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大型秦腔惠民演出:李金昌先生和安万老师的家国情怀
人间四月天,山花烂漫时。这个小而美的假期我做了两件事,一是看安万秦腔大戏,二是阅读,除了读书打卡,我几乎用了全部的时间读了李金昌先生的57篇公众号文章。
春节时就得知了三月初六安万剧院在泾川演出的消息,作为一个嫁到泾川的会宁人而言,我对这场盛会充满期待,安万老师的奋斗精神是会宁骄傲,泾川人对安万秦腔的接纳是民心所盼。在家门口看家乡人演出,内心的激动和幸福大概只有远嫁的女儿才能体会。
自从今年1月安万剧院在平凉演出后,业余时间只要有空,我都会通过直播看他们的演出,尤其是我最喜欢的《兴汉图》,已经完整地看过至少5遍,每次都边看直播边擦眼泪,当泾川演出临近时,我越发激动,一定要去现场感受一下。
大半年来,安万剧院的演出几乎都是场场爆满,能够想象现场的人山人海,但当大戏开场,我还是被现场的火爆震惊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疯传人数几万到几十万,我无从得知具体人数,但镜头里的人海茫茫在泾川这个小城来看大概也是空前绝后,可见这场演出的深入民心,于是我通过文字了解了本次演出的赞助商李金昌先生。
01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德高望重的民营企业家
第一次听说这位著名的企业家是9年前,那时我刚到市局工作不久,平凉电商大厦建成,并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后来多次到新阳光农副产品市场开展工作。无论是电商基地,还是新阳光市场,近年来为全市农特产品的线上线下流通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物资提供了重要保障。工作往来中时常耳闻李董事长的成功事迹,对他老人家多有敬仰。
从不同渠道得知此次演出由李董事长赞助并促成,看到演出现场盛况空前,我急切地想了解这位企业家,我尝试搜索到了李老的公众号“李金昌讲故事”,认真阅读了李老自己撰写的文字。从2017年11月9日的第1篇《不是亲戚胜似亲戚》读到2024年11月16日的第57篇《一件小事》,57篇原创文章文笔朴实,饱含深情,每一篇都能让我落泪。
饱受屈辱的少年时代造就了他善良仁厚的本性。他在《永远忘不了的辛酸》中讲述了小学毕业后没有能力待客庆贺,在父亲的陪伴下黯然溜出了校门,抄偏僻的放羊小道回家,与父母一道暗自流泪,晚饭一家人没人吃一口,内心的辛酸与屈辱难以用语言形容。而同村的孩子亲友相迎,锣鼓喧天,身披绶带,祭拜祖坟,给当时的小先生极大的心理刺激,也教会了他永远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苦难与遭遇,并不停地努力奋斗,十几天以后,以名列全县前十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历经苦难的青年时代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能力。六十年代,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迫于zz压力,使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无奈之下,他带了两元钱就逃离了老家,经过40多天的流浪,乞讨,还曾卖过血,一路向西,流落到了哈密,在兵团工程大队谋生,和劳改犯一起工作,每天都干重体力活,修渠、盖房、割麦……很多工作超乎体力极限,为了改善生活,还被迫自学木工、缝纫等手艺,那些苦难的岁月,走过之后,就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李老先生一步步走向人生辉煌。
商海沉浮的中年时代磨砺了他勇于拼搏的魄力。改革开放后,先生创办了红星砖厂,在银行申请了40万元资金,日产红砖超十万块,由于质量好,规模大,一度占领了整个哈密地区的红砖市场,还运到了甘肃柳园、玉门一带,当时被记者称为哈密“红砖大王”,成为新疆八十年代第一个年交税十几万、第一个家庭购买小轿车的冒尖人物,后来因故被迫将砖厂无偿捐献,回乡生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房地产开发一时热遍大江南北,他再度北上,创办了大湾房产开发公司,开启了他成功的人生新篇。
成功辉煌的壮年时代成就了他低调为人的魅力。诚信守信是大湾房产的经营宗旨,2000年取得了国家城市综合开发一级资质,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李董事长受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给全国一级房地产开发企业作报告,会上号召“要开发民生地产、创百年老店,把房地产业做成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良心企业”,得到了建设部领导和与会企业家的一致好评。随后公司以持续多年创利税过亿元获得了开发建设新疆先进集体称号,并在新疆民营企业中第一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些年,李董事长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国家级殊荣,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高光至此,他老人家依旧低调谦和,宽厚待人。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他和家人至今都不浪费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对乡亲、朋友、老人等弱势困难群体却是仗义疏财,帮助扶持。
