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2月03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盯全面小康目标,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按照着力强化“四项支撑”、深度开发“五大产业”、加快构建“三大格局”的战略思路,把果品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把文化旅游和第三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强化项目支撑,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多方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奋力谱写山川秀美富裕小康文明和谐新泾川建设新篇章。

  第二节  发展原则和总体要求

  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抢抓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泾川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创新,着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发展的良好风气。

  ——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坚持把协调作为推进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扩大县城规模,辐射带动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加快与周边县区的协同联动,促进一二三产、城市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基本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循环。坚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防洪减灾型、气候适宜型”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生活方式,走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显著改善与转型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坚持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坚持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重要平台,全方位扩大开放,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和谐公平。坚持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普惠人民”的理念,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三五”时期,必须把“高点定位树典型、改革创新求突破、五位一体抓统筹、凝心聚力促跨越”的总体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拔高工作标杆,增强竞位次、争一流、创业绩、促跨越的使命感。

  高点定位树典型。坚持把泾川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在更高层面上探索路子、创造经验、树立品牌,带动全县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改革创新求突破。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思维,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瓶颈、化解矛盾,促使市场、企业、协会等组织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大胆创新,探索路径,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五位一体抓统筹。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政治建设聚良策、汇民智、添活力,文化建设挖底蕴、拓市场、出精品,社会建设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生态建设打品牌、创路子、争一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凝心聚力促跨越。把全县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聚焦点吸引到抓落实、促发展上来,把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到办大事、抓关键和解难题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争项目、兴产业、办实事、谋发展的积极性,做到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落实上同力。

  第三节 奋斗目标

  按照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十三五”发展环境、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充分体现中央、省委、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确定泾川“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紧盯全面小康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经济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以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为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增速分别达到6%、6.5%、11%,结构比例调整到37:19:44,绿色果蔬、畜牧养殖、地方工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高端化、集群化进程不断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实施城乡道路改造升级,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通村主干道路硬化率达到98%以上;城乡安全饮水达标,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电力、通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区域空间结构得到优化,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46%。

  ——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2.15%;环境污染治理全面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之内,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能力有效增强。   

  ——全面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方面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水平显著提高,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就业更加充分,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第四节  着力重点

  落实“十三五”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必须准确把握泾川在省市的战略定位,全面贯彻省委“六大支撑”、市委“六个融入”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六大基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通道区位优势,全力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商贸物流基地。依托泾川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的独特区位优势,借助国家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向西开放”大格局,依托华夏母亲节、西王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佛教文化论坛等交流平台,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强交流合作、项目联建、区域互动和资源共享,以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汭丰-城西物流中心、城东-温泉物流中心、长庆桥物流中心和凤口物流中心为支撑,带动连锁超市和商品集散市场发展,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形成服务西北,走向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商贸物流基地。

  ——充分发挥文化禀赋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佛宝圣地和国际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机遇,按照“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目标定位,以西王母道教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为平台,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为依托,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切实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和利用,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高规格举办华夏母亲节暨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交流、佛舍利文化节等活动,保护文物“祖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打造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特色旅游基地。

  ——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持续开展造林绿化行动,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石油煤炭探采区综合治理,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泾汭河、黑梁河、洪河等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全民普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防灾减灾型、气候适应型社会,形成保护修复生态的良性循环机制。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全力打造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紧盯国际市场标准和高端消费新趋势,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为方向,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农业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生态资源与保护工程,加快推进优质果品、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建成泾汭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南北二塬果畜互支互促循环农业示范带,配套建办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全力打造陇东生态能源化工基地。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目标,加快推进石油煤炭资源勘探集约开发、循环加工,推进煤炭资源统筹开发和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660万吨煤基新燃料、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重大工程落地实施,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切实加快朱家涧水库建设,多方争取开建盘口水库和刘李河水库,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向文化旅游开发、城镇品位提升、清洁安全水产领域延伸,让能源、水利资源给全县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充分发挥产业融合优势,全力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以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目标,按照“果畜互支互促、循环一体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广“畜—沼—果”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循环型农业;依托天纤棉业公司20万锭棉纱生产线,建设循环型企业;围绕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人文旅游、乡村旅游和通道经济,推动旅游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旅游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节能、节水、节材、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做起,积极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理念,建成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宾馆)饭店、绿色村镇(社区)等示范单位,全力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努力提升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

  表2:泾川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实际

2020年预计

年均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7.44

70

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9.61

26.2

6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9.69

13.2

6.5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18.14

30.6

11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71

2.5

8

3、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8.36

137.5

15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48

33

10

5、公共预算财政收入

亿元

1.85

2.72

8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811

31906

10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33

14504

14

8、人口自然增长率

4.92

 

9.1以内

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

1.0506

 

   -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