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河两岸百里石窟长廊500余石窟初探

2010年05月16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罗汉洞石窟寺是境内第三个较大的佛教石窟寺。北魏太武帝在位的430年设泾州,领安定、陇东、新平、赵平、平凉、平原等六郡十七县。北魏末年,将安定郡所辖的乌氏县迁于安定东三十里处的今罗汉洞一带,一直沿袭到北周,此时才设了泾州总管,569年6月,扩建了泾州城。所以,北朝时期的泾州总管实行的是泾州、安定郡、安定县三级行政机关治所于一城,乌氏县东迁势在必行。从这一历史事实看,罗汉洞千佛嘴一带的洞窟可能是这一时期创建的石窟寺。杰恩认为:“罗汉洞的主窟为中心塔柱结构,这是早期洞窟的建筑结构”,“ 罗汉洞在风格上确实有6世纪初的雕像。……大佛立像和上述小龛内的坐像,在风格上与云冈最早开凿洞窟内的造像是相似的。……这是一处值得深入研究的遗迹。”

  罗汉洞石窟寺在隋、唐时期又续建了“清宵洞”一线较大的洞窟,形成了庞大的罗汉洞石窟寺,其西端几乎与王母宫石窟寺的东端何家坪以下的王家沟相连为一体。以该石窟寺的“清宵洞”为佛事活动中心。西至王家沟,东至韩家沟的15里左右的泾河南岸,分布着大小窟龛200多个,境内唯一的一处岩壁雕像组佛龛,就在罗汉洞罗长公路与312国道銜接处的千佛寺岩壁面上,过往行人均能看到残存于龛内的佛像,只因此处历次兴修水利和道路建设,已将千佛寺原址的佛教文化艺术遗迹损毁殆尽。现代文明厚今薄古、崇洋谜外的文化陋习,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南灌渠横穿千佛寺,把个千佛聚会的神圣佛教文化艺术完美无缺的整体切为南北两半,本已毁掉不少石窟龛。312国道改行霍家沟入沟处,又从此地劈为东西两段。石窟因原来并无明显地保护标志,施工者只管挣钱,谁还管你什么佛教文化艺术遗迹不遗迹,开足马力,狠不得一铲挖掉半座山,把这根本无法再生的古文化资源又截成三块,本来早已失去神力和光辉的千佛寺,如同摆在砧板上的排骨肉,任人宰割。随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的再扩建,境内通向长庆油田的唯一道路——罗长公路的拓宽,千佛寺那唯一的佛龛雕像和14个佛窟是否全部遭到毁灭?

  沟相连为一体。以该石窟寺的“清霄洞”为佛事活动中心。西至王家沟,东至韩家沟的15里左右的泾河南岸罗汉洞,分布着大小窟龛200多个。境内唯一的一处岩壁雕像组佛龛,就在罗汉洞罗长公路与312国道銜接处的千佛寺岩壁面上,过往行人均能看到残存于龛内的佛像,只因此处历次兴修水利和道路建设,已将千佛寺原址的佛教文化艺术遗迹损毁殆尽。现代文明厚今薄古、崇洋谜外的文化陋习,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南灌渠横穿千佛寺,把个千佛聚会的神圣佛教文化艺术完美无缺的整体切为南北两半,早已毁掉不少石窟龛。312国道改行霍家沟入沟处,又从此地劈为东西两段。石窟因原来并无明显地保护标志,施工者只管挣钱,谁还管你什么佛教文化艺术遗迹不遗迹,开足马力,狠不得一铲挖掉半座山,把这根本无法再生的古文化资源又截成三块,本来早已失去神力和光辉的千佛寺,如同摆在砧板上的排骨肉,任人宰割。随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的再扩建,境内通向长庆油田的唯一道路——罗长公路的拓宽,千佛寺那唯一的佛龛雕像和4个佛窟是否全部遭到毁灭?