李老先生乐善好施,近年来先后慰问赞助帮扶资金高达6500万元,这次赞助演出更加体现桑梓情怀。八十高龄的他演出前亲临现场了解准备情况,演出后现身后台了解演员生活情况,在观看演出的现场却鲜见他的身影,偶然看到《兴汉图》演出当天他在乐队后面的角落认真观看,我又一次泪目,也为自己天不亮就想去抢占前排位置的行为和思想的狭隘深感羞愧。
在苦难中不断成长,在改革中大胆创业,在奋斗中逐步成功,在辉煌中不忘初心,这就是他——新疆大湾房产集团董事长李金昌。
感恩于党和政府的政策,合法经营,积极贡献,多年来为社会创收回馈数亿元;感恩于幼时村里人的帮助庇护,多年来如一日地开展春节慰问,修建希望小学;感恩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于时代和社会,用物质的馈赠和文艺的传播将爱心播撒,将情怀深种!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向大爱无私致敬,祝福李老先生安康幸福!
02
做好人,唱好戏:天生花脸的民间艺术家
安万老师的经历和文字我已经写了很多,还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要诉说。
少年孤独无人问。安万老师天生血管瘤,老天的礼物让他的童年受尽冷眼和欺凌,他没有同桌,没有玩伴,没有朋友,只有单纯的小狗和飘动的芦苇才不会歧视他。家乡的小河,不言不语,水宽流深,倾听了一个少年多少孤独和苦闷,那一粒粒石子和一圈圈涟漪蔓延着他无声的梦想。
那些没有击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在偶然一次村里老人给他画了花脸后,他发现油彩能够遮挡他本来的缺陷,秦腔的种子便萌芽了。童年的自卑没有打败这个天生不同的少年,倔强的他一走了之。
他毅然出走,去学戏,从打杂龙套开始,偷师学艺,历经曲折。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次代替上台的机会让他崭露头角,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然而,人生之事,总是不如意十之八九,病情的发展和剧团的没落,还是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他流着眼泪烧了戏箱。
一度成名天下知。天无绝人之路,安老师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他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位刘姓朋友仗义相借5万元,让他去治病,善良仁厚的安老师却给剧团人员发了工资。
极度苦闷绝望的他遇见了直播平台,他在直播间开始讲戏,有对秦腔的热爱,有对生活的无奈,有对忧虑的排解。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讲着讲着戏迷越来越多,粉丝越来越多,因为热爱因为缘分,安老师得到了大家的热情相助,筹齐了手术费,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成功完成了手术,控制了病情。痴心不改,再次组建了安万艺术剧院,成就了今天的流量密码和秦腔盛宴。
且养凌云翅,俯仰弄清音。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此次泾川站演出,一改往日白天两场的安排,分为下午和晚上场次,上午用来排练新戏。安万老师果然真爱秦腔,真爱戏迷,不断提高不断精进。历经12年修改完善《兴汉图》,最近又改动了几处细节,让剧情更加感人的同时体现了人性化观感。
《三下阴》《铡美案》《杨门女将》《黄河阵》等经典剧目不删不减,情节完整细节逼真,阵容强大,服装华美,大概是民营剧团的顶配,这都源于安老师的一腔热爱和真诚付出。
安万老师做好人,唱好戏。戏比天大。出口成章,出口能唱,哪里是一个五年级学生的能力所及。这样的品质,这样的热爱,安万剧院必将一路长虹。
数十年的语文课文没有让我爱上戏文,大学四年中文专业学习没有让我迷上戏曲,安万老师让我对秦腔几近痴狂,果然,社会和生活才是最生动的课堂。
《兴汉图》现场氛围无比震撼,哭到我无法自制……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异常爱美的我在炎炎烈日下暴晒了6小时,细细思量终于明白,我共情的是安万老师的经历,痴迷的是安万老师的精神,大概看的不只是戏,看的是自己的人生和对梦想的执着,向平凡和不凡致敬!
