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专家论坛】西王母国史论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我国古代有没有个西王母国?何谓西王母国?这件事,在我国正史上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也找不出十分可靠的资料。但就笔者新搜寻到的一些零散资料来综合分析,可以肯定,我国古代西部确实存在着一个时间相当长的文明古国,即西王母国。此国并非神话传说,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了2000多年。她同华夏其它部族方国一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

  一、何谓西王母国?

  西王母,故名思义,她是当王的母亲,或者说是母亲当王者。由于她建立的国家在中国的西方,所以称西王母国。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西方女儿国的故事,实际指的就是西王母国。所谓女儿国,并不是全部由女人组成的国家,而是祖祖辈辈由女人担任皇帝的国家。女儿国实质上是母系社会的产物。

  在我国,母系社会存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从远古直到伏牺、女娲、黄帝时代,母系社会的影响仍然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伏牺、女娲和黄帝都是有母无父,尧帝也是如此。只是到了舜和禹时代,人们才知道他们二人有父亲。所以从伏牺到黄帝的时代,正是我国原始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代。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黄河上游地区,这里住着大量的古羌戎民族,他们这时正处于母系社会的鼎盛时期。当中国内地经过夏、商两代,已向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发展的时候,她们仍然停留在母系社会时代。当时,中原各民族互相角逐,争夺地盘,无暇顾及西方,使西部社会在平稳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但仍不如中原发展得那么快。从历史史料看,这一时期维持我国西北部社会的主要国家就是西王母国。

  《山海经》云:“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者皆往朝王母于昆仑之阙。”《瑞应图》云:“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玉环。”《贾子修政篇》云:“尧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易林明夷之萃》云:“稷为尧使,西见王母。”《尚书大传》云:“舜以天德祠尧,西王母来献白环玉。”《竹书纪年,郭注》云:“穆王西征至昆仑丘,西见王母。”还有汉书、晋书、宋书等在谈到上古这一段历史时,均有“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的记载(以上均见于翦伯赞《中国史纲》第1卷88页至89页)。这说明,在我国上古时期,也即五帝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西王母国。这个国家,从有记载的文字分析,她们从黄帝开始,直到周穆王时代,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当然,前期不一定是个国家,也可能只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但在夏商时代,她们确已成为一个西方大国。《尔雅》有一段这样的记述:“黄帝在位时,曾命使者助帝克蚩尤之暴,舜帝在位时命使者来献白玉环,夏献白玉,授地图明疆分野相和处,后帝德薄,渐不交往,断和平,以武力胁之。”这说明,在夏代,西王母国已敢同夏王朝以武力相对抗。

  二、西王母国地域西王母国在中国什么地方?她们地域究竟有多大?从前面的引述我们可以看出,她在“西荒”、“昆仑之厥”、“昆仑丘”、“流沙地”。

  所谓西荒,就是指西部荒原,西部大草原。中国农民把未开垦耕种的土地称荒地。西荒地可以说成是西部未开垦的处女地。

  所谓昆仑之阙、之丘,实际并非指昆仑山脉的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指整个横卧在我国西部的昆仑山系。我们知道,昆仑山脉分为北、中、南三条山系。北山系实际延伸为祁连山;中山系延伸为积石山,直到西秦岭;南山系为巴颜喀拉山,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这三个山系之间夹杂着西北广阔的草原,也就是古代提及的“西荒”,在这些草原的中间或边沿地区,常有沙漠堆积,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流沙地”。

  现在,我们再回到现实的地理区划来落实西王母之国地域。不难看出,今天的甘肃大部,宁夏、青海的全部可划归西王母管辖。从史实的角度看,西王母之国处在中原部族的西部外域,也即戎狄族部落。戎狄直到西周时期仍据有渭、泾、洛三河上中游地域。这一地域再西尚不知还有什么部族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西王母之国就是古羌戎之国。她们活动的区域远不止泾、渭、洛河上游,而昆仑之东、西部大漠之南,甚至整个黄河上游广大未开垦的草原地区、河西走廊均属西王母之国疆域。她们政治中心随着民族的迁移而迁移。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之所以出现昆仑之丘、西荒、流沙等不同地点,就是因为她们的政治中心在不断迁移的原故。

