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时事关注>周边新闻 >> 正文内容

—平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五

2013年05月18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近日召开的平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把平凉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品牌鲜明、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名市。”

  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梦想,同时也表达了市民的强烈愿望:平凉,应该是洋溢着活泼生动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应该是一座值得居住、能够享受到文化便利的城市,应该是一座让我们的灵魂和情感有归属感的城市。

   2013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承载平凉文化强势崛起的“文化名市”战略首开新篇,它不仅开启了平凉从文化资源大市迈向文化产业强市的一片天,还从根本上指明了未来平凉软实力建设民之所向。

  这一年,跨文化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强度史无前例,“一发而动全局”的效应在这座城市铺陈,其带来的革新和裂变,逐渐地影响平凉的方方面面。  

  居安思危:探求推动文化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平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个中心任务,就是借助平凉优势文化,振兴平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名市建设,助推转型跨越发展。

  说起平凉优势文化资源,我们有太多的骄傲———

  这里有旧石器时期人类头骨化石“泾川人头骨化石”出土地;有被誉为“甘肃文物之最”的佛骨舍利金银棺出土地、有大量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地;有古朴雄厚的平凉延恩寺塔、崆峒山凌空塔;有古朴庄严的泾川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华亭上关石窟寺、庄浪云崖寺等魏晋时期石窟群等。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轩辕黄帝在这里问道,周文王在这里演兵,秦皇汉武在这里巡游,大将蒙恬在这里戍边,三国马超在这里驻兵,前秦苻坚在这里攻城掠池,名将尉迟恭、郭子仪在这里运筹帷幄,夏主赫连定在这里称帝……这块土地上,还诞生了一位又一位英名远播、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魏晋时,有编著《针灸甲乙经》、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医学家皇甫谧;南宋时,有屡建奇功的抗金名将吴阶、吴璘;唐时,有出任大唐宰相、“牛李党争”中的焦点人物牛僧孺……

  千百年来,平凉作为丝绸古道的途经之地,既有结队商贾、征战将士和学者僧侣络绎不绝的盛况,还有像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无数仁人志士留下的业绩。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

  伴随强烈的文化自信,平凉更有深刻的文化自省。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平台,大力推动文化名市建设,正是一种文化清醒,一种文化奋进。

多年来,平凉一直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努力前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文化馆,让市民感受文化便利;创作的《皇甫谧》、《荷屋梦》等经典剧目,成就艺术传奇;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点燃人们的求知渴望……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市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地位不够相称,文化助推发展、富裕群众的作用不够明显,文物古迹保护管理不够到位,民俗文化传承体系不够完善。2011年,我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只有65.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7.4个百分点,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相差9.4个百分点。在全面小康6大类23项监测指标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现程度只有19.4%,与全省相差5.4个百分点,属于最弱的“短板”指标之一。

  面对文化困局,平凉迫切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撑;面对资源紧缺的严峻现实,从粗放型经济迈向集约型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平凉迫切需要文化产业的引领。

  清醒的判断,来自于强烈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探求推动平凉文化名市建设的突破口和跨越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传承创新:确定奋斗目标绘就发展蓝图  

   5月10日,平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召开。会议下发了《平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总体方案》(讨论稿),专题部署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标志着平凉文化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不仅是一次对接省委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平凉自今年启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后一次“承上启下”的战略部署。

  《总体方案》(讨论稿)确定了平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思路:落实“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任务,以县(区)为主体,集中实施“163”计划,即培育1个“龙头”———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6大区块,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在6县集中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区块;实施3项工程,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公共文化普惠共建工程、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统筹全市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文化胜地、生态宝地、养生福地、旅游名地。

  在确定的任务目标中,今年全面启动各项工作,在完成规划编制的同时,有序展开重点项目和基础建设;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十二五”规划文化项目全面建成,基本形成“龙头”带动、“六区”支撑的建设框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到2020年,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全覆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会上,市委书记陈伟阐释了文化名市建设思想的精髓和主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着眼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支持甘肃加快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我市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古老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财力的保障在会上被一再强调:要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这意味着,平凉将以前所未有的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华夏文明,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平凉文化资源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

  有梦才有希望。走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需要文化的推动。相信随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平凉的文化资源将得到充分地开掘与展示,最终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创新力和生产力,为平凉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使平凉展翅高飞,强劲崛起。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