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李商隐泾川之行的几个问题辨正

2010年04月25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四、入泾幕后的人生遭际

  (一)、入泾幕后的人生遭际概述

  综前所述,入泾幕并娶王氏女使得李商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非从此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受害终生。其实,李商隐的人生路一开始就显得十分曲折。先是年幼而丧父,接着是四次参加进士试均告落第,第五次进士及第后参加宏博试,其名却被某中书长者以“此人不堪”为由抹去。由此可见,他的苦难遭遇并非始于泾川之行。那么,入泾川幕后的李商隐,其人生道路究竟怎样呢?下面作一简单勾画。

  1、从开成四年(839)春到会昌二年(842)冬这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商隐先是参加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中选后释谒为秘书省校书郎,旋又调补弘农尉。然后是自济源移家长安,赴王茂元陈许幕,暂寓周墀华州幕,再以书判拔萃重入秘省为正字,直至母亲去世,守丧家居。这期间,李商隐的人生遭际由他所任官职的大小可以看出。开成四年,他初谒为秘书省校书郎,为正九品上阶,但好景不长,又调补为弘农尉这一唐人普遍较为反感的官职,为从九品上阶。这是他人生路上又一次新的挫折。官位上连降两级,更由一清职沦为受人卑视的俗吏。在任弘农尉期间,因减免对受冤囚徒的刑罚而触怒孙简,诗人愤而辞职,并作诗一首,“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两句,颇能显示李商隐的心情和个性。会昌二年春,李商隐终于再一次以试书判拔萃合格而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虽为正九品,却为下阶。这是命运对他的嘲弄。就在商隐重入秘书省后不久,他又遭受了生活中另一重大变故——母亲的去世。母亲去世后,他集中精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家族迁葬活动,以使得“五服之内,更无可流寓之魂,一门之中,悉共归全之地。”

  2、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李商隐应新任桂管观察使郑亚的辟聘,与郑亚同赴千里之外的桂林,开始了又一次幕府生涯。宣宗即位后,与宦官打击李德裕政治集团,在这种形势下,李商隐应郑亚的辟聘,这一行为遭到令狐绹的强烈不满。因为“亚亦德裕所善,令狐绹以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谢不通。”[12]

  3、大中二年二月,朝廷贬谪郑亚为遁州刺史,李商隐罢幕北归,在京期间曾作京兆府的书记工作。大中三年十月,卢弘止辟商隐为节度判官。大中五年春,幕主卢弘止在汴州病逝,商隐罢幕。这期间,大中三年十二月李德裕卒于崖州贬所,大中四年十一月,令狐绹升居相位。至此,前后延续四十年的朝廷党争,终以牛党的全面胜利和李德裕政治集团的全军覆没而结束。

  大中五年,商隐爱妻王氏去世,他们夫妇俩一直相濡以沫,十分恩爱。可悲的是王氏去世时商隐不在身边,这是他永久的遗憾。李商隐作了许多诗来怀念妻子,如《房中曲》、《相思树上》、《辛未七夕》、《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等众多诗篇。

  卢幕罢归长安后,由于生活所迫,商隐不得不去干求已经做了宰相的旧交令狐绹。两《唐书》本传均载:“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13]、“久之还朝,复干绹,乃补太学博士”[14]令狐绹终荐商隐做了太学博士,这个职位,从官品上来看,是正六品,品级并不低,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冷官。韩愈当年就曾为自己担任国子学博士这样的闲冷官职而在《进学解》中大发怀才不遇的牢骚:“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早年商隐在《上崔华州书》中曾明确表示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不满,声称自己是“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壤取经史,讳忌时世”,如今却要他“在国子监太学,始主事讲经,申颂古道,教太学生为文章”(《樊南乙集序》),自己现在所做的,恰恰是当年自己所反对的,这真是命运对他的绝大讽刺。[15]

  4、大中五年七月,朝廷任命柳仲郢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被命东川后,辟李商隐为东川节度书记,后改为判官。梓幕期间,商隐浸淫于佛教,将它作为解脱精神痛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樊南乙集序》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刻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明确道出刻意事佛的原因是“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除耽佛法外,他与道流也有交往。但商隐本质上是一个极重情、极执着的性情中人。虽因妻子去世、自己多病及命运坎坷、理想幻灭而逃禅慕道,但这只是无可奈何的逃避与自遣,实际上他根本不可能忘情与现实、政治、人生。他的重情与执着,使他无法超脱人生,超脱爱憎。[16]

  大中九年十一月,柳仲郢被征为礼部侍郎,还朝后,改官为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在他充盐铁使后,又奏任商隐为盐铁推官。

  大中十二年冬,李商隐因病卒于郑州。时人崔珏又《哭李商隐》诗两首:

  其一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的哭诗,特别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可以说是对李商隐这位绝代才人一生悲剧遭遇的准确概括。

  (二)、入泾幕对其一生的影响

  如前所述,李商隐既非“牛李党争”的受害者,则其入泾原幕并不意味着不幸人生的开始。李商隐的不幸命运是由他悲剧的性格决定的,泾幕前后他的人生同样充满了众多的苦难和艰辛。他的苦难是终其一生的,他的悲剧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李商隐泾川之行到底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泾川,成就了爱情诗的一代大师。

  因为泾川,使他的爱情诗流传后世,千载之下,不忍卒读。

  泾川之行使他的生活更加屈辱而艰辛,思绪更加忧郁而迷惘,情感更加迷离而复杂,心灵更加真诚和纯洁,因为他和最爱的女人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他梦中的情,情中的梦,总摆脱不了王氏的影子。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

  [2]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

  [3][6][13]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4][5][9][11][15][16]刘学锴.李商隐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7][8]张怀群.圣地泾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10]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49。

  [12][14]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200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