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回头浪子王军成为安置帮教“领头雁”

2010年12月13日 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他曾经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两次减刑后仍在监狱里服刑10年之久,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然而,他却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古训他成了全市最大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实体”带头人。今年7月1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十里八乡村民们敬佩的农村致富“领头雁”。

  他叫王军,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王村镇新兴建材厂厂长,一位中等个头、精神矍铄的中年汉子。他的建材厂先后安置当地刑释解教人员37人,被平凉市司法局等部门认定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A级实体”。

  忆及当初,王军追悔莫及,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1995年,因重兄弟义气,他稀里糊涂就帮所谓的朋友签字担保,以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服刑10年。

  “服刑期间,管教干警用一点一滴的真情感化我、教育我,让我对生活重新又充满信心。”王军说,由于他积极改造,两次获得减刑,于2004年刑满释放。

  回归社会以后,乡村组织和乡亲们不仅没有嫌弃他,还用真心和热情接纳了他。“附近村庄的乡亲们都到我家来看望我,最少的也提着10个鸡蛋。”张军说,特别是得知他服刑期间,乡亲们对他的妻儿格外关心照顾,他愧疚无比,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干一番事业,来回报乡亲、回报政府、回报社会。

  当时,村中间有一大片荒地,因为地势低洼,聚成了一个大水坑,张军看准了这块不毛之地,准备办一个砖厂。当他向村民们讲了自己的想法和难处后,获得了全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乡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群众达成一致意见,以每亩80元的年价将这片荒地租给了张军。同时,乡司法所还协调低价赔偿了建厂所占的1100棵苹果树。

  厂址选好了,但启动资金和手续又成为两大拦路虎。“县里在停止审批办砖厂的情况下,在听到我的情况后特事特办,不仅准许办厂,还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方便。”张军说,手续办妥后,他向亲戚朋友借款90万元,村里群众也借给他20万元,泾川县一家银行也给他贷款10万元,启动资金基本够用了。

  万事俱备,张军开始甩开膀子大干,他加班加点,很快就建成了24门轮窑,15间厂房,购置砖机、变压器、推土机等设备。200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砖厂建成了,起名为“新兴建材厂”,寓意他的人生和事业从此走上“新兴”。

  生产启动后,张军想到了那些与他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可能因生活、环境等影响,还需要帮助,同时出于回报政府和社会之心,他产生了接纳当地刑释解教人员的想法。

  “我就把这个想法向司法所的同志谈了,镇上和县安置帮教办就在我的厂子里组建了安置帮教工作小组,建立了相关制度和帮教对象登记簿、学习谈话记录、帮教对象优惠办法等。”张军说,2005年,也就是建材厂投产的第一年,就接纳了9名刑释解教人员。

  2006年,张军的建材厂被平凉市司法局、社保局认定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A级实体”。截至目前,建材厂已累计安置刑释解教人员37人,无一人重新犯罪。2008年、2009年,建材厂连续两年被泾川县评为“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单位”。

  在张军的办公室,记者发现他的办公桌上排放着《回归人员指南》、《回家的感觉真好》、《安置帮教档案》等书籍和卡册,与建材厂的材料各占半壁江山。记者翻开帮教实体从业人员登记簿,发现在“表现情况”一栏中都是清一色的“良好”。

  “在帮教上,我利用容易和他们沟通的优势,经常和他们拉家常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后帮助解决,送去化肥、种子、农药和面粉等物资,对一些体弱多病的刑释解教人员支付医药费。”张军说,在他厂里工作的刑释人员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最多的达到3000元,一些回归人员还当上了销售厂长、设备厂长。

  今年青海玉树地震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以后,张军和厂内的刑释解教人员都为灾区进行了捐款,这个外界人眼中的特殊群体,却用质朴和善良献出了与普通人同样的爱心。捐款的回归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也拿不出太多的钱,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就给灾区的孩子们买几包方便面吧!”

  目前,新兴建材厂总资产已达到260多万元,每年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人以上。“下一步,我计划再投资150多万元,届时产值就能达到1200万元,就能再增加40个就业岗位,就可以安置更多的回归人员了。”张军说。

  “现在厂里工人年平均工资都能拿到2万元左右,企业的效益还不错,但我自己却没有赚多少钱,在逐步提高员工待遇的同时,企业赚钱了我就为村里修路、资助贫困学生、供养五保老人,回报社会。”望着办公室墙壁上挂满的一幅幅锦旗,张军的话朴实无华,却字字如辎,言必践行。

  点评

  平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晓峰:目前,平凉市像泾川县王村镇新兴建材厂这样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实体全市共有13家,其中由刑释解教人员带头办的实体就有6家。2005年至今,全市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到了92%,帮教率达到了96%,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2%以内,几年来,平凉市连续被评为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市,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