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古今之缘 >> 正文内容

泾州风物之飞云镇

2024年12月02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飞云镇位于泾川南塬。泾川南塬主要包括高(高平)、窑(窑店)、瓦(瓦云驿)三镇,西起高平以西包括黄家铺在内的破碎塬区,向东延伸至陕西省长武县,东西绵延近40公里,飞云镇就处于南塬的中间地带。现有11个村84个村民小组4937户18245人。

其历史沿革:清代属王曲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编组保甲时设新民乡,后改飞云镇。解放后为高平区飞云乡,辖飞云、西高寺、东高寺、毛家、岸门等村。老庄、坡头、南峪、阎崖头、南庄头、元朝等六个村属窑店区。1957年底撤区并乡时设飞云乡。1958年公社化后,属高平公社。1961年始成立飞云公社,1983年改设飞云乡。2015年撤乡改镇。

明代陕西驿站图

对西安府到泾州之间的驿站标记非常清晰

飞云之名来源于“瓦云驿”。据史料记载,瓦云驿设立于明朝初年,是和安定驿(泾川)、宜禄驿(长武)同等级别的驿站,其位置恰好处在长武与泾川的中间。古代驿站的功能比较多,除了传递各类军民信息外,还负责解决沿途公差在身的官员食宿问题。《皇明九边考》中记到:“西安府七十里至咸阳县,六十里至底张驿,六十里至乾州,七十里至永寿县,九十里至邠州,七十里至宜禄县,八十里至瓦云驿,五十里至泾州,六十里至白水驿,七十里至平凉府。”康熙《皇舆全览图》,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实测数据绘制的科学地图,其中亦有瓦云驿出现。清乾隆十八年《泾州志》吏役志记载:瓦云驿设驿丞一名,安定、瓦云两驿设驿马九十匹,马夫五十六名。瓦云驿于民国元年(1912年)奉令裁撤。

康熙《皇舆全览图》

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实测数据绘制的科学地图

飞云境内现存有南峪沟遗址、桃山咀遗址2处旧石器时期遗址,太平山遗址、东高寺遗址、庙滩遗址等8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还有七塚坳汉墓群、胡同里汉墓2处古墓葬遗址;以及桥子沟窑址和清太平三官庙遗址。特别是在1985年12月在元朝村桥子沟发现的元代窑址,清理发现一对泰定元年(1324)年烧制的红陶鸱吻,宽75厘米,通高100.20厘米,厚15厘米,同时清理出大量瓦兽件。此对鸱吻造型相同,皆张口眦目,尾折而向上翘起,耳、鼻、牙、须、角、鳞雕刻极为精致,栩栩如生,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泾川县博物馆。“泾州八景”之一的“古柏垂青”在飞云东高寺。该寺院原名云寂寺,由唐代名次尉迟敬德监修,寺内一古柏直插云天,形如巨伞,四季常青,有数怀抱之粗。寺院于清同治年间损毁,苍柏于上世纪70年代被砍伐。

飞云南峪沟遗址

飞云东高寺遗址

飞云曾是历史上的古战场。唐天宝十四年(755),唐王朝发生安史之乱,遂调陇右、河西诸镇兵东征,西北空虚,吐蕃乘虚而入。大历七年(772),吐蕃侵犯边塞,侍中浑瑊会泾原节度使马璘讨逆于黄菩原(今飞云)。包括黄菩原在内的泾州大地,除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三年(768)6年间短暂失守外,其余一百多年均是唐王朝版图中最西的国防边陲,在固边保唐过程中功不可没。清同治八年(1869),清末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来甘处置“陕甘回变”,由于回变席卷整个西北,“平、庆、泾、固之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左公是年六月由陕西西进,驻节泾州瓦云驿,立大营于毛家坳(今毛家村),接总督印。左公在奏疏中也写道:“臣驻军泾州瓦云驿,地居庆阳、汧、陇之中,足资控制策应。” 在飞云驻军其间,左公派老弱军士垦荒种植;以耕牛、农具、种子赈救灾民;发五经书籍,兴养立教;掩埋尸骨,奠慰生灵等,又监修驿道,路旁植树,后人称“左公柳”,时至今日仍有少量“左公柳”矗立于道旁。泾川县博物馆现存有一幅左宗棠八尺对联书法作品,对联内容为“六义附墉蔚成大国,百家腾跃都入环中”,系该馆书画类珍贵藏品。

左宗棠八尺对联书法

泰定元年(1324)年红陶鸱吻

飞云还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46年,三五九旅在泾川县飞云镇西高寺村与国民党部展开激战,成为三五九旅在甘肃战场上的一场有名的战斗。是年7月,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1000余人在中原突围后,向陕甘宁边区转移,8月28到达飞云西高寺一带,遭遇国民党的三十六师八十四团堵截,经两小时激战,成功突围,次日在镇原屯字镇与解放军右翼兵团警备第三旅会师,31日到达陕甘宁边区。三五九旅突围返回边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围歼”我中原人民解放军的阴谋,打乱了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计划,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赢得了充分地备战准备,使革命斗争形势转危为安。1950年10月,我公安部门在飞云元朝西沟击毙称霸一方的反革命组织头目王浩勋,有效巩固了人民政权。

上世纪末,飞云人工造林、平田整地和小流域治理曾为全县表率;南峪村李家沟植树造林曾受到国务院表彰,获国务院“保塬固沟 发展生产”锦旗一面。进入新世纪,飞云继续发展林果产业,其中优质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5万亩,林果产业成为支撑乡域经济的“半壁河山”。

飞云社火很有特色,尤其是“武”社火程式演练、“芯子”表演独具魅力。“芯子”又叫亭子,即由踩跷把的成人在肩上或者胳膊上举着小孩进行表演,装扮巧妙,惊险刺激。表现内容多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曾多次赴平凉、新疆等地演出。

每逢正月十七日是飞云社火的集中表演日,早上七八点开始装扮,一直到天黑才表演完毕各自各家,所以当地把这一天的文化活动俗称为“黑十七”,是飞云独有的文化现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