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北巡关山
仙峪谷
原文之二十五:“曰伯夭既致河典。乃乘渠黄之乘,为天子先,以极西土。”西周时以甘肃天水崦嵫山为太阳没入之地,故而所谓“以极西土”即止于此。原文意为伯夭把河宗氏的图书典籍呈献给穆天子阅读。然后,他就乘坐四匹黄马拉的车辆,为穆天子做先导,要走到西方的尽头。
原文之二十六:“乙丑,天子西济于河。(□)爰有温谷乐都,河宗氏之所游居。”综观西周时关山一带方国,全都建在河源所在地;河宗氏所建䣙国,大致方位在甘肃华亭马峡之南。由是推之,䣙国都地当在汭水南源仙峪谷。这里有仪山、雨山南北对峙,豁开如门,且有二水环抱。北宋初甘肃华亭置仪州,其州之名便是因仪山而得。又有王母山,山巅有古王母宫,仙峪谷之名当因此而得。由此而言,温谷当为仙峪谷。原文意为三月二十一日乙丑,穆天子向西渡过南汭河。那里有温谷城邑,为河宗伯夭游乐和居住的地方。
原文之二十七:“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敕宪,用申八骏之乘。以饮于枝洔之中,积石之南河。”枝洔,为河流分支处的小洲。原文意为三月二十二日丙午,穆天子命令随行官吏检查旅途所需器物,又命令正公郊父检查随行部队对有关训诫的落实情况,又吩咐准备好用八匹马所拉的车辆。穆天子在堆满乱石的南汭河支流的小洲上饮酒。
原文之二十八:“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狗:重工、彻山、雚猳、[茹]黄、南[丹]、来白。天子之御:造父、参百、耿翛、芍及。”这段文字罗列了穆天子的骏马、良犬和车夫之名。
原文之二十九:“曰天子是与出[林]入薮,田猎钓弋。”原文意为穆天子一行出入于关山之林和弦蒲薮,狩猎、钓鱼和射鸟。
与民共利
原文之三十:“天子曰:‘於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辨于乐,后世亦追数吾过乎!’七萃之士[劝]天子曰:‘后世所望,无失天常。农工既得,男女衣食;百姓珤富,官人执事。故天有旹,民[有](氏)响。何谋于乐!何意之忘!与民共利,世以为常也。’天子嘉之,赐左佩玉华。乃再拜稽首。”响与享通假。原文意为穆天子说:“唉!我自己德行不够,耽于游乐,后人也许会数落我的过错吧!”一位禁军将令劝慰说:“后世希望的是,天子您不要违背天道。农夫、百工各得其所,人人丰衣足食;百姓温饱富裕,官吏各司其职。所以天有四季,民有福享。为什么说是追求游乐呢!怎么能说是忘了德行呢!天子与百姓共享福祉,世人皆以此为常规。”穆天子很赞赏他的这番话,解下左边的玉佩赏赐给他。于是他叩头至地,拜了再拜。
穆王十七年(前960)六月至八月,穆天子第二次北巡关山,历时三个月之久。
膜昼、虞国和寿余国
原文之一:“()伯夭曰。[可]封膜昼于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膜昼,为河宗氏冯夷之后,与伯夭同宗,祖居甘肃华亭仙峪谷。河水,指南汭河,源头在华亭仙峪谷,这里为西周方国䣙国都地。原文意为伯夭向穆天子进言说:您可以把南汭河岸北的一块土地封给膜昼,让他主持祭祀殷人的祖先。
原文之二:“丁巳,天子西南升[于吴岳,虞人]之所主居。爰有大木硕草。爰有野兽,可以畋猎。”甘肃华亭五台山为汧水(今千河)之源所在地,西周时称之为吴岳,这里为西周方国虞国都地。原文意为穆王十七年六月九日丁巳,穆天子从䣙国西南登上了吴岳,这里为虞国人的聚居区。有高大的树木和丰茂的野草。还有成群的野兽,可以狩猎。
