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碑文的原文及译文
《魏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平相阮嗣宗碑》由东平太守嵇叔良撰。而《广文选》上的作者为嵇叔夜,误。杨慎《丹铅总录°》以为东平太守稽叔良撰,未详何据。
阮籍碑文译文:
先生名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其远古祖先皋陶的德泽教化显赫于上古,而先生的美德弘扬于后世。《诗经》“所载的“阮国倖王,便是这一宗族的本源。先生秉承匡时济世之才,向往通达不拘的节操。他深谙“得意忘言”之境,追寻万物本源之妙;穷究天理人性,探索幽明之极的玄机。他韬光养晦,众生无法界定其行迹;他志节坚定,当权者难以笼络其心志。或出仕或隐退,顺应时势沉浮;或沉默或言论,随世道变迁而调整。
观其形貌者,如登高山、涉深海,浩荡无际难以穷尽他的崇高与渊深;察其精神者,如品鉴璞玉、亲近美石,肃然起敬无不钦慕其珍宝之质而惊叹其卓异之才。他不屑效仿伯夷、叔齐的孤洁,故其清高无人能及;不涉足惠连(疑指谢惠连)的污浊,故其道义不可屈折。他如蘧伯玉般卷舒自如,似宁武子般愚智兼用,回望这两位古人,岂非坦荡超然?
他以宗庙牺牛之位为危,以不灵之龟的平凡为安,故无孤愤之逼迫而心怀途中的旷达。观“屈谷巨瓠”与“鸣雁”之喻(典出《韩非子》),故处于才与不才之间;察巨瓠纬带之用(典出《庄子》),故游刃于有用无用之际。他以木讷驾驭雄辩,以谦辱涵养高洁。行无为之道而声名不能累其心,处无事之境而世俗不能役其行。他将垂天之翼投于寂寞之域,置锋芒于可解之机,恢弘旷达必有余地--岂似接舆披草养生、於陵仲子守园求实,拘泥于浅近步履,循规蹈矩而已!
孔子曾以“游龙”赞誉老子,子贡譬喻孔子如“数仞高墙”,以此揆度先生,其境界庶几近之!他本欲追随洪涯(仙人)之逸驾,邈追巢父(隐士)之遗踪。跨宇宙而高揖天地,陵云霄而悠游物外。然享年未久,染疾而终。于是远见卓识之士,皆为其逝去慨然痛惜!
《魏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平相阮嗣宗碑》由东平太守嵇叔良撰。而《广文选》上的作者为嵇叔夜,误。杨慎《丹铅总录°》以为东平太守稽叔良撰,未详何据。
阮籍碑文译文:
先生名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其远古祖先皋陶的德泽教化显赫于上古,而先生的美德弘扬于后世。《诗经》“所载的“阮国倖王,便是这一宗族的本源。先生秉承匡时济世之才,向往通达不拘的节操。他深谙“得意忘言”之境,追寻万物本源之妙;穷究天理人性,探索幽明之极的玄机。他韬光养晦,众生无法界定其行迹;他志节坚定,当权者难以笼络其心志。或出仕或隐退,顺应时势沉浮;或沉默或言论,随世道变迁而调整。
观其形貌者,如登高山、涉深海,浩荡无际难以穷尽他的崇高与渊深;察其精神者,如品鉴璞玉、亲近美石,肃然起敬无不钦慕其珍宝之质而惊叹其卓异之才。他不屑效仿伯夷、叔齐的孤洁,故其清高无人能及;不涉足惠连(疑指谢惠连)的污浊,故其道义不可屈折。他如蘧伯玉般卷舒自如,似宁武子般愚智兼用,回望这两位古人,岂非坦荡超然?
他以宗庙牺牛之位为危,以不灵之龟的平凡为安,故无孤愤之逼迫而心怀途中的旷达。观“屈谷巨瓠”与“鸣雁”之喻(典出《韩非子》),故处于才与不才之间;察巨瓠纬带之用(典出《庄子》),故游刃于有用无用之际。他以木讷驾驭雄辩,以谦辱涵养高洁。行无为之道而声名不能累其心,处无事之境而世俗不能役其行。他将垂天之翼投于寂寞之域,置锋芒于可解之机,恢弘旷达必有余地--岂似接舆披草养生、於陵仲子守园求实,拘泥于浅近步履,循规蹈矩而已!
孔子曾以“游龙”赞誉老子,子贡譬喻孔子如“数仞高墙”,以此揆度先生,其境界庶几近之!他本欲追随洪涯(仙人)之逸驾,邈追巢父(隐士)之遗踪。跨宇宙而高揖天地,陵云霄而悠游物外。然享年未久,染疾而终。于是远见卓识之士,皆为其逝去慨然痛惜!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