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西王母与西貘

2015年05月21日 来源:中華文化論壇 点击数:

  神仙考论中缺不了作为神人的西王母,因为她是女仙之祖,“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她所住的昆仑山是神仙的始源地,又是“黄帝”所居。黄帝与神仙是土生土长的道教根本,山原神仙出自昆仑,海上神山亦被昆仑之名。在编述此题时深感识见浅薄,资料未能精纯,仅勉辑诸目于次:

  一、西王母之邦乃部族国外,一称“西膜”。

  汉初集先秦事物之《尔雅》以“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大戴礼》以“舜时西王母獻白玉琯。”《穆天子传》言“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汉武帝内传》述汉武帝受经于西王母,完全构成了一部道教传经仪式典籍。《尚书帝验期》曰:“王母之国在西荒。昔茅盈、王褒、张道陵,泊九圣七真(道教最高的三清六辅与三清四御),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陵之阙焉。”(图书集成神异典引)西王母之国是道经所出,有如印度为佛经所出。黄帝与西王膜同在昆仑山,则其书当与中国方块字有关,应是汉字系统,中原汉族人乃能受其经传。中国方块字在秦统一文字前,各地区邦国多异体。现存勾嵝碑、三皇文、巴蜀方块字(四川战国铜兵上),道书中的天书云篆等方块字今多不识。

  西王母之国或作为仙人之西王母,至少存在有三种情况:(此与“昆仑山”情况同。)

  ①历史传说之西王母:除前举诸书外,学者多有云来自西南亚两河流域之巴比仑。30年代有“黄帝”源自巴比仑,巴比仑即昆仑之说。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亦说为加勒底国(公元前10至7世纪)之月神。郭沫若《释干支》亦指出夏商天文来自巴比仑星座,夏人驺虞即白虎实由参星之巴比仑名称;商人名殷实蝎星之巴比仑名称汉写。这应是传说或忆古。周初的西王母,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指在今新疆范围内,即《汉书‧西域传》之南道。但论其种族则引刘师培说:巴比仑古名samas或为西膜之对音。西膜即白色的塞米人(semitic),即闪族(sem);不是塞种(释迦种saka)。

  ②道教神仙之金母当由部族女王神化。

  ③周穆王所到的西王母部族又叫西膜,似在当时“八骏”马可到之处(还得需有可走马之路道)。若远至帕米里高源或里海,似不可能。若穆王与武帝所到西王母之邦,不是神话虚构。由周秦汉交通工具(马)看来,应是黄河源昆仑山原。应在今四川、青海、甘肃边境地区。必需具备A此邦有农牧业可以生活。B马路可通达。C语言文字可通或可译。D互相交换品的“商品”应可负载运输。E友好或婚戚。

  在时间进程上,从黄帝、舜、崇伯禹、穆王、武帝……经历约三千年的时间。西王母译写为貘、獏、嫫母、崇、濁、蒙、岷,地望当亦有自西而来的移徒。部族必有通婚对象,除部落或部族内的昭穆(白黑)二分制外。长期随畜转流中,山源火耕农业中,商业交换物品中,随时都可能有新族异族的婚姻与掠夺。在后来称蒙山西陵氏、大月氏、大菀……。同居在昆仑山原(秦汉在巴颜喀喇山东支)的西王貘似为闪米人,轩辕氏似为黄种人。此黄帝,西貘本系黄白两种族,但文化逐渐混而为一。西王母之姓或姓何,姓緱,但其部子孙多用“王”氏,王远与王母之诸女皆王氏。印度的释迦族是塞种(saka),不是闪米种(semites)释迦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为月氏迫逐,遂往葱岭南奔。释迦乃印度的塞西欧国家安人(费尔干人),是黄种人居印度者。释迦种与印度雅利安(白种),荼罗维荼(棕种)不同种,文化亦异。青海省有比摩寺(彝人称法师为笔母),传为老君化胡之庙,至今尚存。塞种(saka)是突厥系民族,欧州白种人称塞为“斯基泰”(Scythai),与匈奴、鲜、同系。斯基泰文化在云南石寨山,在四川三星堆(商周)与巴蜀文化(周秦)中皆有表徵。“西南夷”的昆明、徒、笮、冉陇、白马,及蜀山氏、蒙(貘)山,乃至蚕丛、鱼凫、杜宇等氐、羌系中包含着许多民族。黄帝华夏族(后称汉族)的先民氐(狄、姬),羌(戎、姜)也是召穆制婚姻两姓合成。由姓转氏还经历了母系父系的转化。李耳与释迦都出于猃狁、斯基泰而为华夏文化同根之华果。

