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河两岸百里石窟长廊500余石窟初探

2010年05月16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四、结论

  在结束上面的初步推论后,试归纳为以下几条:

  1、泾川的佛教文化遗存与泾川西王母文化遗存的价值难分高下,互为增色。

  2、佛教和佛教石窟艺术东入汉地,是沿着丝绸之路这条中西经济、文化交往的泉脉而弘布中国的。因此,丝绸之路与佛教东传密切相关,丝绸之路是传法之路,也是弘法之路。

  3、泾川乃丝绸之路东段最主要和最繁忙的唯一捷径,

  古称关陇之咽喉和历史名城,现存佛教石窟艺术中有可能有十六国时期开凿的首批石窟。这些早期石窟为泾河百里石窟长廊奠定了历史地位。

  4、泾河百里石窟长廊中虽然大体可划分为六个石窟群,但都不是孤立的,从各石窟寺创建的时间上来看,也是延续不断的,各石窟寺中分布的每一个石窟在地理位置上也都相聚不远,在百里泾河南北两岸也形成了一条延续不断的百里长廊之势,在我国历代石窟寺的创建中也是少有的特色,

  5、至于太山寺那些塌垮得相当严重的石窟,究竟开凿于何时?塔跨严重是什么力量造成?原因很多,但初步可以推论的是,最东端一座方形窟内的18身尺余高,且又无头的壁面雕刻像,其坐姿与南石窟4号唐代小窟16罗汉的坐姿基本相似,也许是借鉴了南石窟4号造像为蓝本之故。如果是宋代的18罗汉造像的话,也很符合原有的壁面题刻有记载宋太祖曾游的“龙行太山寺”题记。因为在唐以后,16罗汉中增加了唐玄奘和法竺记二位译经大师,所以,宋时的罗汉造像就成了18身了。太山寺最西端一座似为七佛造像的小洞窟似乎更早。由于太山寺石窟位于泾明乡宋家约一平方公里的新石器遗址西侧,而太山寺西端,又是“泾川智人”头盖骨出土之地,此地也是泾川较早的一处旧石器遗址,所以,此处的石窟断代还待进一步考证和深入研究。

  6、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中的400多个僧房窟、禅窟、僧房窟附设禅窟、仓库窟,与敦煌北区洞窟相同,但数量超过敦煌近一倍,且分布在百里之间,以此推想,北魏以来,泾川当有成千上万的僧侣事佛。以400多个禅窟、生活窟的规模论,泾川当是全国禅窟、僧房窟最多的佛教圣地

  7、以上述三大石窟寺的石窟佛教文化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也堪称独树一帜。

  (后记:由于笔者专业知识浅薄,加之普查任务紧迫,拙文成稿之前,拜读了部分有关佛教石窟等专著,因此,对拙文中所援引的一些专家、学者专著中的观点、原句有误之处,诚望批评指正,并借此深表感谢!)

  (杜玉明,又名杜浴民,军人出身,转业后,先后在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捡察院、泾川县机戒厂、泾川县科协担任领导职务。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凉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泾川楹联学会会长,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多有文史、科普、摄影作品发表)

  插图注释:

  (泾川泾河两岸百里石窟长廊示意图卷(512个石窟),根据杜玉明、王秀成二位实地普查后,杜玉明所绘第一手资料整理绘制而成。该图起自泾河北岸凤凰沟,向东经南石窟寺、丈八寺石窟寺、泾明盖郭家太山寺,折回泾河南岸,向西经韩家沟、罗汉洞、千佛寺、王家沟、温泉、蒋家桥南南石崖窟群至王母宫石窟为止。

  本文选入泾川县政协《文史资料》2000年9月,后于2001年11又全文和图卷一并编入《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登录于我的博客的,是在《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编入的文稿基础上作了一次校勘,全文后面附录了《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一书的封面、侧页以及全文各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