  3.崆峒山-关山-麦积山、泾川-灵台两条旅游通道建设工程。投资建设崆峒山-麦积山旅游高速公路。投资5.1亿元,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泾川禅文化养生长寿园-灵台中医针灸养生园,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路基宽10至12米、路面宽9至10米,全面提升市内旅游运输服务能力。

  4.中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实施投资为8650万元,规划占地约5亩,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吨的中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有效减少中心城市垃圾污染。完成正在实施的集中供热工程,投资10.12亿元,分步实施建成供热覆盖范围约62平方公里、供热面积2350万平方米的平凉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供热恒温、消除噪音,切实提高城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5.陇东中草药基地建设工程。中草药综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环境友好型、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国际上对中草药需求急剧上升,中国又是中草药传统出口大国,但中草药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仅约占5%,因此发展中药材生产大有潜力。崆峒域内光照充足,华亭、庄浪的关山山区雨量充沛,泾川、灵台气候适宜,是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野生中药材已发现300多种,道地药材种植20余万亩,独活、当归、黄芪、大黄等大宗品种获得原产地认证,知名度高、交易量大的药材市场初步形成,中药材生产加工初具规模,中成药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加快陇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到2015年,全市将投资300万元建设100万亩规模的陇东中草药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加快中草药产业化经营,使中药材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6.国家生态示范市建设工程。按照《平凉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工作方案》(平办发〔2013〕21号),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着眼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016年底前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四县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各项任务;2018年底前静宁、庄浪、崆峒三县(区)、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任务;2020年底前全市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各项任务,建成蓝天碧水、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生态中心城市。

  7.园林化城市建设工程。结合地理位置、海拔气候、土壤结构、资源禀赋和人文特点等综合情况,编制《平凉园林化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实施好城市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化、河流湿地绿化、旅游景点和直观坡面绿化等造绿工程。抓好市、县(区)、乡(镇)、村已绿化道路的成果巩固和补植补栽工作,落实管护责任,明晰林木产权,科学选用树种,不断提升建设质量和标准,确保园林化城市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美丽。

  8.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以“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生态文化名城”为主线,认真实施《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期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平凉市2012-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为依据,以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重点,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全社会参与,分阶段实施,努力把平凉建成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秩序优良、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市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和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9.养生养老社区建设工程。投资建成平凉市老年养护院,配套建成健身房、棋牌室、阅览室等设施,为城区“三无”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住宿、餐饮、养生保健、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同时建设一大批养生住宅、养老社区,创建幸福寓所,开发养老地产,广办老人寓所,兴起老人养老产业。

  10.国家中医药运用推广示范市创建工程。根据省旅游局、省卫生厅《关于将甘肃省确定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的请示》(甘旅发〔2013〕8号),作为全省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皇甫谧中医药文化和资源优势,依托中医药深厚的群众基础,积极实施中医药推广示范市创建工程。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培育中草药种植基地和中草药加工企业,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中医药文化生态旅游区,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创建工程的实施,积极促进我市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医药文化价值的挖掘以及中医药文化精神的传承,普及中医药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养生和保健意识,全面提高我市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