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吕军强:王万清大义了结"拔洋杆"奇案

2015年05月2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清政府在甘肃省会兰州设立电报局,积极督工架设线路。十月,东起西安、西至肃州(酒泉),全长2900余里的电线架设完成,计耗工料银二十万两。自此,平凉开始办理电报通信业务,并以人工通报方式与兰州、西安通信。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由于甘肃地处边陲,人们对此新奇事物感觉神秘,称电线杆为"洋杆",而多存有戒心。光绪十八年春,陇东一带久旱不雨,有人认为干旱皆因电报线路之"洋杆"而起,"阳就是太阳,天上无云彩;干就是干旱,地上不见雨",难怪自从栽上了洋杆,就一直大旱,从此庄稼只长"杆"而不结"穗"矣!此谣传不胫而走,引起人们极大恐惶与激愤,遂酿成一场拔除电杆的自发暴力行动。乡民们私下相约,于二月二十六日夜从泾川窑店起手,见电报线路杆子齐拔,见电报线路铁丝齐割,一时随声附和者数百人。至三月二日,"自泾州至平凉境电杆均被砍伐"。"次日又拔到安国镇一带,三百余里电杆数日间全部拔毁。"电杆除焚毁少部分外,绝大部分被掩埋,电线被盘起来丢在废井、古窖内。

  事发后,泾州知州贾勋惊恐万状,逐级上报。朝廷大为震怒,立即饬令陕甘两省大员彻查严办,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一时间,州、县衙役倾巢出动,乡约、地保一齐参与,到处抓人、打人,抓捕来的人押满了所有的监狱,有些人脱逃,就株连家属、亲友,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百业停歇,怨声载道。经过几昼夜的酷刑拷问,电杆电线绝大部分被收回。当时的泾州知州贾勋,以为"风气未开,愚民可悯",不忍广张法网,株连众多百姓。但办案的大员并不就此罢手,决定要追查出肇事的主谋者和领头人。

  有一天,泾州州衙大堂上摆满了刑具,如狼似虎的衙役排立两边,鞫讯大员又在逐一提取被关押者并酷刑逼问。这时,突然听到一声断喝:"放了其他乡亲,承头人(泾川方言,即领头人)就是我!"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络腮白须,面容清癯的老人在衙役的推拥下走了进来,接着,慷慨陈词,将煽动纠集之责,全由自己承担。知州贾勋和鞫讯大员虽然怀疑王万清是代众受过,但苦于审讯不出主谋者,交不了差,就只好将错就错,定其为主犯,判处死刑。

  在定案上报朝廷之前,知州贾勋又私下审讯了王万清,当了解到王万清不忍众乡亲受罪、甘冒斧钺之诛以了结此事的决心后,禁不住潸然泪下。他对王万清说:"你已垂老,可肩此任,如有不测,你之身后,我当照料。"

  后来朝廷核准王万清斩刑,释放了其他被捕的人。行刑的那天,泾州城充耳都是哭泣悲号之声。事后,百姓向知州申请给王万清修建祠堂,以表示救命之德。知州贾勋也被王万清的大义所感动,准许了民众的要求。大家出资出力,一座"王公祠"就很快建成了,里面彩塑了王万清真人大小的正面坐像,逢年过节前去焚香的人很多。

  事后,陕甘总督杨昌浚上奏朝廷,将泾州知州贾勋给予"降一级留任"处分。

  王万清是窑店镇丰禾沟村人,当时七十多岁,为人正派,能说公断直,见义勇为,望重一方。这个祠堂一直保存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最后毁于"文革"。

  参考资料:

  何九如《王公祠》(2009年《泾川文史资料选辑》1--5合辑

  作者简介:吕军强,男,生于1985年11月28日,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至2014年先后工作于泾川县丰台乡人民政府、泾川大云寺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现工作于泾川县发改局(借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