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评论|观点 >> 正文内容

“天价彩礼”背景下的畸形婚恋

2017年03月13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下聘,是从古流传下来的婚俗,一般在“六礼”的“纳征”这个程序进行,男方会根据当地习俗,给女方家里赠送成双成对的几样礼品。

现代人追求简约,把这些繁琐的东西能省略的基本都省略了。但有一样东西绝不能省略——那就是彩礼,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聘礼。

彩礼这事,要说也的确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毕竟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父母拉扯,照料吃穿,供读书等等,都是要付出很多努力,不容易;一旦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了。要是嫁得远,除了逢年过节转转娘家,见女儿个面都难。女方父母适当要一点钱补偿家用,用以养老,这也合情合理。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进入上世纪以来,彩礼开始以远超GDP增速的速度节节高攀。2月2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将之归结为男女性别比失调,女孩减少。物以稀为贵,这也符合经济规律。

在陇东地区的很多农村,一个适婚男青年结婚,保守、粗略地算一笔账:彩礼16万元、修建和装修房屋15万元、购买家电1万元、“三金”1万元、结婚衣服1万元,婚礼所需的宴席、车辆、红包等2万元。无论怎么节约,没有30万元,就不敢打结婚的主意。高额彩礼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逐渐扭曲了正常的婚恋家庭观念,导致出许多人间悲剧。

专职媒人,按彩礼金额提成。在上世纪末,农村传统,男女结婚以后,给辛苦跑路的媒人送一双鞋(根据条件,有的手工布鞋,有的皮鞋),后来逐渐提高为附带烟酒糖茶,再后来高档衣服一套。现在更省事,收益也更高;媒人一般按照双方最后达成的彩礼金额提取5%—10%的报酬,一些男方条件差、年龄大的“困难户”,份额还会更高。

这些媒人常年走乡串户,重点任务就是搜罗各种信息,“某家有女初长成”、“某家男儿要娶亲”,乃至详细到男女双方的基本情况、条件、要求等等。一般情况,越是掌握这种“珍贵情报”越多的媒人,就越受欢迎,在行业内地位、报酬越高。一个从业10年以上的媒人,每年通过说合婚姻、协商彩礼,轻松收入10万元并不困难。

相亲恋爱,更像是藏品拍卖会。情投意合,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这已成为文学现象而非现实。很多年轻女子,择偶标准的重点并不是人本身,而是房子、车子、票子,在众多的求偶者中以“数据模型”决定终身。有网曝某女人一天时间接待相亲100多次,比皇帝“翻牌子”还累。

也有极个别情投意合的恋人,因为对方难以支付高额彩礼而“棒打鸳鸯”,留下遗憾。但更多婚恋更倾向于用彩礼多寡衡量爱情浓度,用家底厚薄评价幸福指数。

彩礼起步,家长必须互相攀比。女方长相、学历等等,都是在商议彩礼的谈判桌上必须考虑的筹码。特别是同村、同乡之间的攀比,成为助推彩礼步步攀高的心理因素。一个女子要是彩礼要的低,女子本人及其家长就会感觉非常没有面子,甚至有人前抬不起头的想法。

长相好的、读书多的、有技术的肯定要价更高一些。彩礼要得高,相应女方陪嫁也就丰厚,对男女双方而言,似乎是一个互惠有利的事情。

娶妻生子,从此摇身成婚奴。对于很多农村人,至少30万的娶妻成本,意味着一个家庭十年左右的纯收入。不少男青年刚度完蜜月,就比翼双飞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程。外出打工的夫妻,一般三四年时间不敢也没有精力生育孩子,辛苦赚钱偿还结婚欠的债。如果遇到这样的妻子,对于男方是莫大的福气。很多女孩如果听说男方借债结婚的想法,多数会选择结束关系。

也有人不愿意随丈夫外出劳作,选择待在家里。留守妇女,异地相思,又给常常给婚姻关系埋下了“地雷”。

婚内生活,就算是苦酒也得咽。即使有高彩礼的背景,绝大多数女子都能秉持传统的家庭伦常和品质,为人妇、为人媳、为人母,夫妻和睦,孝敬双亲,爱护子女,操持家业。

但在农村,一些女子行为乖张,甚至违背基本的家庭道德的已不鲜见。一些女子进了夫家门就把自己当公主,好吃懒做,还要样样选好的,使不得、说不得,更别说传闻中的打骂了。有的甚至打骂公婆,虐待家人,毫无顾忌地搞婚外恋。

根据现行法律,对于彩礼的退还有期限,也有比例,彩礼之外的其他结婚成本很难获得法律保护和补偿。很多人抱着“不顾惜人也要顾惜钱”的心理,面对反常、不端不敢怒、不敢言,牙齿打掉往肚子里吞。因为离婚,就意味着一大笔钱打了水漂。即便如此奉承,并不见得这样的婚姻就能维持。有的女人如果不满婚姻,只需一张车票,男方就会人财两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