03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场根植于人民
大众的秦腔盛宴
在平凉看安万老师的演出之前我没有完整地看过秦腔剧目,我不懂唱腔和专业之类,也看不太懂武戏招式。只能听懂唱词,看懂剧情,并且深受感染。也听到一些对安万剧团演员发音、吐字和唱腔等的专业评论,我都认可,但不苟同。
民心可贵,得之不易。每一场演出都人潮汹涌,群情澎湃,而且近半年持续爆满,经久不息。这就够了。
天寒地冻,春风料峭,男女老少在台下翘首以盼,对秦腔的喜好仿佛是融在骨血里的基因。散场之后久久不愿离去,还有老人们布袋里的干粮和水,他们在戏场一待就是一天。我听到附近一位村民说凌晨四点起床,干完农活六点,就赶紧过来找位置了。
邻近区县赶来的戏迷,千里奔波回乡看戏的游子,他们安放的是浓郁的乡土情结和儿时的欢乐。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泾川此次准备几近完美,政府部门全力保障用心服务,企业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政企联手、干群一心,演绎了一场全民共享的文艺盛宴。
今天中午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安万剧团泾川站演出堪称教科书级文旅大戏,我确实在现场看到了一排排应急帐篷和活动板房,数量之多,功能配套之完整令人欣喜,涵盖志愿服务、医疗保障、应急保障、保卫执勤、环卫驿站、饮水点等方面。
大云寺前区广场布置了各乡镇组成的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区和美食、服装百货、游乐区,配套了22.8亩的停车场,城区内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停车,还有25个移动厕所、10个化妆间,舞台、乐池、自媒体区、观众区科学设置,凡是演员、观众、游客需要的,全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更加惊艳的是安万老师一直赞不绝口的“两不一免”(停车不收费、纠违不罚款,景区门票全免费),这样的包容和大度展示了泾川的良好形象,为县委政府领导班子集体智慧和英明决策点赞。
因果有缘,善恶有报。6日晚上演出结束谢幕时,安老师讲述了他与玉都老人张少华的缘分,老人的无私帮助让安老师一直铭记,并尊认“干大”,心怀感恩。安老师给泾川带来的流量和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回报。
泾川戏迷用成千上万的手机星光汇成了秦腔演唱会的震撼现场,这是对安万剧团演出的高度认可和对秦腔的真诚热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根植于人民大众的艺术,人民群众是能够听懂,能够共鸣的。
无独有偶,李金昌先生在《平凉人的乡情能使人温暖一生》《我们世世代代是亲戚》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哈密西山乡修建水库时偶遇3户平凉老乡,并受其恩惠之事,后来断联,多方找寻未果。
2012年李董事长在平凉投资建设了新阳光市场,地处崆峒区杜家沟村,从市场筹建开始至今十二年每年都对杜家沟困难家庭进行慰问和资助,支书、主任和村民们都深怀感激,邀请社火为李老祝寿拜年。2024年与支书闲聊中顺便打听3户人家,没想到其中姓舍的老人竟是支书舅舅,立即上门相认,并真心报答当年接济之恩。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天大的缘分,天大的善良,半个世纪之后,他们竟在如此神奇的地方相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无论是李老先生的回报家乡,安万老师的奋斗不息,还是秦腔戏文的教化德行,人民群众的集体共情,泾川县委政府的倾力保障,地方经济的空前繁荣……都是这场盛宴的意义所在。
这里,是平凉泾川,是我深爱的家园。
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成长,有我的爱情和幸福。
这里,是我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我精神和心灵的归宿。
这是一座安静、灵秀、神奇的小城,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拜谒西王母,礼佛大云寺。当你累了,倦了,可以买一张火车票,从天南地北,一路走来,在一个叫泾川的地方驻足,打开心扉,解冻内心的忧虑,用心发现和呼吸每一处风景和感动。温泉水滑洗凝脂,瓜果甜美慰风尘,在这里,和自己的灵魂倾谈,融入自然,拥抱自我,关照内心,留下修行的范本和行走的足迹。
亲爱的朋友,我们,泾川见!
作者介绍:
芙蓉,80后职场妈妈,曾任中学语文教师6年,公务员上岸13年,持有亲子咨询师和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坚持早起2000天+,只卷自己不卷娃,爱好瑜伽,下班后读书写作,分享女性成长、儿童教育干货。期待与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