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培育绿色产业助农增收侧记
秋日的泾川,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绿色富民产业的壮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生态惠民战略的大力实施,让泾川的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生态大县的绿色效应正在凸显。
活“富民经”
眼下,正是泾川县最繁忙的时节,小麦秋播已经开始,瓜果蔬菜已经成熟,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看着自家的3亩红富士苹果园长势喜人,党原乡高丰村一组农民朱小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家种了8亩玉米,养了100头猪,玉米全部用来做猪的饲料,猪粪进了沼气池,沼渣、沼液用来当果树肥料,又能结出绿色有机苹果,一家4口年收入6万元不成问题。”
这种循环“致富经”让他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依靠养猪、务果盖起了小康屋,各种新潮家具一应俱全,做饭用沼气省时、省力,十分方便。
“我在村中可不算富,比我富裕的还有30多户。我们都是靠‘玉米—猪—沼—果’循环经济发家致富。”朱小平说。
高丰村只是泾川县“民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立足地域优势,大力培育果品、畜牧、蔬菜三大绿色富民产业,在基地规模扩张、管理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延伸、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大做文章,既让山川原野见绿,又让群众口袋见钱。
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果园5.9万亩,建成果品示范区46处,在扩大果园规模的同时,深入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35万亩,施肥13万亩,覆膜9万亩;畜牧产业以高标准的集约化养殖为龙头,开建养牛小区9个、肉鸡养殖小区10个、养猪小区1个,牛、猪、鸡出栏分别达到3.99万头、8.52万头、29.1万只;蔬菜产业以设施蔬菜发展为重点,建成大中拱棚556个,发展蔬菜9.82万亩,实现产量4.82万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012.4元,同比增长20.8%。
果园遍野、蔬菜俏销、牛羊满圈,泾川县绿色富民产业的发展壮大,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加快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步伐。
大打“文化牌”
西王母拜祖大典、开展名优小吃评选、民俗文化展演、摄影书画展……为期三天的“王母故里·佛道胜地”泾川文化旅游节向社会各界宾朋奉献了一场含金量十足的文化盛宴。几天来,泾川市民和来自各地的宾客一起,共同品味了王母故里的独特风韵,体验了佛道胜地的迷人风采。
来自宁夏的王吉平和家人在参加了文化旅游节活动后,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这里的天蓝、山绿、水清,但这次来泾川后,感受更多的是这里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近年来,泾川县以旅游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大打文化旅游牌,将文化旅游这一无污染绿色朝阳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深度开发。今年,全县新实施文化旅游开发项目6个,在完善大云寺内部装饰工程的基础上,完成了大云寺景区三期工程主展馆施工图纸设计及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实施了南石窟寺景区二期工程,完成了山门、三星级旅游厕所主体和停车场硬化,目前正在进行广场绿化扫尾工程;田家沟水保科技展览馆建成主体。
“酒香也需勤吆喝”。为了大力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功举办了“王母故里·佛道胜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推出了“道教文化寻根游”等市内精品旅游线路4条、“丝路”之旅等区域旅游联盟线路9条,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大宣传必将赢得大效益,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88.77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4.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6.34%和23.12%。
唱响“生态曲”
绿树青草、生态小屋、林荫小道、特色小吃……金秋的官山林场,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官山林场是泾川县生态林业建设的一张名片。今年,为了扮靓这张名片,该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县上通过招商引资,投资345万元实施了生态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建成了6座生态小木屋,栽植绿化苗木及花卉3万多株,种植草坪33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260米,砂化停车场310平方米。
如果说官山林场是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的第一步。那该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富民的“泾川实践”。
泾川县共有林业用地122.1万亩,森林覆盖率37.13%,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称号。如何把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这个县抢抓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业,盘活了沉睡的资源,让“死资源”变成了“活现钱”。
山头绿了,环境美了,百姓富了。今年以来,全县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995万元,累计达到1.2亿元,受益农户达到5250户;新增林下种植板蓝根、丹参等中药材2.6万亩,累计达到4.6万亩;新增林下养殖生态鸡69万只,累计达到134万只,预计年底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24亿元,实现纯收入4310万元,促进林下种植、养殖农户人均增收470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