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王母宫景区 >> 正文内容

回山王母宫旧图暨108庙古建筑群揭秘

2011年10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西王母大殿位于中央,四周形成方方正正的距离相等的宫院,北边,即从玉皇大殿北侧台阶登上去的平台上,是坐北向南的三间殿堂,宽畅的窗户几乎和门占完了前墙,屋脊上的红纸条曰:三皇殿。背靠着三皇殿的东山墙,有一座坐西向东的小殿,方向、位置和今日王母宫三皇殿山墙的道房相似,该小殿上方的红纸条曰:周穆王庙。三皇殿之西,与殿相连的是3间房屋,红纸条曰:道房。道房后退了许多,座向与三皇殿相同。道房向西,有一山脊门楼,红纸条曰:北便门,从此可到宫墙外,俯览泾州古城。门楼之西,是3间宽畅的房屋,红纸条曰:留客处。留客处西山墙侧,是一棵回山上最高大的古树,树冠有力的左右铺展,树梢力拔苍穹,枝繁叶茂。

  和三皇殿对称的北面,中间3间殿与三皇殿式样、品位相同,红纸条曰:五帝殿。五帝殿东山墙上,背靠着坐西向东的1间殿,红纸条曰:汉武帝庙。

  这两座帝王庙,可引出重大而深远的话题。周穆王有皇位50载,曾经到过泾河上游一带伐西戎,会见了西王母,他会见的西王母,应当是西王母古国里最后几代之中的西王母部落酋长。一个远古民族的最后消亡,一般应在几百年之间,不可能集体性一次性消失,这符合人类和历史进化、演变的基本规律,具有历史、生命、秩序的逻辑性和人性的本能性。因此,周穆王在泾川一带是和民族西王母的首领相会,而不是神话描写的相会。汉武帝也享国五十载,宋碑上有记载,但汉武帝来泾川,则是朝拜神灵的西王母。泾川王母宫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是汉武帝来此朝拜的必然。泾川王母宫有周穆王庙、汉武帝庙,这在中国是罕见的,中国大陆及台湾省的王母宫很少见有周汉帝王之庙,全国除了北京历代帝王庙外,也少见王母宫之外为周穆汉武单独立庙祭祀。

  请格外留意,周穆汉武庙是和王母大殿座向相同的,坐西向东。而三皇五帝殿是向南、向北的。

  泾川回山王母宫的周穆王庙、汉武帝庙,不在于庙大小,而是以庙堂的形式,充分表达了古代朝廷以下的官方和西王母圣地老百姓对周汉二帝的敬重之情,为周汉两代皇帝建庙,就是为确立周穆王在泾河上游会见西王母,汉武帝在泾川拜王母的史实地位,决非《穆天子传》、《汉武内传》所书的有文人附会之嫌。修庙和确立社稷秩序一样严肃,不是轻易敢建、能建的,这在中国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礼仪轨制完备的封建社会,没有哪一个州的知州敢作主,或民间宫庙经理会擅自敢为皇帝修庙。给过去朝代的皇帝建庙,当朝皇帝是要钦定的,否则,是欺君之罪。由此历史视觉看泾川回山周穆汉武庙,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亚于西王母大殿和东王宫大殿,它能证明中华西王母历史、中华西王母信仰历史的文物价值,远远超越了朝野祭祀周汉皇帝的事件本身。一是周穆汉武传承了西王母文化的功绩,不可被历史湮没,二是证明周汉二帝与西王母其人和心灵相遇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就在泾川。周穆会王母是为和平,汉武拜王母是为长寿,一为社稷,二为生命,主题平实,生命力长久。

  泾川回山有周穆王庙、汉武帝庙,仅这一历史事实,已积淀成无价的文化遗产,它无可辩驳地证明泾川是西王母祖祠圣地,是西王母信仰发源地。两朝皇帝会见与拜见时间跨度达830多年,两朝皇帝親见、亲拜西王母,使西王母的历史人文地位在汉代以前就已无可辩驳的确立。复原周穆汉武庙,不仅仅是完整复原回山西王母古建筑群的需要,而是古代朝廷对西王母的态度,古代历史中西王母占有的地位的历史原生态复原。对当代人来说,传承泾川回山西王母遗产,朝拜西王母偶像,敬仰西王母功德,不可忽略了周穆汉武传承、朝拜、敬仰西王母历史行为的唯一性。

  两位皇帝和三皇五帝、玉皇大帝、西王母,都是回山上不分主次、只有先后的文化符号,历史标本。

  三皇即伏羲、神农、燧人,五帝即轩辕、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皇五帝殿今天已在王母宫左右复原。画上的五帝殿西墙紧贴着南北向的小门楼,红纸条曰:南便门,从南便门出来,可到王母宫南院墙之外,有一条贴墙小道,深陷在深壕之中,向北,可见五帝殿、南望河楼都筑在离悬崖咫尺的鲜亮的背墙。在小道向南看,就是悬崖。沿小道西上,有山峦突起、高于小道的山岭,有密集的一排排古树,掩印着小道。小道不是对游人、香客开放的,是庙倌、道士们活动、维护宫庙安全所需之路。

