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闫崖头村里变化真不小

2015年01月29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刚开始我栽了5亩果树,一年只能卖三四万元。2004年村上有50亩果园往出承包,我全部包下来了,现在果园发展越来越好,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和妻子的辛勤劳动,双联行动以来,帮扶干部在技术和思想上的指导可帮了大忙。”今年46岁的薛保成从1992年开始务苹果,他说,刚开始务果园由于缺少经验,地里长满了草,果树长得没形,还有一部分果树死了。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他的苹果都卖得是当地最高价,1公斤卖到了7.3元,共收入了80万元,2014年虽然产量少,收入也有60多万元。

  如今走进泾川县飞云乡闫崖头村,15座小康屋、宽敞的道路和新修的文化广场,格外引人注目。

  “丈夫在外打工,我从2004年开始种果树,现在有6亩果园。刚开始不太懂技术,就跟着技术员学,有空就看市人社局发的技术资料,看电视上果树种植的节目。现在我能自己剪树、搞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去年有了职称证书以后,我也能为家庭增加一份稳定的收入了。”闫崖头村村民李桂琴说。

  “村部到条子坡社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完成,全长1.5公里,总投资78.6万元,以前是砂石罩面,时间长了难免坑坑洼洼,特别是下雨天,村民行走很不方便。新建的文化广场,配置了各种健身器材,使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了。村部和卫生所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双联行动这几年我们村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闫崖头村村支书薛瑞祥告诉记者。

  说起双联行动以来闫崖头村的变化,村民们个个都赞不绝口,争先恐后地讲述经过双联干部的帮扶,不仅村里旧貌换新颜,而且他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村民薛小亮有15亩果园,2014年他收入20多万元,他说市里请了“洋博士”德国果树专家卡尔·海因博士和3位市上专家给他们进行了理论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洋博士”在果园里现场示范传授了果树栽培、果树修剪、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并对果农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学人家管园子的技术,让他改变了以前旧的务果思想,务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抄”了不少近路,使他们务作果树的积极性更高了。

  “除了务果园上的帮助,春节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举办砌筑工和电焊工培训班、优化自来水进村入户管道、还资助办公桌椅、书柜、图书,建农家书屋、改善村学校教学条件等等,说起双联行动以来我们村的变化,太多了,我们大多数村民的思想水平和能力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薛保成说

  据了解,闫崖头村村民经济来源以果畜和劳务收入为主,2011年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0元,2012年为2880元,2013年达到3500元,2014年达到4050元左右。“培训增智、劳务增收、果业富民、实事惠民”是市人社局的双联帮扶思路,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展工作,闫崖头村里变化真不小。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