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来泾川田间地头新变化
清明节刚过,泾川县的平均气温也逐步上升,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时机。近日,在泾川县农村记者看到,农民纷纷进入田间地头,翻挖空地、播种育苗、给果树施肥……到处一片繁忙的春耕生产景象。在火热的农业生产现场,记者耳闻目睹了许多春耕新事,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的新变化。
放心农资送下乡
在党原乡小徐村,农民徐银红家门口停放的一辆五征农用车上装满了化肥,车前围了三四个农民正在选化肥,老徐忙着和车主往院子里抬尿素。“我买了5袋尿素、2袋二铵往麦地里播,剩下的留下种玉米。”老徐笑着说,“把农资拉到家门口,农民买化肥省时又省力,就是方便。”
送农资上门的王等详说,现在村里通上了柏油路,做生意的都有车,各家各户村民有门牌号,很多村民也都用上了手机,农忙的时候,打个电话就把农民想要的农资送下来,他们把生意做了,农民也不耽误农忙时间,大家都方便。
雇台“铁牛”忙春耕
在玉都镇农民赵绍恩家的地里,一台旋耕机正加大马力旋地,主人一边忙乎一边说,这几天村里雇机械干活的人非常多,村里的两台旋耕机都抢不上,这是他从邻村叫来的机械,把地旋了以后,计划再找台覆膜机赶紧把地膜覆上下种。
开旋耕机的王万才师傅笑着说:“这两天生意好得很,旋耕1亩地30元,一天能毛收入300来块钱……”在泾川县农村,还有更多的农民正从“苦力”劳作中解放出来,大忙时节雇台“铁牛”助力,他们也正在享受着农业机械化带来好处。
互助小组互相帮
“我们三四家合起来干活干得快,做出来的活也质量高,今天我们种了3亩地膜洋芋,活干的轻松,还有时间歇一歇。”泾川县玉都镇下坳村中年妇女王慧荣说话间,用手指着让我们看她们种的地膜洋芋。远远望去,只见白色的地膜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在泾川农村,农忙时节劳动力紧缺,为了不误农时,县上在组织党员、干部下乡助春耕的同时,也积极倡导农民自发组成合作小组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抢农时保春耕。
科技“郎中”献锦囊
“我家4亩果园已经建起6年多了,去年挂了4000多斤果子,挂果为啥这么迟,产量也上不去?”在窑店镇东坡村果农刘双虎家的果园里,既是副镇长又是县上聘请的果树管理技术员的贾拴勇,一边指导果农施有机肥,一边回答果农们提出的问题。他还告诉果农一个好消息,“今天我还为大家带来几本县林业局编写的《果园管理技术读本》,这里面全部是果园管理的‘锦囊妙计’……”
连日来,泾川县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组织1000多名“科技郎中”深入乡(镇)田间地头,积极引导农民测土施肥、搭建蔬菜拱棚、加强果园管理,掀起了科技春耕的热潮。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