  从二天门开始,已经过了4进院落和高台。王母大殿就在第4进院落里。王母大殿向西。又是一道南北直线的院墙,地平高出王母大殿地平三砖左右,院墙中央,和王母大殿中轴对称的是间3脊殿,有两根明柱,殿上红纸条曰:无量殿。

  无量,佛教语。无量的无量实际上指的就是“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佛教中,有无量寿佛。无量寿佛,俗名周宝,法名全真,号宗慧,寿佛“法腊百有六十六岁”,因其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长寿者,因此人们尊称“寿佛”。又因无量寿佛是梵文的意译,即阿弥陀佛,所以人们也习惯地称其为“无量寿佛”。

  道教中,有无量天尊,道教的这一词,最早是“无量寿福”,乃祝福善信的一个专用名词,同佛教的“阿弥陀佛”并非一意;但道教的“无量寿福”的“福”字在西南地区的方言发音中与“佛”音相同,为避免曲解人们将佛教密宗的“无量寿佛”与“无量寿福”混淆,故后来全国道教统一以“福生无量天尊”作为常尊圣号。

  道教正一派有“三无量”一词,也可容为“三无量天尊”;“天尊”在本词中并不代表任何神,只是将“无量”一词升格至最高。

  道教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

  回山的无量殿,应是上述佛教、道教之“无量”含义的载体。

  无量殿左右院墙砌在殿山墙剖面中线处,墙上开出上拱下直的门洞,有洞无门,游人必须从北门洞进,从右门洞出。门洞之北是一座小殿,红纸条书:文昌宫。门洞之南有对称的小殿,红纸条书:子孙宫。文昌宫、子孙宫门开在西王母大殿院内,后门开在后面的院落里。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帝君即蜀人张育,传称张亚子,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济顺王”,以万乘之尊向张亚子叩拜,从此张亚子身价百倍,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齐名的地位,故世间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文昌被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文昌帝君、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文昌宫是学子奔秀才、秀才奔举人、举人考进士、进士夺状元之起点上、长途上的心灵驿站,是必须要烧高香的神圣殿堂,谁在每一次入学、考试、成功之前后,能不来此进香?

  同时,学子的家长、亲属,史上未出过一个识字人、当时全家又是文盲的家庭,其家人、家长焉能不在特别时辰、重大节日来此烧香拨火?出秀才、出举人、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是古代中国所有人的第一愿望,实际是对九年义务教育,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如云的文明社会的渴盼,是全中国人民重视教育的具体行动。要重教育、出人才,必须要在此烧香,通过净化心灵、改变理念、痛下决心、立誓许愿等表达过程,才能上路,这里正是上路的第一个起点。

  文昌宫是后世的小学、中学、大学学生们膜拜的圣地,实际上是对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尽其用思想的理解、传承、光大的举动。

  文昌宫与王母大殿院内留客处房屋的夹缝中,已讲述过有一棵参天古树,是回山上最高最大的古树,它根在王母大殿院内,树干在文昌宫门侧,树冠全部罩严了文昌宫,这不正是西王母文化给老百姓带来的第一福祉,第一文化营养的具体象征?是泾州出人才、出大人才,传承知识薪火,人才辈出的标志。这棵树,这座文昌宫,在这一块圣地内,这应是泾川和西王母圣地最有生命力,能达到永恒也不变其意的第一象征,这棵树应该叫文昌树。这棵文昌树的位置,当在今天祭坛之北的岭边上,泾柏公路已修在树的根部。当你穿过几千年历史风景,在今天看文昌宫、文昌树,其位置正和泾河川的城关(水泉寺)中学,即泾川历史上第一座省立泾川中学在一条中轴线上;往南看,又正和历史上的第一所有高中的泾川中学、今日大名鼎鼎、人才济济的泾川一中在一条中轴线上。泾川一中、文昌宫、文昌树、城关中学,那么天然地、历史地、人为的在一条线上,南、北、中呼应,与泾河、汭河对话,实乃风景名胜的文化魅力在于游人去咀嚼,在于去理解,在于去消化。否则,一棵古树、一座古庙不过是一棵有年成的木、一座老建筑物而已。

  和文昌宫对称的南边,有和文昌宫体量式样相同的小殿,红纸条书:子孙宫。子孙宫,这是最通俗的象征生育的庙,是老百姓特别是女性平民最喜爱的殿堂,人人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中年人个个都盼子孙满堂,一是要出大人才,二是要人多,这是中国古代全体民众最基本的人生目标,是比食为天更为重要的、或许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追求,谁能不来此地祈福纳祥?按现代话语讲,谁不求优生优育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