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王母宫景区 >> 正文内容

回山王母宫旧图暨108庙古建筑群揭秘

2011年10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请先不要走便道,还是折回来,看一天门处的景致,一天门西临的红纸条上书:阆风巅。阆风、悬圃、金墉、琼华、丹林等,都是西王母瑶池神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人们到达阆风,即到了昆仑悬圃,阆风之苑。有金城潜力,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碧水。

  阆风巅的红纸条旁有黄纸条写着“毁”。可惜,在光绪七年,传承了千百年的阆风巅建筑和景观已被毁掉了。

  经过阆风巅,北面是回山陡崖,陡崖上,有紫荆盘根错节解,有一层层叠叠的古树组成的树墙。这段坡还不很陡,与旷如亭擦肩而过,旷如亭和路之间还突起一条小小山峦,在路上,能看到旷如亭的第二层。

  山巅建筑群

  回山,在清代之先已有名山之誉,除了它是昆仑脉,二水相汇,还来自汉唐人文的积累,它的人文景观积聚起两大高潮点,一处在山下,三个院落,最高潮处还在山巅。上书文字仅仅简述了沿途风景,山巅震撼人心的古建筑群才刚刚露头。这时候,和上山前瞻仰过的牌坊相同的牌坊突然亮在眼前。

  这道牌坊的魅力和价值,与山下牌坊相同,旁边的红纸条写:蓬□□□牌坊。应该是蓬莱仙境之类的词。东海有蓬莱,泾川有瑶池,这是中国古代南北有仙山圣水的地理标志,汉武帝一生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两个地方。回山山下,有木质牌楼,清代以前牌楼上肯定书“瑶池圣境”,山上的牌楼应该书“蓬莱福地”或“蓬莱得道”就是一个完整的道观对子了。

  蓬莱传说是,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天地即开,盘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阴阳所化,男曰伏羲,女唤女娲,兄妹也,皆为人首蛇身。

  开天辟地,然天地无色,杳无生机,伏羲女娲居其中,甚闲,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划沟壑,乃成江河,奔流向东,成东海。堆沟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间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却无生息,女娲甚聊,遂搏,黄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生。天地之间遂有五仙五虫,天,仙者,黄土为之也;人鬼妖者,引绳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万物之由来。仙者自清,独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语既出,在人间便引起轩然大波,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

  蓬莱,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人间真有的蓬莱市,属山东省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东临烟台,南接青岛,北与天津、大连等城市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蓬莱市口号:人间仙境、休闲天堂、美酒之乡。

  相传蓬莱作为神山的名字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流传开了。秦始皇在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曾来过胶东,过黄陲,到成山,登芝罘。他东巡的目的是为寻找神山,求长生不老药的。

  从前在登州府署内,有一块秦朝丞相李斯手书的刻石。相传是李斯陪始皇东巡路经蓬莱时写的。秦始皇在蓬莱站在海边,只见大海一望无际,不见神山的踪影。他忽然在波浪中发现一片红色,便问身边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说是仙岛。始皇又问:“仙岛叫什么名字?”方士仓促之间,无法应答。突然见水中海草随波飘动,灵机一动,用草名答道:“那叫蓬莱。”蓬莱从此得名。由于这里有山有水,神仙出没,被称为“人间仙境”。在许多中国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老残游记》等书中都有对蓬莱的描述。

  蓬莱还有另一含义的说法,即蓬莱成为传说中的山,出现在昆仑之后,纯属于秦汉以后兴起的神仙信仰的产物,是形成道教的先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于神话思维,正式形成仙人、仙话却是在阶级社会。纵观两千年的仙话史,它与神话既相联系,后来又有区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动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阶段,中心围绕着人的活动和欲求。动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先成精,后成人,最后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间若碰到意外的挫折,还有可能前功尽弃。