  三、西王母国的兴起与演变

  西王母国何时建国,尚无史料可考。但从黄帝在位时,曾命西王母使者助帝克蚩尤之暴来看,她和西部许多少数民族方国一样,已形成部落方国雏形。夏代,她同中原夏王朝正式用地图划分疆界,并同夏和平共处。这说明她已成为一个在政治上能独立自主的奴隶制王国。后来,她又能同夏断交往,断和平,说明她已有一支较强大的能保住国土的军队。夏代,在西北地区还兴起一个独立于夏的国家,这就是周先祖公刘在陇东建立的古豳国(即今庆阳、宁县一带)。他们同西王母国山水相连,亲邻相帮,和平共处。此时,西王母国的政治中心已移于泾河上游的泾川、平凉一带。公刘曾和儿子庆节同去西王母国访问,互相交换庄稼、林果种籽。西王母国人民积极学习周人农耕技术,一部分人由游牧逐渐走向定居,由牧业转向农业。从此以后,西王母国民族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同中原接界地区的牧民,转向农业,与汉民融合。一部分远在黄河上游的民族仍然过着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西周初期,由于周人早已南下,西北五戎便越过陇山,向东侵犯。这五戎即义渠戎、郁郅戎、乌氏戎、朐衍戎、彭卢戎。周穆王曾率大军征讨,虏五戎王,后又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陇东黄土高原)。这五戎原先实际也属西王母国国民。他们进入大原以后,实行半农半牧,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后被义渠国统一,建立了春秋时期显赫数百年的西方郡国。在西周王朝的步步进逼下,西王母国虽然已经分裂成许多股少数民族部落,难以统一指挥,但国家的格局仍然存在。羌人仍像敬天神一样敬仰着他们的王母。这时的王母只是精神上的支柱。于是周穆王的西征便是西王母国瓦解前的最后的国与国之间的谈判。

  周穆王西征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件事《穆天子传》写得神乎其神,特别是提到从成周到大旷原行程1.4万里,来回共3.5万里。这显然是夸大其词。大旷原在什么地方?大旷原就是大原,也即是今天的陇东高原(包括固原、镇原、董志原),并不是山西太原(古代太大同音)。这是多少历史资料所证实了的。《诗经》记述周穆王西征戎狄最远到达泾河上游,所以会见西王母也只能是在这一地域。泾川的回山、平凉的崆峒山都在泾河上游。这里有关西王母的传说和遗迹很多。也曾经是轩辕黄帝、后稷弃到过的地方,他们也曾在这里会见过西王母。所以周穆王在这里会见西王母是可能的。对《穆天子传》,我们只能把它当作神话小说之类的书籍看待,决不能当历史书籍去读。从《穆天子传》里我们只知道周穆王同西王母的会见,好像只是一次礼节性的友好会见和访问。但实际上周穆王这次西征戎狄,大大扩展了周朝的西部疆域。此后西王母国便在中国历史上悄悄地消失了。剩下的义渠戎国也臣服于周。

  四、西王母的演变

  西王母是西王母国王的代名词。第一代女王人称王母,后面的继任者都称王母。由于她的国家在中原之西,所以中原人称她为西王母。因此,史书上所说的黄帝、尧帝、舜帝、禹帝、后稷等所会见的西王母,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王母。但是最早的西王母,在戎人的眼里,是把她当成祖先看待的。这犹如汉族祟敬女娲娘娘一样,认为她创造了人类。西周之后,戎狄民族大量融入汉族,西王母这个神圣也就逐渐被汉族所接受。到了汉代,道教兴起,按《易经》的理论,西华金母(西王母)与东华木公二神阴阳化一,表达上天的旨意,育化万物,生民养牲。从此汉民也广泛祟拜西王母了。唐代,东华木公演变成了玉皇大帝,西王母也变成了王母娘娘,名正言顺地成了一对天神。此后,全国到处修起了娘娘庙,西王母从此由人变成了神,严然以中华民族繁衍生育之神走上神台。接着山东泰山的王母池、昆仑山瑶池(新疆天池)、甘肃泾川的瑶池等接连出现,都说是王母居住之地。这种被神化了的历史,也就无法让人再作什么考究了。有的史书还说汉武帝也见过西王母,这是无稽之谈。他见的只能是乘坐在五色祥云之上的西王母(见太平寰宇记),而不是真实的西王母。

  但是,泾川的“回山”、“王母宫”、“瑶池”却则当别论。因为它们的存在同历史记载基本上是相符的。它们是历史的产物。近年,台湾道教西王母信徒通过多种渠道,千方百计在大陆寻根访祖。1990年11月,由200人组成的“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主要考察了由中国道教协会论证的山东泰山王母池、古籍《山海经》中记叙的西王母居处昆仑山(新疆天山)以及甘肃省泾川回山王母宫遗址后,认为“泾川回山是西王母发祥地,回山上的王母宫是祖庙所在。”在《神异经》中记述西王母居于回屋。由此来理解泾川“回山”的含义,实是西王母之山。台湾西王母信徒寻根至泾川回山王母宫是有道理的。

  最后,以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路笛,甘肃庆阳地区行署文化处原副处长、庆阳地区志副总编、关陇民俗研究会副理事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