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优秀教师】杨琴:十七载耕耘守初心
十七载耕耘守初心:记泾川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杨琴的教育之路
晨光微熹时,杨琴已站在教室窗前,看着学生们陆续走进课堂。这个习惯,她保持了17年。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她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春秋,用真心在教育路上耕耘收获,将“爱与责任”四个字,刻进了每一段教学时光,融入了每一次师生相处的日常。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她始终是“追光者”与“创新者”。初中语文既要夯实字词、语法的基础,又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温度,她深知其中的平衡之道。为了让文言文不再是学生眼中的“硬骨头”,她会把《木兰诗》改编成情景剧脚本,让学生穿上自制的“铠甲”演绎从军故事;为了让现代文阅读更有深度,她坚持“群文阅读”教学,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整合,让学生在对比中品味不同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杨老师的语文课,连标点符号都带着趣味。”学生小林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这份对教学的较真,让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备战中考时,她会把近五年的语文真题拆解成“基础题”“阅读题”“作文题”三大模块,为每个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基础薄弱的学生,她每天利用午休补字词;作文没思路的学生,她带着逛校园找素材,从“描写操场的红叶李树”练起,手把手教他们抓细节、抒真情。凭借这份细致,她两次斩获“中考单科优秀教师”称号,所带班级的语文平均分多年名列前茅。
若说教学是杨琴的“专业名片”,那班主任工作便是她用“学习力”与“爱心”织就的“温暖铠甲”。9年班主任生涯里,她从不是“经验主义者”,而是始终保持“学生心态”——向优秀班主任请教管理技巧,办公室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等书籍被她翻得卷了边,笔记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遇到棘手的班级问题,她会主动找有经验的同事“取经”,把别人的好方法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调整优化。9年班主任生涯里,她用“爱与责任”编织出一张守护网,四次获评“模范班主任”的荣誉,正是这份坚守的最好见证。
她的“勤”,刻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每天早上,她会提前10分钟到教室,查看学生的出勤情况;上操时,她会跟着学生一起跑步,关注他们的身体状态;课间总在走廊转悠,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放学后,她会留下来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压力、生活烦恼。放学后坚持和家长“单线联系”,哪怕是学生的一点小进步,也会及时反馈。2022年带毕业班时,学生小宇因父母离异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一落千丈。杨琴看在眼里,每天放学后留他谈心,陪他在操场跑步解压;周末带他去书店选书,从他喜欢的科幻小说入手,慢慢引导他敞开心扉。中考时,小宇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还在作文里写道:“杨老师的陪伴,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最暗的那段日子。”
她的“管”,藏着对学生的长远考量。为了让班级更有凝聚力,她组织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从“上课不迟到”到“主动帮同学”,每条规则都由学生投票决定;她成立“互助小组”,让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帮数学薄弱的同学,反之亦然;她还会每月举办“读书分享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她的带领下,所带班级始终班风稳定,学生们脸上总挂着自信的笑容,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17年教坛路,杨琴用坚守诠释热爱,用责任书写担当。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一届学生的成长故事,每一堂课的教学反思,每一次竞赛的准备过程。“只要学生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讲台上。”杨琴说。如今,她依然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在晨光中等待学生的到来,用语文的魅力点亮学生的青春,用教育的温度温暖学生的人生。这份对教育的赤诚,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照亮了她自己的教育之路。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