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设施蔬菜发展见闻

2012年04月19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阳春三月,走进泾川县的蔬菜园区,看到的是广大菜农在大棚里忙着平整土地、移栽菜苗、施肥浇水,蔬菜园区里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

  农民以菜生“财”

  4月16日,在泾川县泾明乡紫荆村蔬菜园区里,51岁的菜农刘贵录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割韭菜,只见一畦畦韭菜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刘贵录忙着把割下的韭菜装箱。老人笑着说:“这座大棚是去年政府出钱、出力搭建的,每个棚占地0.3亩,我承包了10个棚,种了2棚韭菜,刚移栽了8棚辣椒,这两天天气好,气温高,2棚韭菜长得非常快,第一茬卖了一半就赚了500多元。”

  去年年底和今春,由乡上筹资、集中劳力,在吊堡子村、紫荆村两个蔬菜园区集中倒兑土地142亩、新建中拱棚426座,由农户自愿承包经营。”泾明乡乡长刘贵明介绍。

  日光温室遍地开花

  设施蔬菜让泾川菜农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以菜生“财”,泾川县在设施蔬菜扩张提质上大做文章。县上以泾汭河川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设施蔬菜的扶持力度。按标准建设并抓好管理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3万元,大拱棚每座补助6000元,中拱棚每座补助500元,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设施蔬菜种植大户落实小额信用贷款650万元,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今年,泾川县在城关、王村、高平等8个乡(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日光温室200座,新建大中拱棚1100座,全县日光温室总数累计达到1955座、大中拱棚1.89万座。县蔬菜办主任吴崇义介绍,在设施蔬菜的带动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2.2亿元。

  科技培训增添动力

  蔬菜种植规模扩大了,为了提高蔬菜的科技含量,泾川县让科技进园区、进大棚、进农户。“三进”活动的开展,解决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月15,县蔬菜办举办的“大棚课堂”在城关镇茂林蔬菜园区菜农王金良家的大棚开讲。

  “今天的培训,咱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大家有问题尽管问,结合你们大棚里出现的问题,现场讲解……”县蔬菜办主任吴崇义的开场白,立刻赢得近50多名菜农的阵阵掌声。

  见技术员来到自家棚边,菜农王金良赶紧摘下几片发黑的西红柿叶,“吴主任,快帮我看看,好多天了,这咋办?”王金良满脸愁容。

  “大家注意了,这是西红柿常出现的灰霉病,易防不易治,应在生长期降低湿度,提高温度,适时放风……”听着吴崇义的讲解,菜农们一一记下。

  今年,泾川县在全县开展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中,开展蔬菜科技培训160多场(次),培训农民1.2万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份。同时,结合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了科技人员蹲点服务活动,通过科技蹲点技术员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民种植蔬菜,推广瓜菜新品种32个,培训农民技术员150多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