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故事传说 >> 正文内容

泾川夸父峰与夸父追日传说

2025年02月22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夸父追日是一个流传在民间的神话故事。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追日,和太阳赛跑,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据说,夸父山位于今天河南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般绚烂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泾川夸父峰

在今天的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镇,也有一座夸父山,俗名撑锅崖,又叫撑架山,南临沅水,东接桃源界。据唐张鷟著《朝野佥载·卷五》载:“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邓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山名源此。也就是说,湖南沅陵的这座夸父山,是夸父追日时在此支锅做饭的地方。

在平凉市泾川县也有一座夸父峰,民间传说,夸父追日曾经路过泾川歇脚,因而在当地留下了一处上古遗迹——夸父峰。

据泾川文史学者魏海峰等人考证,《太平寰宇记》《安定图经》都有记载:“安定有振履堆”。清乾隆《泾州志》载:“米面山,在治东北五里,两峰峭立,望若图绣。南北朝卢祖迁帅泾,遥指二丘为米面,寇遂遁,故名。又一名振履堆,相传夸父追日至此振履”。

当地老百姓代代口口相传,说夸父追日跑得太累了,在此休息,倒出鞋内的积土,堆成了两座小山,名叫振履堆,也叫夸父峰。

夸父峰在今天的泾川县城东甘家沟村,312国道南侧。若你站在王母宫山之巅、高速公路、312国道,从不同角度望去,可见山峰人工痕迹明显,形如金字塔的两座并立的小山峰,状若陵墓,实际是山。

魏海峰介绍,夸父峰之名自古至今在泾川家喻户晓。夸父峰还是西王母祖庙的萧墙、前照。古人在为王母宫选址时,不仅选中了回山龙脉、回山头和泾汭二水,还在前方选中了夸父峰作为前照壁。

夸父峰和王母宫在一条中轴线上,每天早晨,太阳照例从夸父峰的豁口升起,王母宫在西,夸父峰在东,东西对称,构成了一幅太极图。魏海峰认为,王母、夸父,父母男女对称。华夏文化是对称结构,夸父峰成了天然的西王母祖庙的前照壁。古人曾留下对联:“祥迎夸父峰顶日,瑞绕王母宫山云”。历代诗人路过夸父峰,都会写诗咏叹夸父峰。

张怀群、赵晓春、魏海峰所著《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一书这样描述:从古民族讲,有夸父族、夸父国、夸父追日,是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夸父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组成。

考古界认为,从夸父真有其人的历史事实和饮干河水传说的地理方位来分析,一直向西追日的夸父,曾在泾川一带活动,留下以山存世的夸父遗迹,这种个案是罕见的。而泾川有夸父峰的记载,出自《太平寰宇记》《安定图经》这样的地理志书,并非当地人附会之说。夸父留在泾川的遗迹,有待民族学、人类学、神话学者前来考证,揭开谜底。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