原文之三:“戊午,寿[余]之人居虑,献酒百[斛]于天子。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爰有甄鸟之山,天子三日舍于甄鸟之山。”寿与畴通假,畴与畤通假。甘肃华亭五台山脚下有莲花山,黄帝时所建武畤,秦灵公所建上畤、下畤,皆在其山。这里为西周方国寿余国都地,其国之名因武峙而得。赤水,指汧水(今千河)之源蒲谷水(今麻庵河),在甘肃华亭西华镇境内。《水经注》称之为鱼龙川,“有五色鱼”,至今仍存。其水之南有黑水(今黑河),与此呼应。甄鸟山,在麻庵河之北。原文意为六月十日戊午,寿余人首领居虑向穆天子进献美酒百斛。穆天子饮酒后上路,晚上住宿在昆仑山脚下、赤水岸北。这里有甄鸟山,穆天子在甄鸟山住了三天。
黄帝宫、珠泽和某吾
原文之四:“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以诏后世。”昆仑之丘,为关山之巅。黄帝之宫,在甘肃清水轩辕谷。丰隆,为黄帝云师。诏与昭通假。原文意为六月十三日辛酉这天是个吉利的日子,穆天子登上昆仑山之巅,观看了黄帝的行宫,并给其云师丰隆的坟墓培土,以此昭示后世之人。
原文之五:“癸亥,天子具蠲齐牲全,以禋[祀]昆仑之丘。”齐与斋通假。蠲齐,为洁净的粢盛(谷物)。原文意为六月十五日癸亥,穆天子准备了洁净的粢盛和色纯体全的牛、马、羊等牺牲,以焚烧的方式来祭祀昆仑山。
原文之六:“甲子,天子北征,舍于珠泽,以钓于㳅水。曰珠泽之薮,方三十里。爰有萑苇、莞蒲、茅萯、蒹、葽。”珠泽,水质透亮如同明珠般的湖泊。它由蒲谷水(今千河之源)积聚而成,与“九州之泽”弦蒲薮相通,在甘肃华亭麻庵。㳅为流的本字。原文意为六月十六日甲子,穆天子往北巡狩,住在珠泽,在荡漾的蒲谷水钓鱼。珠泽水域,方三十里。这里生长着各种芦苇、蒲草、茅草、黄蓓草和狗尾草。
原文之七:“乃献白玉,隻,角之一,三,可以[汤]沐。乃进食,酒十[斛],姑劓九[个],亦味中糜胃而滑。因献食马三百,牛羊三百。”第一、第二、第三缺文当为洗浴用品。姑劓,为一种味道鲜美的动物的鼻子。糜与縻通假。原文意为珠泽人向穆天子先进献白玉和各种洗浴用品。然后进食,有酒十斛,姑劓之肉九个,这种肉爽口适胃是食中佳品。还进献食用马三百匹,牛羊三千头。
原文之八:“天子[封吾于]昆仑,以守黄帝之宫,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珤。”所缺之文当为人名第一字。黄帝之宫,在甘肃清水轩辕谷。赤水,为珠泽的源头,指甘肃华亭麻庵河(今千河之源)。舂山,为甘肃庄浪桃木山,这里为西周“故宫博物院”昆仑宫所在地,原来的守护人为伯夭,这次调整为吾。原文意为穆天子封珠泽人吾于昆仑山脚下,令其守护昆仑宫、黄帝宫和珠泽国。
原文之九:“天子乃赐[珠泽]之人吾黄金之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吾膜拜而受。”原文意为穆天子赏赐给珠泽人首领吾黄金环十五只,红色贝饰大带三十条,精工布料四匹。吾合掌加额,跪地拜谢,然后收下了这些礼物。
原文之十:“天子又与之黄牛二六,以三十[多]人于昆仑丘。”昆仑丘,为西周昆仑宫所在地甘肃庄浪桃木山。原文意为穆天子又赐给他用于祭祀的纯色黄牛十二头,并留下三十多名随从人员协助守护昆仑宫。
舂山、雷泽和悬圃
原文之十一:“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孳木华不畏雪,天子于是取孳木华之实,持归种之。”舂山,指桃木山,海拔2857米,主峰在甘肃庄浪郑河乡,为甘肃的庄浪、华亭与宁夏泾源三县市交汇的地方。《山海经》称之为龙首山,为太古四岳之一。《穆天子传》又称之为蠲山、雷首山。《淮南子》称之为薄落山、峣山。《汉书》称之为幵头山。《平凉府志》称之为湫头山,有“千百泉湫”,为“泾汭之源”所在地。其山余脉天台山,《山海经》说为“太皞爰建木而上天”之地,也就是伏羲以日晷观测天时的地方。其山西麓有朝那湫,《山海经》称之为雷泽,《列子》称之为“华胥之国”,《拾遗记》称之为“华胥之洲”。