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岁月》里的荔镇在哪里?
近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点剧目——《西北岁月》,全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传播火种、开奠基业的斗争岁月,记录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陕北,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轨迹,讲述了习仲勋同志从出身贫苦的农家少年逐步成长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非凡历程,是西北革命历史、陕甘红色根据地和边区建设史首部全景式影视作品。
剧中第29集中的“西府战役”(西府,即西安以西、泾河和渭河之间的地区,古称西府。1948年4月16日至5月12日,发生在关中西部的宝鸡一带和甘肃东部平凉、庆阳地区的一系列战斗。)中专门提到“荔镇”。那么,荔镇在哪里?荔镇在战斗中发生了哪些故事?荔镇现在怎么样?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荔镇人,我想为读者介绍荔镇,讲一讲那年发生的红色故事。
荔镇,即现在的泾川县荔堡镇。镶嵌在董志之塬、平庆之间,如金瓯玉盆雄踞泾川、镇原、宁县、西峰四县(区)地理交汇中心,是衔接平庆两市、走向关中平原的重要门户。从可考资料来看,明朝嘉靖年间筑城堡,称荔家堡。清代属金村里。
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原突围的王震(时任西北野战兵团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三五九旅经泾明苏家河上塬,在荔堡与从镇原县屯字来迎接的中央警备第三旅汇合进入屯字,人民解放军第十三旅大部分经过荔堡进入边区,陇东战役时,解放军主力曾在此休整过。
据军事科学院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和《泾川县志》等资料记载,1948年4月,在西北人民解放军在宜瓦战役(宜川、瓦子街)一举歼灭国民党五个旅后,为争取早日收复延安,趁胡宗南后方空虚,迅速转入外线作战,向凤翔、宝鸡等地挺进,发起西府战役。解放军进展神速,关陇大为震惊。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急令胡宗南、马继援倾巢出兵,仓促应战。随着西府战役的进行,同时揭开了陇东战役的序幕。
4月26日,西野主力打下西府宝鸡,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后,主动撤离宝鸡,迅速回师北上,向陇东转移。28日,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急调所部裴昌会(时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兵团与陇东兵团会师,尾追解放军主力。
5月1日,彭德怀率主力向陇东挺进,2日,西野主力到达灵台的西南和崇信的南部,先后占领灵台县的独店、什字、梁原各镇。5月3日夜,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花所、王村越过西兰公路,向丰台、玉都镇集结,准备夺取荔镇、肖金、西峰、宁县等地。5月5日晨,解放军由泾川县城东西两侧越过西兰公路,上塬到玉都、丰台、荔堡等地休整。当时,国民党裴昌会兵团在沿西兰公路的永寿、彬县和长武一带集结,并派尾追解放军的六十五师李振部抵达泾川和荔堡等地,协同镇原、西峰南下的马继援部妄图在陇东地区南北汇合,从而合歼西北人民解放军。
5月5日下午,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机关和教导旅按计划进占镇原县屯字镇,准备策应第一纵队夺取肖金镇,由于对国民党兵力等情况掌握不清,陷入敌军包围。在主力部队屯字镇解围期间,西野第二纵队策应主力作战,于5月6日占领荔镇。第二纵队独六旅受命控制荔镇,第二纵队独六旅、第三五九旅向肖金镇攻击,保障主力东移。
5月7日清晨,二纵主力东进时,国民党军整第三十六师(备注:师长是马步芳长子马继援)、青马独立骑兵一团向荔镇守军二纵独六旅发起猛烈进攻,整一师随后跟来,企图封锁荔镇、肖金缺口,围歼西野主力于屯字、西峰、泾川之间三角地带(此地就是剧中讲到的地名“三不同”)。张宗逊(时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采纳独六旅旅长张仲瀚建议,决定由纵队副司令员郭鹏率九旅及独六旅主力扼守荔镇,积极阻止胡敌整编三十六师北进;由四旅政委杨秀山率该旅十一团占领三不同地区,保障九旅及六旅主力于战后向宁县方向安全转移;由纵队副政委王恩茂率四旅主力向肖金镇攻击前进,以掩护全野向东转进。战斗中,张宗逊确信必须坚守荔镇这一条通道才能突围,遂命令在荔镇的二纵副司令员郭鹏、独六旅旅长张仲翰必须坚持抗击到黄昏,后调二纵第三五九旅回援。经过整日在荔镇、肖金一带鏖战,三五九旅和独六旅伤亡400多人,独六旅十八团团长陈国林英勇牺牲,歼灭国民党军2000余人,完成了抗击任务,阻止了胡宗南部第三十六师和第一师的北进,保证了西北野战军主力的两翼安全,让西北野战军安全撤退到解放区,粉碎了国民党聚歼图谋。
荔堡战斗是陇东战役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阻击战,又称荔镇战斗。彭总经过荔镇时感动地说:“你们打得主动打得好,是救命恩人哪,要给十八团的每位同志记一大功……六旅是支好部队,将来要多出干部。”陇东战役是西府战役的继续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役不仅复了延安,解放了洛川、旬邑,而且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21000人,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摧毁了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军需供应地,为解放整个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荔镇”在1949年前先为泾阳乡,后设荔堡镇。1949年改设荔堡区。1957年设荔堡、问城二乡,1958年合并成立荔堡公社。1983年11月,撤销政社合一体制,恢复乡(镇)建制,改为荔堡乡。1996年12月复置荔堡镇。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甘考察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建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后来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
今日之荔堡,商贾云集、市场经济兴旺,是一方沃野百里、绿意盎然、未来可期的投资热土。荔堡是被红河、蒲河、泾河三条河流相切成东西方向独立的带状塬面,四季气候明显,属典型的陇东干旱雨养农业区。全镇辖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36个村民小组,人口3万余人,镇域森林覆盖率38.3%。进入新世纪,设置荔堡、问城、大寨3个集市,逐步形成了以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建筑开发、商贸加工、特色小吃成为荔堡一道靓丽名片,镇域经济总量达5亿元以上,荣获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一级站、市级村规民约先进村等殊荣。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