  宋‧罗泌《路史》论西王母:“西方昬荒之国也。献舜白玉琯及益地图。《世本》:献白玉环、玉佩。《集仙录》:黄帝在位,西王母使乘白鹿授地图。舜在位使献白玉环及益地图。遂广九州为十二。复献白玉之琯以和八风。《竹书》:西王母来宾。特不过西戎尔。”

  清‧赵翼《陔余丛考》论西王母:“哀帝时,相传西王母行筹,西入关至京师,会聚祀西王母。《晋书》张轨传,酒泉太守马笈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此山。宜立西王母祠。中有圆石神图,命张穆作赋。《史记》条支国有弱水西王母。《后汉书》大秦国传或云其国西有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北史》大秦国有西王母山,玉为堂室。”除以上各个王母祠外,陕西省泾川县有王母宫(见《中国道教》91年3期〈西王母与泾川回山〉)。这些西王母祠正是汉朝西王母部族所在,其地在川、青、甘边境黄河曲附近,积石山、西倾山、秦岭番冢山之区。

  二、西王母(貘)部的神秘化内含分析

  《穆天子传》经多人研究皆远至中亚或帕米尔高原。至九十年代郑杰文《穆天子传通解》学博且精,结论亦在西域。第142页已经提出交通、粮食供应、运输等问题。但仍严谨地作出了通解与地名考证。穆王是“周穆王”吗?穆王的军队商旅可能在大队缁重运输经历绝岭沙漠吗?这是一个具体时间、具体旅行的具体疑问。我认为谜底是古人“纪实文学”创造:溶生活现实与文艺加工及幻想于一炉。

  ①和许多神妖小说一样,如像是园艺家加工的植物造型或盆景,它们是真的花木。《穆天子传》和《山海经》是战国时编辑的两部综和性丛书。立足于中原文化基础上整理了边疆多民族的传说、神话、历史。哲学慨念上正统化,记载叙述上中原化,人物释译上“汉”化。尽量“为我所用”而改编改写(又错简、错解)。“穆天子”是“黑王”,他可能是生于“崇”(蜀山)的崇禹,学(养)于“西王国”的夏禹。也可能是古蜀王国之“穆”王。盛姬之国唯见于此,这是蜀山“成都𢧑天山”的“成侯之国”。见于中原史中仅此一见。《穆传》是系统改编。《山海经》系统编为楚国的《五藏山经》外,还有巴巫的《大荒经》,蜀巫的《海内经》,和补辑的《海内经》。两书皆巫史实记的中原节译。

  ②“送魂经”式的改编。西南民族的《送魂经》是巫师作法把灵魂送回始祖的山神去。一站一驿一山一川云路清楚,是“来龙去脉”的回颂与讲述。《穆传》取蜀人魂归“天彭门”的唸颂结构,记录了蜀王西境的交往部族,再美化神话安接于“(周)穆王西征”上。于是成为与《山海经》比美的“纪实”文学。所以大可不管地面道路驿马的人间事,而成了“天路历程”。但地上的部族却是古记古族古神话传说的现实;只是远古长期事实浓缩于颂念短时之中。《穆传》中保留的特殊文字正同似于“岣嵝禹碑”、“巴蜀《三皇文》”、和在战国铜戈上所见的“巴蜀方块文字”。

  ③送魂由天上云路逾送逾远。“西王母部”经历两千年则由“巴比仑”向东,越来越近。由闪米白种婚变为杂交优势的高鼻深目黄肤人。文化亦演变为杂交优势的“龙虎文化”。汉武帝所拜见的西王母已经语文相同而传经于汉帝了。当然蜀国西山的“巴蜀方块字”是地区性的文字,蜀人不晓中原文字,中原人也难解禹碑与《三皇文》。“西王母”这一文化民族并非种族,而是参加中华文化的西蜀“昆仑”文化部族,同时也是被江河中原文化溶合的边疆文化的精华之一。道教是民族文化精华之一,也是由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方术”结晶体。

