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科技让蔬菜大棚变身智慧“车间”

2025年08月07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盛夏时节,俯瞰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汭丰核心区,73座蓝白相间的第七代下蹲式日光温室整齐排列,宛如一片现代化的“棚海”。步入大棚,满目葱茏,绿油油的辣椒挂满枝头,长势格外喜人。这生机勃勃的场景背后,是泾川县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推动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从“棚海”向智慧“绿洲”华丽转身的生动实践。

在汭丰核心区的智能温室内,先进的物联网控系统如同敏锐的“神经”,时刻感知着棚内环境的细微变化。“夏季高温容易导致辣椒生长慢、落花落果。”泾川县汭丰镇党委书记段文军介绍道,“现在有了智能温控系统就大不一样了。”系统一旦检测到温度超高,便会自动启动通风设备,加速空气流通,有效降低棚内温度,确保辣椒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作为泾川县重点打造的设施蔬菜产业链示范园区,汭丰核心区占地720亩,建有73座第七代日光温室和3座7连栋钢架大棚。园区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精准监测并自动调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完成保温、通风、遮阳等操作,为蔬菜创造稳定、理想的生长空间。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环境控制上,更深入到了生产的源头。“该园区坚持以发展生态有机蔬菜为方向,”泾川县蔬菜办主任张宏生介绍,“我们在这里示范推广以‘秸秆+植物菌种代替化肥,秸秆+生物疫苗代替农药,秸秆+CO2增加光合强度,秸秆+熊蜂授粉提高品质’为核心的生物反应堆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旨在从源头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实现绿色生产。”

科技与生态的结合,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以来,园区按照“园区单品化、单品规模化、规模市场化、市场订单化”的发展思路,成功引种了华美105、奥龙1818、丰姿102等新优辣椒品种。依托智能化管理和生态技术支撑,预计本生产季结束时,园区辣椒亩均产量可达3.5万斤,亩均收入达7.3万元。这些品质优良的辣椒主要销往平凉新阳光、兰州北龙口、西安欣桥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显著提升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经济收益。

数字化、智能化正深度融入蔬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产业园王村核心区的智慧蔬菜大棚里,蔬菜生长的关键数据尽在掌握。记者看到,小型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土壤墒情探针等设备遍布棚内,实时采集着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各项指标。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瞬间传输到基地的中央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监控界面设定好参数,”园区负责人李春雷介绍道,“水肥一体机就能根据土壤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精准滴灌和施肥。”这套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实现了按需供给、精准投喂。实践表明,该技术可节约用水约30%,节肥近20%,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园区综合运用智能卷帘、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要素的科学精准管控,满足蔬菜不同生长周期的精细需求。目前,园区主栽的华美105辣椒亩产量稳定在1.8万斤左右,亩均增收2.1万元,仅辣椒一项年产值就超过300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正让蔬菜大棚变身智慧“绿色车间”。未来,随着更多技术落地,泾川的“菜篮子”将更丰盈,乡村振兴的画卷也将更加绚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