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古今之缘 >> 正文内容

〖泾城往事〗10号院的故事

2010年05月14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章永福和他的亲孙女九菊

  新建街10号院后楼另一半的住户姓章,主人叫章永福,小名“章五四”,据说是其父五十四岁时的独生子,这位章先生可曾是泾川的一位公众人物。

  据《泾川县志》·文化志·戏曲篇·剧团章节载:民国27年(1938),城关章永福、洪锡武等人创办“易风社”。31年(1942),张少雄接收“易风社”,组成社教剧团,35年(1946)解散。

  这里所说的戏曲主要是指秦腔,它是流行于西北的主要剧种,古老而又悠久,《县志》记载从明朝正德年间泾川就己经有了演唱秦腔的“乐户”,距今己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到逢年过节或者农闲间隙,各处神坛庙社都会唱大戏,祈神祷福,当地叫着“庙会”。是过去乡下老百姓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形式,届时四乡八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去参与,叫着“逛庙会”或“赶庙会”,正因为秦腔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唱戏(演艺活动)、戏子(演员)、戏班子(剧团)和班主(剧团团长),在当时的老百姓眼中就是最时尚的“明星”,戏子是“隅象派明星”,班主就是“实力派明星”。章永福先生创立的“易风社”剧团在泾川的演出活动前后长达八年之久,而且其中有一半时间他是执牛耳的班主,说他是泾川的公众人物,应该是言之有据的。

  章老先生一家大约是在1962年左右移居10号院的,那时先生已年过半百,在我们这些后生的眼中己没有了公众人物的光彩,而只是一位精明干练的老者,作些小生意为生,我所记得是卖“涝漕”,每天下午挑个涝漕担子到新街口摆摊卖夜市,晚间很晚才回来,由于人缘好,顾客总是很多。特别是冬天,常常载顶旧式孤皮大帽,勒着绑腿,穿双当地人称之为“窝窝”的大棉鞋,冒着大雪出出进进。当有人偶 然问起当年办剧团的情形,他总是嘿嘿的笑说:那是个淘气的事情!大有“英雄不言当年勇”的意味,倒是他的夫人有时会翻出这些陈年老账。

  章永福先生的夫人姓胡,娘家在“衙门口”街,有个叫胡莲莲的内侄孙女常来玩,后来学唱戏,成了平凉秦剧团的演员。老太太喜欢喝茶,晚 钣后常常会捧个茶杯聊起当年宫山庙会的盛况,瑶池沟庙会的奇闻轶事和戏班班主夫人所享受过的风光待遇。

  老两口的独生儿子和儿媳双双早逝,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孙女,小名叫九菊,老人爱如掌上明珠,无奈小时的九菊体弱多病,经常咳嗽,成了老夫妻的心头之患。章老先生逝世于1966年,当时泾川正在搞“四清”运动,他的夫人去世于1969年的“文革”中,他们的孙女章九菊泾川一中毕业后在平凉工作,以后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在下只讲10号院的故事。

章永福先生孙女——九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