  以上①现实地上加神话天路的志怪合成。②送魂云路逾送逾远直到向往的神山。③昆仑山越追越远(因实无此神山,昆仑即须弥即巴比仑)。西王部越迁越近(终在文山即岷山、蜀山)。此三点在时间与空间中交互变化,由古巫(方士)诵唱而形成文字成为奇书。汉族与同血缘的兄弟民族、异血缘的少数民族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汉族本身也是多源的文化民族。

  魏晋人编撰的《汉武帝内传》已完全是降神的道教坛场法事,但《五岳真形图》、《灵飞六甲十二事》系之于西王母与上元太真王夫人是与岷山丹法大有关系的。出于峨眉或嵩山的《三皇经》;太真王夫人弟子马鸣生,皆为清城神仙都会(岷山、蜀山)的仙缘道统。《内传》详记了授经仪式的程序和词章,道教传授经文与讲授口诀并重的显密传法也明确记载。汉晋时西王母已完全用汉语作歌,不用翻译。王母侍女田四飞答歌:‘晨登太霞宫,挹此八玉兰,夕入玄元阙,采蕊掇琅玕’。文学与哲学丹法皆与陶弘景《真诰》中仙歌同。如卷三‘龙胎婴尔形,八琼回素旦,琅华繁玉宫,绮葩凌岩粲。’卷四‘晨风鼓丹霞,朱烟洒金庭,绿蕊粲元峰,紫花崖下生’。西王母传于汉武帝的两部仙经,涉及上清派许多名人。栾巴、封君达、左元放、葛孝先、李少君皆与蜀山有关。

  三、黄帝与炎帝的昆仑山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黄帝死、葬桥山。《山海经》以轩辕之国在昆仑山,在穷山之南。穷山即《天问》“阻穷西征”中崇伯生崇禹,求助于山南巫咸以再生的蜀山(今邛崃山西北段)。轩辕之丘北700里。

  芨鸠之山是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娲)之居。蚩尤自羊水(姜水)登九淖伐空桑即黄帝所居之穷山、所葬之娇山(邛山)。

  《册府元龟》云:炎帝神农氏(烈山氏或即丽轩)姜姓,母曰任已有蟜氏妇女。《史记·三皇本纪》作“母曰女登(乔?)有娲氏之女”。可知黄帝与炎帝婚姻的两半族,即姬姜(氐羌)结团。有乔氏即女娲,即管日月运行(天文台)的女和月母。《史记·赵世家》索隐引谯周云:“余尝闻之代俗(赵、中山)以东西阴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由此知“羲和与常仪”亦即神话中的女娲与伏羲。后所谓西王母与东王公。实由炎黄(姜姬)演化而出。河北省古之中山国,赵国、皆有丽轩女、鲜虞(释迦塞种)神话。

  《大荒西经》所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都广之野。”有灵山(巫山),十巫及百药爰在。有西王母之山,有女子之国,轩辕之国,昆仑之丘。还有天文观象台多处。有“鱼妇”(鱼凫),鸀鸟(魁雀、离堆)。“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棲为吉”。显然皆指岷江上游山原,在今川青甘三省边境。又在常羊山后第三条云“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即钟山、历山、崇山、蜀山)克之。《史记·秦本记》申侯所言“昔我郦山之女为胥轩妻,子中潏,保西垂”。“张掖郡有骊轩。”(汉书地理志)正是西王母部居地。轩辕之国在岷山之南,当即俄洛白马氐与嘉戎之居,今汶川、茂县皆黄帝故国。故其子可降居江水、汦水、诺水(黑水)。西王母即俄洛女王(古巴蜀之后多为女王),舜时之西王母、唐武曌时之哥邻,果洛,哥鄰,昆仑译音之异写。河北定县古有鲜虞为白狄之国,祈姓(氐羌乞姓实即允姓之奸、为斯基泰种)。后改名“中山”,为赵所灭。“中山”即“中人”或賨人,即道教之“种民”。中山出土文物多似蜀物,盖其先源同一种民文化。道教之“肇处河源”盖指昆仑山的西貘文化。河北中牟县亦即中人县,后藏人“古宗”即汤所代之。黄河河曲南山河谷的炎黄及今之彝族,当与中亚白种有所融合并文化互相渗透。

