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工业经济发展征程与不足

2011年04月08日 来源:统计局 点击数:

  三、具体做法

  近几年,泾川县工业经济所以有较快发展,主要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通过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了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立足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新思路,大力实施“工县强县”战略,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努力推进新跨越的成果。

  (一)狠抓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奠定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铲平工业经济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新跨越的体制障碍。199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持继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从企业实际出发,着眼改革产权,优化机制,强化管理,大胆实践兼并联合、出售拍卖、剥离分立、股份改造、抽资租赁、承包经营等各种改革改制形式,改制企业39户,其中,出售拍卖30户,破产8户,划转1户,改制面达到了95%。目前,全县工业企业125户,其中,民营企业114户,国有泾川煤矿实行了集团公司化改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了7户。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258人。

  (二)狠抓招商引资,招财引智工作,解决了发展经济的资金来源问题,使全县工业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初闯出走新型工业化、实现新跨越融资引智的路子。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全方位开放,全社会招商工作力度,使全县工业企业发展不断壮大。近三年全县工业企业引进资金1.89亿元,2008年引进资金3870万元。目前全县通过招商引资已成功地建办了1个亿元企业,5个规模企业。恒兴果汁公司自2004年以来,共收购原料苹果36万吨,生产浓缩果汁4.9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上缴税金596万元,支付果农果款2.4亿元,原料苹果的收购价格由最初的每斤0.35元,增加到了去年后季的每斤0.89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60元。旭康食品公司自建成以来,紧盯国际、国内市场,累计完成产值27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36万元,实现出口创汇703.9万美元,出口创汇总量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育才酒精公司组建以来,完成产值516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563万元,上缴税金252万元,已经成为我县纳税大户之一。南京雨润3000万只肉鸡宰杀加工生产线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3000万元。预计到2010年,全县肉鸡出栏量达到3000万只以上,同时还将带动种鸡繁育、仔鸡孵化、饲料加工等项目形成体系,促进肉鸡产业一体化发展。

  (三)狠抓民营经济发展,使全县二、三产业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的新局面,为泾川经济发展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新跨越创造了新的所有制模式。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曾下发《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等系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并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五年来全县已发展民营企业87个,从业人员3100人,累计上交税金2200万元。民营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3%以上。除泾川煤业集团外,现有全县的规模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泾川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四)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实现集群化发展,是走型工业化、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结合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业园区的重要性,采取系列措施建区聚厂,使工业企业逐步走上了集群化、规模化发展道路。2002年开始建设工业园区,至目前东园区入园企业户数达8户。2007年园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990万元,销售收入7490万元,上交税金425万元。 2008年,在城关茂林建办泾川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南京雨润集团投资2亿元的3000万只肉鸡宰杀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五)狠抓环境建设,为泾川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新跨越提供必备条件。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优化泾川经济发展环境上狠下了功夫。首先在硬环境上制定了泾川工业化城市发展规划,并全面实施了城市改造工程等等,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加强了领导,成立了全县非公有制领导包项目、部门包引资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制定一系列奖惩措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激励机制。在融资、服务、法制、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从而在全县进一步形成了人人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政府机关干部是公仆的共识。对新、扩、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重点项目现场办公,挂牌保护,实行“保姆式”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经验

  (一)思想的大解放和强烈的干事创业精神,是泾川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泾川作为贫穷地区,经济欠发达,有其客观的因素和历史的原因。但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不是欠发达地区贫穷的根源,泾川以其成功实践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泾川县党政班子思想解放,培养、构建起了勇于开拓创新的工业战线,激发了县市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强烈的干事创业精神和敢闯难关的劲头,从“等靠要”向“干创闯”转变,从无所作为向力争上游转变,形成了全县上下强烈的干事创业氛围。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泾川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泾川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泾川属于欠发达地区,不具备区位优势,基础条件薄弱。唯有营造比发达地区更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增强发展的竞争力。泾川县认识非常到位,首先在投资门槛、政策调整、服务效率等软环境的改善方面下足了功夫,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泾川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等投资者权益保护办法,成立了泾川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为企业、投资者服务,形成了到泾川投资门槛更低、成本更省、空间更大、服务更优,营造了最具竞争力的投资洼地,吸引了大批外来投资者。

  (三)工业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是泾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规律。思路决定出路。泾川历任领导都在探索加快发展的思路,打过“扶贫牌”,推出“二次创业”,效果都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泾川县党政领导解放思想,认识到西部欠发达的根源是工业不发达,加快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工业,提出“工业强县”和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的发展战略,以通过工业的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实践证明,泾川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速,狠抓工业是关键,工业是推动泾川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业率先发展符合泾川区域实际,也是泾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四)工业发展园区化是后发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泾川找到了既要发展又要环境的路子,就是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科学的规划布局、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体系、统一的环境治理,为实现发展和环保双赢创造了良好条件。泾川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立,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实现了废水废料的集中处理和综合循环利用。泾川发展的实践证明,工业发展园区化,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更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五)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是泾川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资源要素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泾川工业近年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较好地发挥了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泾川拥有果、菜、草、畜的特色资源,发展苹果产业链和畜产品产业链,正因为促进工业大发展是建立在本地资源优势上,才使泾川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六)大力招商引资,是泾川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泾川工业基础薄弱,自身难以完成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必须借助外力,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最佳捷径。近年来泾川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用足功夫下大力气,吸引外资内资民资,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大企业,促进了工业高速增长,进而带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五、几点启示

  回顾泾川工业经济发展历程,正视取得的可喜成果,总结发展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迪:

  一是必须始终不移地坚定工业立县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在观念转变中求得思想统一,形成全县上下一条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工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必须始终不移地的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构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企业,充分发挥骨干规模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推动新跨越,实现新发展。

  三是必须始终不移地抓紧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努力创设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使投资主体来得了、留得住、发展的好,实现投资主体、政府、社会多赢,共生共赢。

  四是必须始终不移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快速推进“一园两区”工程建设进度,发挥好工业园区的平台支撑作用,有力拉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环境良性互动发展。

  五是必须始终不移地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作用,提高扶持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强化、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完善工业发展规划,落实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推动泾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