  历史是不断演进的,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演进中由人创造的,前人一旦创造并留存了不朽的文化遗产,后人对此没有认识,或看不到其历史价值时,便豪不留情地将其如同一个玩久了而心不爱的东西,随意扔掉,这种缺乏文化意识,而一味地发展经济的单纯经济观念,也许是经济工作的一大忌讳,他们忘记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最初的作用则是文化,即是经济发展到最极点,也还是以文化的形式来体现,可见保护古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是多么重要。

  顺着千佛寺继续沿南岸崖壁东行,便是水泉崖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那些设计巧妙,内部结构复杂而又奇特的秘密洞窟,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人开凿石窟的高超技巧,也能体察到处在连年兵刃之争,战乱时期的僧众,借这些能攻易守,无坚不摧的僧众居室,保护了众多的生命,象水泉崖这样的秘密洞窟,在罗汉洞往东去的韩家沟也有20多个。在韩家沟,不但有凿于距地面十几米高的悬崖上的互通洞窟,同时,还有凿于形如“麦积山”的一块巨石上的三个洞窟,这一自然景观,实在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还要一提的是,在韩家沟的264号方形洞窟里,至今能看到淤积在该洞窟里一米高的淤泥,这是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形成的崖面流淌下来的泥水积淀形成的。

  从264号洞窟里淤积的淤泥来看,泾川在古时候的洪水很频繁,所以,清光绪二十年五月,在重修罗汉洞石窟寺改为“清宵洞”时,可能特意按照《法华经序品》和《长阿含经》的记载:“龙”为佛陀八部护法的根据,于是在300号主窟中心方坛四角的方石柱上,以泥塑高浮雕的形式,塑造了八部天龙护法的造像,以保佛地不再受洪水的侵蚀。同时也能体现天下大江河流千万条,唯独泾河有龙王的特色。《法华经·序品》中有佛在闍崛山开大会时,八大龙王也赴会参加,受到特别的欢迎,其中尤以难陀、跋难陀二龙王最为得到佛陀的赏识。由此看来,“清霄洞”300号主窟,可能是泾河中上游一带唐、宋至明、清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理由,一是该洞窟窟容大,是境内唯一最大的一座平顶四柱式方形窟,顶高4.5米,东西宽10.6米,南北纵深9.2米,窟容面积近100平方米,可容纳400百僧众聚会宣道讲经。二是窟内中心留一四边各长5.4米的方形石基坛,此坛中心偏南一点儿,原来是释迦佛塑像,塑像前面留出的空间较大,可能专供高僧讲经弘法,僧众演讲聚会之用。坛高1米,坛四角各凿出1.2米键方石柱,柱下留出石柱柱顶石四方边沿造形,石柱上端横枋上雕成四方形柱头,柱头雕斗拱。每个方柱外角两侧面上部有泥塑彩绘高浮雕护法龙神像,可能与云冈11窟顶部一样,按《法华经·序品》和《长阿含经》的记载:塑造了八大龙王护法神像。这八身站立于莲花台上的高浮雕塑像姿态不同,但造像十分精美,头部均有彩绘圆轮形头项光,身披盔甲,腰系绢带,足蹬长靴,缠身飘带飞舞,手握各种兵器,一副武士护法姿态,甚为威武,又很生动。头项光圆轮上边,均塑一条龙腾图案,龙形憨态可掬。每一石柱内角两侧面,均为泥塑彩绘高浮雕菩萨像各1身,此8身塑像,除了有头项光外,还有彩绘背光,四个方柱16面的泥塑彩绘高浮雕像周围均为彩绘火焰。所有塑像身材匀称,比例谐调,线条流畅,雕工精湛。浮雕塑像体态修长,姿态优美动人,表情祥和,飘带凌空飞舞,彩绘明快,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一雕像下面,不是佛传故事壁画,就是人物形象壁画,或是题墨,唯洞窟正面两个石柱正面,所雕龙王像的西柱下方,墨题一斗大的“龙”字,东柱下方,墨题一与西柱下方同大的“虎”字。三是该窟顶部为泥塑彩绘高浮雕吉祥装饰图案,或各种经变故事图案,把佛经中的各种故事和佛的历史演变内容,以大面积雕塑和绘画的手法,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展现在四面窟壁墙上,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墙壁上的博物馆”里的精湛绝伦的艺术珍品,却毁于当年派去“破四旧”的一群教书先生之手,现场的两块泥塑彩绘高浮雕壁塑,约10余平方米,其中西壁面外上角部位的一块雕塑图中,有仙山神水,古树祥云,有寺庙楼阁,有四放金光的如来佛龛凌空出现,下有西天求法的僧侣仰慕,最上有祥云中一座宝塔当空而立,酷似一幅“西方净土变”的经变故事图。透过这仅有的残存壁塑浮雕艺术,可以看出,300号主窟四壁和顶部以及四个方柱16面的壁塑浮雕及绘画面积应有440平方米,如果再把主窟两边相邻的几个小洞窟现存的壁画计算在内,足超千余平方米以上。

