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文化遗产录》 >> 正文内容

泾川古代生态

2011年07月27日 来源:泾川文化遗产录 点击数:

泾川古代生态信息在今日沟壑旮旯间依稀可寻。李延福 摄

  远古时代的泾川,除了60万年前大岭上古人类遗址被发现和5万年前“泾川人”头盖骨的出土证明泾川适宜人类生存之外,大象、披毛犀这些热带动物化石和热带植物化石大量出土则证明了泾川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秦汉时,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这一带有“以谷量牛马”(以整条沟容量计量牛马数)的牛马和广阔的牧地,其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推论。李商隐向朝廷写的《奏临泾平凉等镇准式十月一日起烧贼路野草状》公文中,可见在唐代,这一带的树木百草疯长,一年一度,地方官员要上奏朝庭,允许烧一次野草,一是防备入侵者纵火,二是烧除入侵者藏身之所,足见草木之茂盛。《新唐书》、《全唐文》多次记载陇右的养马业,令今人触目惊心:这一带草丰马肥,影响了全国的马价普遍下降,按照数字分析,产量占全国的76%。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泾州一带自秦汉以来,生态最好,植被宜人,“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清代早期的《泾州志》,则更真实地记载了泾川不仅有中华女性人文始祖西王母祖祠所在的回山仙境,更有构成仙境必需的自然硬件,即仙山、仙水,萋萋芳草,森森松柏,花香鸟语。由此可见,泾川在清代以前,有堪称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植被风光。在当代,泾川人继承先祖遗志,植树造林,绿化山川,使泾川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今天的37.13%,又成为全国的林业、生态模范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