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文化遗产录》 >> 正文内容

泾州大云寺佛祖舍利为什么是十四粒?

2011年08月07日 来源:泾川文化遗产录 点击数:

泾州大云寺供奉的隋文帝分佛祖舍利14粒。杜斗城 供稿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出土后,人们看见石函的盖上和四周铭文、标题中都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的字样,为什么选择供养14粒佛舍利?引起了人们探究的兴趣,14成了大云寺遗产中极易引起人们兴趣的神秘数字。

  佛教是无神论。佛教从缘起的理论出发,认为世界只是在一系列的条件下自然生成的。因而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认为众生与生俱来就是平等的,众生都是“条件”、“自然”,缺一不可。佛教认为生成世界最主要的条件(元素)有7种,7这个数字就成了佛教解释世界构成最常用的数字。7种条件是:地、水、火、风、苦、乐、命。

通常情况下认为,“7”在佛教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释迦牟尼出生时便会行走,走7步步步生莲;他作为太子参加射箭比赛时,1箭即射穿7鼓,2箭穿7鼓而后入地,3箭穿7鼓而后射入靶后的铁围山上;佛祖离家出走前曾举象掷于城外,越7重墙,度7重堑,象坠地即为大坑;他苦修6年,最后在菩提树下经过7昼夜静思终于觉悟成佛;包括释迦牟尼出世前的过去佛在内,共有7佛之说;7是佛家最常用的数字起点单位,其倍数如7、14、21、49对于修行的人而言尤其重要,如诵真言一般要念7遍,大悲咒要念49遍等。科学地讲,7是佛家最常用的数字起点单位,7是一个周期,一个组合,一个结构,一个系统,一个完整的功能,谓之圆满。如东、南、西、北、上、下、当中,是宇宙空间,缺一便不完整。周期、组合、结构、系统不完整,功能便不完整,结果也就不完整。还有7地、7伤、7报、7宝、7方便、7觉支、7种布施、7重金山、7常住果、7菩提分、7陀罗尼、打禅7、打佛7等与“7”有关的佛教文化。总而言之,佛家认为,7在大自然界里面,是个周期,7天是个周期,7个月是个周期,7年是个大的周期,这是自然界内部循环的周期,所以用7代表圆满。佛塔也称为7级浮屠,一般的念珠﹙佛珠﹚起步粒数是14粒……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7”的情结,如喜、怒、忧、思、悲、恐、惊共“七情”,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七色”,两眼、两耳、两鼻孔及口共“七窍”,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共“七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论语》共“七经”等等。

  《隋国立佛舍利塔诏》书中说,(让这些组织起来的僧人们)为朕与皇后及太子杨广、各位王子和他们的子孙;为京城内外的一切官吏,为天下一切黎庶,为万物生灵,各州分别作七日佛教法事。也就是说,第一个7为皇室祈福,第二个7为庶民祈福。由此可见,供养14粒佛舍利与7有着紧密联系。最直接的回答:14是两个7。

  也有旅游者问,为什么不分21粒、28粒及更多7的倍数?这肯定是缘于舍利总数,也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的隋文帝内心深处的秘密。巧合的是,隋文帝给泾州大兴国寺《隋国立佛舍利塔诏》诏书开篇,一一列出了30个州寺院全称或州名,泾州排序是14位。泾州大云寺舍利14粒之14这个数字,已完成了它的历史本来使命。14这个数字,在当代的泾川大云寺景区里,成了最能引起大家兴趣的文化遗产经典、掌故、趣味,成了娓娓动听的文化故事,必将永远丰富这一举世注目的旅游圣地的文化内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