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儒:亩收十万元不是梦
电视上直播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刘恩儒看得很专注。他说,“会上定的是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总体思路,咱们当然要掌握。”
听到王三运同志在报告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时,刘恩儒高兴地说,“这话说到咱农民的心坎里了,农业生产就是要实现现代化,让农业科技为农产品保值、增值。”
刘恩儒是泾川县飞云乡元朝村的村支书,也是当地的苹果种植大户。说是大户,但是他家的地却只有6亩,不比其他村民多。但同样是6亩地,刘恩儒的收入却比别人高得多。
“关键是要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刘恩儒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这一点,刘恩儒想得很明白。前些年刚种苹果的时候,刘恩儒经常自己背着包上陕西、山东以及省内的静宁等苹果产地考察、学习,把新技术带回来,把新思路带回来。在他的坚持下,现在村里的专业合作社也经常把省市县的农业专家请来授课,大家都受益匪浅。
“务作要精细,种苹果还要讲究水肥土的搭配。施肥要测土配方,剪枝更是要讲究,纺锤形便于密植,早果、高产优质……”刘恩儒现在早已变成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走在元朝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处处可见新奇的农业新技术。
“这是给果树做心脏搭桥手术。”刘恩儒指着一棵果树说。这棵苹果树从根部引出两条嫩枝,插进上端树干里。这是把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嫁接”到老果树改造,用嫩枝重新接通根系与树叶,让水分和养分绕过果树坏死部分直接向上输送,老果树因此可以延长挂果期。
看到每棵苹果树上都吊着一包液体在“打吊针”,刘恩儒又解释说,这是今年的新实验,经过科学配方的水、肥、药将直接注射到果树根茎里。如果效果好,明年就开始在村里大面积推广。
像这样的新技术实验,在元朝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里还有很多。农业科技进步也给元朝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去年只苹果一项,元朝村每人就收入了9600元。现在,元朝村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苹果树,全村果园已经发展到1300多亩。元朝村还注册了自己的“元朝”商标,努力打造着自己的产区品牌。
对于未来,刘恩儒有很多打算,但却不急于扩大种植面积。他说,“继续提高单产才最重要。我以前在电视上看过1亩地‘种’出10万元的故事。我就不信我种不出来。”
当然,刘恩儒最大的希望,还是在市场和产地之间能有一个信息对称的“通道”。因为,不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定价常常是“蒙”的,生产经营的风险也很大。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