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铸强工业“硬脊梁”激活经济新引擎

2025年08月07日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数:

7月31日,平凉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泾川县工业集中区城西片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在这里,缝纫机的“嗒嗒”声、自动化生产线的轰鸣声、装配线上的操作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产业振兴的交响乐。这个总占地89.5亩、总投资1.68亿元的园区,正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走进甘肃尚迪服饰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运动服、工装服等各式新潮服装整齐陈列。直播间里,主播何倩正通过抖音平台向粉丝展示最新设计的男款短袖。“这件采用冰丝面料,透气性好,适合夏季户外运动……”专业而热情的解说,吸引了上千名网友在线观看。

在缝纫车间,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曾是县服装厂的下岗职工,如今重新拾起熟悉的技艺。“在这里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庭。”正在锁眼钉扣的王静告诉记者。

公司负责人史晓春介绍,尚迪服饰年产350万件高档服饰生产线项目是泾川县2024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建成运动套装、精品时装及床上用品生产线;二期将新建标准化厂房,打造高档品牌服饰生产线。“代工只是练手,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尚迪’品牌。”史晓春指着正在打包的货品说,这些自主设计的产品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

据了解,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上缴税金4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300多人。这种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转型之路,正是泾川制造业升级的缩影。

另一家企业甘肃鑫诺航不锈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卷卷钢卷沿着19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流转。机械臂精准地进行切割、焊接,工人则负责质检和包装。“这就是我们年产8000吨不锈钢装饰管的完整流程。”企业负责人刘伟介绍说。

刘伟曾在广东打拼多年,2009年回乡创业,最初代理铝型材销售,后转型不锈钢管材自产自销。“2015年我们生产出第一根不锈钢管,去年在县政府支持下完成了6000万元的新生产线投资。”刘伟说,这一跨越使企业从单纯的贸易商转型为具有自主生产能力的制造商。

谈及竞争优势,刘伟指向车间外正在装货的货车:“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家门口。”相比广东、河南的同行,甘肃鑫诺航不锈钢有限公司扎根西北,显著缩短了供应链。“客户今天下单,明天就能送货,经销商库存压力明显减轻。”目前,企业已在甘肃各县市发展了40多个稳定经销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水暖管道等领域。

在平凉市加银机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微型马达经过线路板组件、转子注塑、半成品组装、性能测试等工序后陆续下线。公司负责人杜洪锋介绍:“我们已建成5条微型马达生产线,日产量近10万只,主要供应深圳、上海等地的知名电子产品制造商。”

装配线上,来自附近乡镇的女工李秀芳正熟练地整理线圈,这份计件工作每月能带来3000多元收入。“在这里工作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家人,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李秀芳说。

杜洪锋表示,公司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微型马达和步进电机生产线各6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上缴税金400万元,可为当地提供300个就业岗位。”这些看似微小的电子元件,正成为推动泾川工业发展的新动力。

泾川县中小企业孵化园自去年5月底全面建成以来,已签约入驻企业9户,建成投产7户,涵盖食品加工、电子制造、高端服饰等多个领域。泾川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杜金虎介绍:“入驻企业总投资达3.7亿元,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4.1亿元,上缴税金超1300万元,带动就业1100多人。”

园区的吸引力源于创新的服务模式。园区采取“免一年租金、第二年视营收情况减免”的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初期成本。更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从开办、注册到备案,全程24小时专班跟进。园区还注重产学研结合,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杜金虎表示,未来园区将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