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文化遗产录》 >> 正文内容

丰富的泾川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07月28日 来源:泾川文化遗产录 点击数:

郭志远先生设计的皮影人物造型。郭万仕 供稿

  泾川民间文学、民俗文艺及手工艺品的创作活跃丰富。全县有民间故事、传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民间文学遗存2300余篇(首、条),其中收录进《泾川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有1082篇(首、条),70余万字;泾川社火是城乡群众春节文化活动的主要承载方式,有跑旱船、耍狮子、扭秧歌、霸王鞭、踩高跷、车社火、抬芯子、转芯子、背芯子、顶芯子、肘芯子、双打秋、单打秋、打腰鼓、小戏、地摊唱曲子、地摊武社火等表演形式;保存至今的说唱艺术主要有陇东说书、春官诗、婚礼演唱词和经韵演唱等形式;泾川民歌种类繁多,演唱形式多样,以泾川小曲为主。常用曲牌有著名的《二姑娘害病》、《道灯》、《珍珠倒卷帘》、《纺棉花》、《女看娘》、《绣荷包》等数百首;酒歌有《扬燕麦》等;民间器乐有20多种,最常见的有唢呐、板胡、二胡、三弦、锣、鼓、钹、哇呜等;皮影戏俗称“牛皮灯影子戏”或“牛皮娃娃戏”,其剧组一般5至6人,由民间艺人自愿组成,农忙务农,农闲演出;盛传的泾川民间传统舞蹈有《仙鹤舞》、《跑城》等,曾多次参加省市民间舞蹈调演并获奖;玻璃画、剪纸、脊兽、楣扎、纸织画、香包、刺绣、纸扎、灯笼、编条、布鞋制作等布艺、擀毡、罐罐蒸馍、火烧子、黄米黄黄、黄酒酿造、豆腐脑、荞面饸饹、醋坊、糖坊、油坊、烧坊、磨坊、染坊等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品、小吃等传统食品的创作和生产融入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当中,不但延续了地域特色,并丰富了制作工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