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雄:范仲淹与滕子京在泾州的友谊
范仲淹比滕子京长一岁,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同科进士。赴京赶考,街头相遇。考场外,相见恨晚,一见如故。考场内,同科及第,一榜进士,俗称同年。“同年”的友谊,和同窗有得一比。揭榜后,两人相约远足,携手游览青山,一路无话不谈,一路山水美景,一路人生抱负。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西北边境战事吃紧,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滕子京任泾州知州。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李元昊率领西夏军再次进犯,在宁夏定川寨与宋军干了一仗,双方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西夏军打到渭州时,距滕子京镇守的泾州只有120里。滕子京沉着应战,筹集粮草,招募勇士,动员百姓共同守城。已改任庆州知州、环庆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的范仲淹亲率一万五千人驰援赶到,合力击败了李元昊。二人在保卫泾州的战役中同仇敌忾,勠力同心,立下了汗马功劳,结下了战斗友谊。
泾州保卫战胜利之后,范仲淹被宋仁宗加封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在范仲淹的再次举荐下,有功之臣滕子京也被提拔为高级文官天章阁待制,任环庆路都部署,接替范仲淹任庆州知州。事隔一年,即在滕子京调京不久的庆历三年(1043年),驻扎在泾州的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子京在泾州滥用官府钱财,监察御史梁坚也对其进行弹劾,指控他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其间数万贯不明”,随即遣中使检视。滕子京恐株连诸多无辜者,将被宴请、安抚者的姓名、职务等材料全部烧光。其实,所谓十六万贯公使钱是诸军月供给费,用在犒劳羌族首领及士官的费用只有三千贯。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及监官欧阳修等都为其辩白,极力救之。后只被官降一级,贬知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后又贬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御史中丞王拱辰上奏不放,认为滕子京“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因而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又被贬到更为荒僻的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泾州过用公款案”闹得沸沸扬扬,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和泾州也就成了一种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泾州,就没有滕子京的被诬告一事,滕子京有可能和范仲淹一样出任更高职位的官职而不会去岳阳,岳阳楼就不是由他在庆历年重修,范仲淹和另外一个修岳阳楼的人的关系不会和滕子京一样,或许就错过写《岳阳楼记》的机缘。这就是先有了泾州和滕子京在泾州被贬这个因,才有了修岳阳楼和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这个果。是泾州任上的被诬告事促成了滕子京修楼的壮举,并触发范仲淹的天才蕴藏,才分娩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
滕子京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而已,既没什么显赫的地位,亦无特殊的才干或很大的名声,但却因为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才使得他的名字得以万古流传,而且还被冠以“勤政为民”的美名。
泾州和岳阳楼、滕子京、范仲淹的名句,已形成永远不能分割的一种文化财富,一段史实风景,一种历史智慧和人类光辉思想的结晶。
在重修岳阳楼之后,滕子京给好友范仲淹写了一封《与范经略求记书》的信,请他作记,共襄这“一时盛事”。信中言之切切:“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知我朝高位辅臣,有能淡味而远托思于湖山楼千里外,不其胜欤?当年范公在边塞所吟咏《渔家傲·秋思》《苏幕遮·碧云天》,僚属至今记忆犹存。谨以《洞庭秋晚图》一本,随书贽献,涉毫之际,或有所助,干昌清严,伏惟惶灼。”随信还送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供范仲淹参考。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小时常去太湖玩,之后母亲改嫁,又随继父来到洞庭湖畔的澧县和安乡县读书,所以对太湖、洞庭湖的风雨晴晦种种风情最熟悉不过了。其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遭到当朝保守派大臣贾昌朝、陈执中、王拱辰等的攻击而失败,已于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贬谪为邓州(今河南南阳市)知州。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范仲淹,借楼写湖,凭湖抒怀,真正的意图是对挚友的婉转规劝,唯恐再度招来祸患。就在《岳阳楼记》中规劝他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可谓苦心孤诣,深知重修岳阳楼需要花费很多银钱,还担心有些人再次借此攻击滕子京,所以在文章一开头就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来既对他的政绩予以肯定和颂扬,又为防止他被贬谪再次辩白;同时也告诉他人,滕子京是在干出大成绩后才重修的名胜古迹岳阳楼,又堵塞了攻击者之口舌。
范仲淹与滕子京两人由科考“同年”相识到泾州保卫战相知,在朝堂上真言直谏,在战场上并肩杀敌,在宦海中沉沉浮浮,建立起了荣辱与共、情同手足的友谊,范仲淹和滕子京是“吾谁与归”的一对比心挚友,范仲淹才是最懂滕子京的人。
《岳阳楼记》激情四射,文采飞扬,境界高远,一经问世,便引起朝野轰动,不但使岳阳楼声名鹊起,也让滕子京重新被仁宗想起重用。庆历七年(1047),滕子京由于治巴陵郡有功,被调任为苏州知府,并终老于这处富庶之地。《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滕子京荣升和终老之地苏州,正是范仲淹的家乡。而范仲淹的长眠之地,则在滕子京家乡洛阳城外的万安山下。也许这只是地理空间上的机缘巧合,也许这也是冥冥之中真挚友情生死不息的延续。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