  四、西王母形象与其神格之演变

  中国史中传说几千年的西王母,最初或与中亚巴比仑有关,有闪米(semitic,semi)人的文化因素。塞种(saka释迦)即印度的“塞西安人”,或译为“费尔干”,是敦煌以西的黄种人。《广宏明集》卷七“塞种本允姓之戎,世居敦湟,为月氏迫逐,遂往葱岭南奔。又谓之悬度、贤豆、身毒、天竺。”(荀济〈论佛表〉)塞种是突厥系民族,欧州人称之为“斯基泰”。实即“西伯利亚”、师比、“鲜卑”,与匈奴同系,与月氏等通婚。西南夷的昆明、徒(嶲)、笮、邛、冉陇、白马、髦牛等氐羌(姬姜)系民族,与匈奴、月氐通婚而有血缘关系,成为汉族的兄弟民族,成为中华民族。西域史上的民族是与史地上的西王母有关的。如鄯善为巴比仑移民,巴比仑古名samas(西貘)。马居即马耆即义渠,初在武威以东。禺知即禺氏即月氏,初居张掖武威(凉州)。大宛即大王母,王母寡亦宛族。道书以西王母名婉妗,《大荒东经》“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鵷。乃虞夏双了星之辰星为马(吉量)为“白虎”;殷商天蝎星之参星为蝎为龙(仰韶文化陶瓶上画有蝎龙);皆与西亚天文有关联(郭沫若学刊1993年二期)。所以西王母这一半人半神的昆仑神仙主角,是上古史和道教史很值得探索与溯源的关键问题。

  战国时或前此的西王母形象是“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大荒西经)。“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额上饰“方胜”玉牌)。是司天之厉(厉)及五残。”(西山经)她很像异族可怕形象的鬼(羌)类。神“陆吾”,开明兽等在丑(丑)视的情况下,连族名也丑化了(如玁狁)。今存甘肃泾川县回山所刻摩崖造像“回中降西王母造”可见其原貌。(长7米,高3米。造像时代不详)。

  颛顼,为西北羌戎之上帝。《海内经》(古蜀国历史资料辑编)“伯夷父(颛顼之师)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生氐羌。氐羌乞姓。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这当是穆王(黑王)之国(大幽之国)。应在蜀山岷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已是友好邻部。尧、舜、夏皆通好往来,“禹学于西王国”(荀子大略篇)不仅友好,禹养于舅家,母系“崇”即西王母。黄帝次妃貘母即西膜,西膜、西陵缧祖之上系是女和月母,则与女娲对婚之伏羲亦即黄帝之先系。此实为伏羲之虎族与女娲龙族之合婚集团。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铜镜上表现之西王母是坐在龙虎座上的神母,配有她的侍从。

  汉代画像中“西王母”与“伏牺女娲”的图像太多了,今摘西王母画像两例①胡亮〈大邑县董场乡残画像砖墓拾粹〉(成都文物90年四期)简摘:​

  A神荼、郁垒所骑神马名吉量,亦作吉良、乘黄、腾黄。这种犬戎国“缟身”(白色),即春秋时之麒麟,战国后意译不准确之“白𩡫(ㄈㄢˋ)”(后写为白虎、白狐、开明兽)。《六韬》名“鸡斯之乘”(斯基泰人所骑神兽)。​

  B西王母戴胜。《艺文类聚》卷四引《典戒》“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砖上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妇女形像。《焦氏易林》“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人所使。西见王母,不忧不殆。”两侧各有一双髻妙女,肩生羽翼。一女持灵芝,一女执嘉禾,是为西王母取食的两青岛(即青腰玉女又称女青)。砖下部有:天禄(鹿),蟾蜍(头上有双角),扶灵寿杖的求仙药老人与五株灵芝,三足鸟(日中金乌),捣药玉免(月中玉兔),九尾狐。​

  C天彭阙即天门,两侧各有一蛇身人首像,是伏牺与女娲。阙上中立一人首鸟身的神鸟人。西王母居人鸟山;汉摇钱树(实为桃都神树之桃变为钱)顶立九尾凤;大概西王嫫是鸟族下龙虎两分族。②干树德〈东汉崖墓石棺上的西王母像〉(四川文物92年五期)。

