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评论|观点 >> 正文内容

从王母娘娘与妈祖到国扶47条与陇文化

2010年05月19日 来源:鑫报 点击数:

王母娘娘与妈祖的启示录

泾川西王母塑像(资料图片)

  先说一段往事——十几年前,省旅游部门的相关领导陪同沿海的同行参观泾川王母宫石窟,客人看后不由得感慨:你们的王母娘娘是“国家级”的娘娘,还不如我们“省级”的妈祖娘娘香火旺,我们那里的一个妈祖庙,光一年的香火钱就有几个亿……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47条”),以“历史文化厚重、发展潜力巨大,但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程度较低”,精准剖析了甘肃文化底蕴与现状的深刻矛盾,似乎是在佐证福建客商十几年前的“调侃”。

  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灵魂。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是比土地、矿山、石油等自然资源还要珍贵的资源,土地会被荒芜、矿产会被挖空、石油会被耗尽,唯有文化资源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变得更加厚重,变得更加弥足珍贵——特别是对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而言,如何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吸引世界的目光、提升2600多万陇原人的精神涵养,并最终将其转换成真正的经济实力,事关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

  笔者认为,想要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实力的转变,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重新审视甘肃文化资源,即我们有哪些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二、重新整合甘肃文化资源,特别是那些已经开发但未被赋予“生命”的历史遗址;三、重新包装甘肃文化资源,让那些仅限于学术研究的佛像、壁画“活过来”,变成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四、重新开发甘肃文化资源,把那些已经小有名气的影视剧拍摄地打造成旅游“热地”;五、大力培育现代文化企业“航母”,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甘肃传媒品牌。

  甘肃独有的历史遗存包含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45.5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遍布让人艳羡、闻名中外的文化资源。实事求是地说,审视并利用好祖先和先烈无偿提供的文化遗产,是甘肃推进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产业群、串联“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基础和根本所在。

  甘肃是中华民族、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长7000多公里、西达地中海东岸的古代商路——丝绸之路,横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其中的1600多公里“黄金地段”位于甘肃境内,为我们留下了石窟艺术、彩陶、汉简和长城遗迹四大优势文化资源——丝绸之路石窟遗迹,自西向东分新疆、河西、甘宁黄河以东和陕西四区,其中的河西、甘宁黄河以东两区均在我省,敦煌莫高窟、玉门昌马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肃南金塔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固原须弥山石窟、庆阳南北石窟等佛教遗迹就是典型代表;甘肃现存4500多公里战国、秦、汉、明四代长城,是名副其实的长城博物馆;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把5000年中华文明史延展到8000年;金塔县汉代烽燧遗址挖掘发现的3万余枚居延汉简,在世界简牍史上首屈一指。

  在现代,甘肃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发生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陇原大地上点燃了逐鹿中原的“星星之火”,甘肃12个市州留下了红军的足迹——华池县林镇乡寨子湾,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迭部县腊子口,为红军打开北上抗日通途;宕昌县哈达铺,确立长征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宁县西津门会师楼,实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大团圆”;靖远虎豹口,西路红军征战河西的出发地;沈家岭、狗牙山、营盘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马步芳,解放整个大西北的纪念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