  那么,为什么秦汉时期会兴起成仙之风。这与先秦的战乱有关。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秦、汉统一以后,最高统治者为了能永远享受舒适的生活,更希望长命,最好是不死,于是从上至下掀起了神仙信仰。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便成了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战国末的齐威王、齐宣王与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派人去寻找蓬莱仙境。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齐人,曾向秦始皇上书,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带了数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钱,却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都说他去了日本,到日本以后,他用带去的种子和农具,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农耕技术,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司民耕神”和“司药神”。传说日本有三个地方叫蓬莱,即富士山、尾张国热田宫与熊野。熊野有徐福的墓。日语“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东渡的传说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汉武帝专门在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

  蓬莱,还有传说是神山仙府收藏秘录、典籍的地方,东汉的学者也称藏书的东观为蓬莱山。

  一直以来,人们都愿意相信,在蔚蓝的大海上,漂浮着几座迷人的岛屿,那里琼楼玉宇,美乐飘飘。如今,仙山的传说已经被科学证实为海市蜃楼。人们对于世外仙境的向往也被永远保留了下来,凝结在山东的蓬莱与长岛,成为最美丽的挂念。

  回山蓬莱牌楼的寓意是,人间有仙境,在回山下的瑶池。得道在蓬莱,到达回山之巅者,都是得道之人。

  走进牌楼,正要进中轴线上的大门,目光却被与牌楼平行的北边悬崖边的树头略向东北弯曲的苍莽古树所吸引,古树应是国槐,树冠凌空,既悬且险。

  古槐树冠之西的树梢可触及处,是外表敦厚宽敞的亭子,亭内悬挂巨钟,上方红纸条书:宫山晓钟,下方红纸条书:钟楼。这就是古今著名的泾川八景之第一景:宫山晓钟。清代以前,宫山晓钟在今日三天门之北的山岭边上,即今日泾柏公路上,古代没有泾柏公路开出的上山道路,只有从牌楼下径直进王母宫。民国时,宫山晓钟景观与钟、亭一并移到了回山峦头,即古代一天门、阆风巅之处,1958年亭子被毁,人们欲把钟运去炼钢,调动了当时最能实现的敲砸之力,也未能砸烂盈尺钟壁,当时也无吊车之类机械能吊起这万斤巨钟,就用人工推撬,想从山上滚下去,但不知用了多少力气,巨钟深陷在黄土中纹丝不动,就这么在露天安全的保存了下来。1977年,供职泾川县文化馆的陇上著名画家郭志远设计了钟亭,馆长何九如等主持,建成钟亭,悬起巨钟,郭志远等画家精心彩绘钟亭,此物此景存世于今。

  宫山晓钟文物名金大安铁钟,系佛教之钟,铸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高1.9米,口周长4.6米,厚0.13米,重约万斤。钟身分5层,铸饰铭文图案。从上至下,第一层和第五层为莲花瓣及弦文图饰;第二层为“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16个大字;第三、第四层为铭文32方,记所供奉的八大菩萨、僧人和供养村社名。特别记了金代泾州僧正是德祥、惠有、崇镐;泾州僧判是通玄;泾州会道院主僧是觉怀;泾州庠主僧是禅寿、子镜、子朗、德习;崇善为泾州弘益大师;泾州讲经论是觉勉、觉近、觉济;泾州童僧是薛许僧、王许僧、何王僧。铭文告诉我们,在泾州管理僧尼事务的最高职官领导下,泾州曾有一所类似后世的佛学院,该钟留下了佛学院的历史信息。巨钟是就地铸于回山之巅,还是从它处移于此,如此巨钟如何运上山巅,这都是谜。该钟还有一方梵文。金代,泾州政通人和,地方富庶,佛教、道教兴盛,因此能留下巨钟,这在金朝发源地东北是很罕见的,东北保存下来的金代遗物少之又少,这都是战争所致。在清代,金大安铁钟已成为回山王母宫道观和山下佛寺共用的钟楼之钟,又成为泾川八大景之一“宫山晓钟”,它从古到今,为泾川,为百姓,为历史,为前程报晓,催人奋进,寓意祥和。

  凡宫观寺庙有钟楼就应有鼓楼,但遍查全图无鼓楼之踪迹,可能是悬鼓于西王母大殿内之故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