  在“清霄洞”洞口外面,面北肃立着一尊6米高大的石雕佛像,面部泥表虽已脱落,但石胎仍然眉目清秀,磨光高肉髻,鼻高且直,两眼明净,形如满月,额前正中如来佛祖的樱红痣印记仍然明显,一副显示佛的与众不同的超人之相。石佛虽然失去双手,但从肘势可以看出右手使无畏印,左手使小愿印,形如现代大宾馆门首的礼宾,向游人和来宾以及佛的信众、僧侣们以无畏印手势打招呼!也许当初建造“清霄洞”的设计者,没料到如来佛的神躯那么高大,主窟虽然设计得宽敞,中间也设置了讲经大方坛,但窟高只有4.5米,竣工后,当迎到西天佛祖如来到洞首时,如来那高大的躯体无法入内,于是,佛把豪华的殿堂让于众僧,他自己只好肃立于洞口,再也不动了,“清霄洞”的门首第一个小方洞西壁上,墨画一横悬长方形献牌,墨书“清霄洞”三个楷书大字,上款书“重修清霄洞诸祥宫敬立”,下款题:“清光绪二十年五月吉日工峻”。这是“清霄洞”最后一次重修的明确记载,该洞东壁上,整壁墨画一下山势回首的大老虎,尾部空位上画有松鹰图。这幅壁画的故事寓意,大概是以中国佛教史上大师级人物,莲宗之祖师,净土宗之初祖,遁迹庐山东林寺,昏晓不绝,孜孜为道的慧远,与著名道师陆修静,著名诗人陶渊明,三人行至虎溪桥时发生的神虎长吼,山鸣谷应的故事为背景,后世文人画家,常以此为题材赋诗作画,此三人就曾今作过“虎溪三啸”图。其余小方洞里的残存壁画和题墨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在“清霄洞”300号主窟的正下方,可能是重修时用砖头、石块砌齐,中间留出的一洞窟内有两尊高1.5米,释迦、多宝佛半跏趺并坐莲台上使法界定印势的说法石雕像。与此洞窟西距10米处,便是十六罗汉洞,洞内现只留每一罗汉位置的小龛,而十六罗汉可能在“罗汉洞公社”改为“东风公社”的那一段毁教时期,因不愿受其折磨而远走高飞他乡的神山福地去了。20世纪80年代后, “东风公社”又恢复原来的“罗汉洞乡” 。石窟寺尽管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至今却未受到这一殊荣的保护,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在罗汉洞石窟寺未能得到落实和体现。十六罗汉至今因政策不能兑现,迟迟不归故地,洞窟内佛的形象更不愿重复原位,为泾河经济、文化复兴助以神力。21世纪,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声中,人们企盼这一昔日丝路佛教文化盛地,毁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复修于21世纪丝绸之路复兴之中,并且能比光绪时代重修得艺术手法更高一筹。让其能在西部崛起时,放射出陇东泾河百里石窟长廊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从而感召十六罗汉和洞窟内的众佛重归各位,各司其职,为西部的腾飞发挥各自无与伦比的巨大神力。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