  A此石棺出土于彭山县双河乡河心岛上,现置于乐山崖墓博物馆。B画面中间偏左是端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左侧为三足鸟和九尾狐,右侧灵蟾一,玉免二(指画面坐吹箫与弹七弦琴人物,以双髻为兔耳)。求药人一。这是东汉人的概念。C玉兔可能与仙药关系密切,在画像砖上是兔形持药或捣药。在彭山石棺上是吹箫弹琴的秦乐人。月中兔捣药与箫琴当具有内丹采药的寓意。D祐按此石棺另一面为双阙在长方条的两端,而阙中上下分列四神兽:上左神虎,上右为神马与树(树下有伺马人),下左为鹿,下右为凤。不见龙与龟蛇,当是西山蜀岷的开明、吉量、麒麟、凤凰,而前三者实一物之演化。知昆仑与蜀山岷江同一文化。

  道教的西王母成为一特殊女神,有她的族源与文化渊源。《海内经》(古蜀国地志)说“流沙之西有鸟山。三水出焉(蜀山三江口灌口、关口、瀑口)。爰有黃金、璿瑰、丹貨(沙)、銀鐵,皆流於此中。……有监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史记·秦本纪》:大费生二子,一曰大廉,实鸟俗氏。”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此与秦人所传骊軒女王有关。故西王母亦居“人鸟山”(人鸟山图有两种,其一白空恰是虎形)。《云笈七籖》卷80〈玄览人鸟山图〉“太上曰:人鸟山之形质,是天地人之生根,元气之所因,妙化之所用。圣真求其域,仙灵仰其神,敬而事之,存而念之,受而带之,精而行之,和而密之,无敢懈怠。三气调均,生身赤子为道种民。其山之上元始天王所居,其山之下众圣仙真所处。其山之气生五色之水,名反魂,流液成脂名震檀之香。西王母初学道,诣元始天王,三千道成德就,应还昆仑之山。临去辞元始天王,共刻铭人鸟山上。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图画山形佩于肘。天帝写空中之书以附人鸟之体,百年一出以传真人。道士有此山形及书文备者便得仙度世,游宴昆仑。……同志者还房进胙,不得妄与非法之人。夫妻接待,皆同此法,不同不得交会。……游行山泽,威制五岳、三河、四海、八溟、九地。一切神灵奉迎拜谒。切德流布,五年、七年、不过九年,超登三清矣。”

  《道藏》6册696页有〈玄览人鸟山图〉文多一段云:“太上玉晨大道君曰:人鸟山名甚多。或名须弥山、玄圃山、大地金根山、本无玄妙山、元炁宝同山、神玄七变七转观天山,一山七名,总号玄览……山中自然有金液还丹,七宝灵香。山外空虚之字,诵之在心,诀在师口。”此册44页中“鸟母持瓶,召摄六酆。”786页上“王方平为上相,治月氏国人鸟山。”提到人地线索。

  道教的西灵金母又名玉华灵妃、太玄炁母。名“九灵太妙阴阳化生万道元母高皇帝尊。”“太虚九光曰玉龟台金母元君”乃长生大帝之圣母。生八子,长生大帝乃长子,一身三名:南极长生大帝,太阳九龙扶桑日宫大帝,高上冲霄玉清王。世所称“九天玄女”或即“太玄炁母”之化身,又称“玄母”。故玄母化形为人头鸟身或凤身麟头,元始皇上人则化形一身九头。若见龙头凤身之人,或一鸟九头,此则元始天王下降兆身,道欲成也。昆仑山即人鸟山或灵鸟山,鸟母即西王母。山上有紫燕、凤鸾、白雀、鵾鶚、鵾鸡、灵鹄、赤鸟、青鹊。《洞真八素真经》曰:“八素飞精,二景玉文,生于空洞之中,明于龟山之颠,玄圃之上,积石之阴”。则灵宝、上清经皆由西王母传出。“上清总真主录南极长生司命君”姓王讳改生字易度。则王母之子姓王。从王母降于茅盈之室的南岳真人,赤松,西城王君,方诸葛青童都可能是王母的儿子或徒儿。《道藏》广字一云“紫微夫人姓王讳清娥字愈音,是西王母第二十四女。”《真诰》“阿母第十三女王媚兰。”上元王夫人,南极王夫人皆姓王。故木公亦号“王公”。西王母姓緱姓阿姓杨姓回,王公不书姓。《道迹经》云:“老子西过大龟之山,见太真王母食玉文之棗,又食碧桃紫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