这里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华胥、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为太古华胥国、西周犬戎国、东周朝那国都地,为西周昆仑宫所在地,为先秦王朝祭祀“皇天上帝”伏羲之地,为汉王朝祭川之地。其湫有前后两个,前湫形如卧蚕,水面30余亩;后湫状似弯月,水面20余亩。这里为白垩纪地质结构,其湫内如峡谷,狰狞恐怖,深不可测。因其水在岩石间与“泾汭之源”相通,故而数千年、数万年、上亿年以来“不涸不溢”。更为奇怪的是,1958年当地村民曾引水灌溉,但渠挖几许水降几许其水就是不流,而当把所挖之渠填平以后其水却又徐徐回升。这一现象在当地传得神乎其神,却至今无人能解。而今这里已开辟为旅游胜地,建有华胥广场,竖立着华胥、伏羲、女娲的雕像,一年四季来这里寻根问祖的华夏儿女络绎不绝。甲骨文曰:“龙来氐羌。”据《甘肃通志》记载,伏羲部落的后裔为羌族,女娲部落的后裔为氐族。氐羌民族进入中原者,到夏代演变为华夏民族,到汉代演变为汉族。而进入边远地区者,则演变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易》曰:“同人于门。”古称帝王是“龙的传人”,今称每一位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其龙当指龙首山。穆天子之所以称其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当缘于此。原文意为夏季六月十九日丁卯,穆天子向北登上舂山之巅,遥望四野,感叹说:“舂山堪称天下第一山啊!”山上有孶木花不畏风雪,穆天子于是采摘了孶木花的种子,要把它带回去培植。
原文之十二:“曰:‘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所谓县圃。’天子于是得玉荣、枝斯之英。”舂山,为甘肃庄浪境内最高峰。舂山之泽,指桃木山西麓的朝那湫,《山海经》称之为雷泽。因其泽地处桃木山西麓山体滑坡处,有三边隆起,故而这里“温和无风”。先王,指天帝伏羲。县与悬通假,县圃即悬圃,因高悬于桃木山而得名。玉荣、枝斯,为植物之名。原文意为穆天子说:“舂山上的湖泊,清水自出,气候宜人,温和无风,是飞鸟、百兽饮水觅食的好地方,这就是先王伏羲所说的悬圃啊。”穆天子在这里还采得玉荣、枝斯的花朵。
原文之十三:“曰‘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猛]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角],始如麕,小头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鶽、青雕,执犬羊,食豕鹿。”舂山,为桃木山。主峰在甘肃庄浪郑河乡。东北麓归宁夏泾源管辖,东南麓归甘肃华亭管辖:这里层峦叠嶂,古木参天,至今仍然散发着一种原始的野逸气息。其间仍然有金钱豹、梅花鹿、马鹿、獐子、青羊、羚羊、豪猪、豺狼等野兽,又有红腹锦鸡、黄腹角雉、黑鹰、猫头鹰等飞禽。原文意为穆天子说:“舂山是百兽聚集之地,飞鸟栖息之所。”这里有一种猛兽,能捕食虎豹,它形似麋鹿而骨骼如豺狼,头上长着盘角,幼年时像獐子,小脑袋大鼻子。又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猪。又有白隼、黑雕,能捕捉犬羊,能吃猪和鹿。
原文之十四:“曰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以诏后世。”原文意为穆天子在舂山上游览了五天。又在悬圃刻碑勒铭,以昭示后世之人。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