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张怀群: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名尼净秀

2013年05月1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载入《高僧传》、《续高僧传》、《比丘尼传》的籍贯古泾州、安定郡的高僧和游僧有十多位,如释道温、释僧慧、释法安、释智有、释慧虔、竺佛念、悟空、僧肇等,现在特别要向你介绍的是尼净秀,俗姓梁,是南北朝时安定乌氏(今泾川)人,因为她出家前姓梁,是南北朝以前名气非常大的梁姓人,因而介绍她的《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成为当代中国梁姓考证其起源引用最多的权威文献。

  梁姓是古泾州大姓(梁、胡、席、吕等)之一,从东汉起,梁竦、梁纳、梁商、梁翼等都出入京城,多为皇亲国戚,仅梁商一门就有7个侯,3个皇后,6个贵人,两个大将军。梁芳、梁彦光、梁睿、梁茂、梁毗等任将军、刺史和受封爵位名载正史的梁氏有几十位。

  净秀是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名尼,她的特别贡献是把寺里尼服染成印度高僧的袈裟色,推进了我国历史上尼服制度的改革。这样一位名芳青史的名尼,当代太多的人却淡忘了她是籍贯泾川的俗姓梁的女子。

  刘宋南北朝之宋(南宋)、齐(南齐)、梁(南梁)称三朝,净秀出生在刘裕做皇帝的南宋,古称刘宋。南(南宋)共九任君,九帝,在公元420年至公元479年之间,立国60年,建都在建康(南京),疆域为江南、华南,亡于南齐。

  当时有个名尼叫业首,自从创建南京青园寺后,弘震佛法,道风整肃,受到了普天下的崇敬。业首弟子里有个名叫净秀的尼姑,侍奉师父,极其竭诚,同时勤修身业、语业、意业,丝毫不敢有所放松。佛门所说的身业,就是行为;所说的语业,就是言语;所说的意业,就是思想,三业包括一切身心活动。《大毗婆沙论》第一百十三卷说:“三业者,谓身业、语业、意业……若自性者,应唯一业,所谓语业,语即业故;若所依者,应一切业皆名身业,以三业皆依身故;若等起者,应一切业皆名意业,以三业皆是意等起故。”用现在的话来说,勤修身、语、意“三业”,就是行为端正,不走邪道;说话诚恳,不谎言,不两面三刀,不挑拨离间;思想清纯,不想入非非,不杂念丛生。从理论上看,“三业”并不复杂,可是要在实践上,尤其是长时期地处处提醒约束自己,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才对净秀在修持“三业”上的那份痴憨劲儿,表示了由衷的敬佩。

  净秀(公元418至506年),俗姓梁,安定乌氏(甘肃泾川)人。祖上曾经在东晋王朝做过不大不小的官。她们一家生活在国都南京。净秀从小聪明好学,心地善良,不肯随便伤害可爱的小生命。

   7岁那年,家里请来高僧开讲《大般涅槃经》,小净秀听得入神,从此开始对佛法产生兴趣。一天,高僧讲解《大般涅槃经》,当听“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檩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小净秀张大那对稚气明澈的大眼睛,早把经上的那几句话,一个字一个字地刻进心坎深处。

  从那天起,小净秀暗暗发誓,从此不再吃鱼吃肉,只吃蔬菜。一次,爹娘为她烧鱼烧肉,净秀装得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完全像平常一样,可是等到爹娘刚一转身,调皮的小净秀就把自己碗里的鱼肉,暗暗地给小狗小猫吃。

  几年以后,在爹娘同意下,小净秀在外国沙门普练那儿咨受五戒,在家学佛。这小净秀说到做到,对于所受五戒,每一条都做得很认真,生怕一放松而犯了戒。平时拜佛念经像模像样,完全不像个淘气的小孩。

   12岁时,小净秀感到在家学佛,不如出家来得彻底。当她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爹娘时,却遭到他们的反对。小净秀是个孝顺女儿,自然不忍违拗爹娘心意,只是继续做她的在家小居士。

  这时,随着年龄学问的渐渐增长,净秀已经能够写得一手好字了。一次邻女问她:“你写字时,最喜欢写点什么内容?”净秀不加思索地回答:“我最喜欢抄写佛经。”说完,搬出厚厚一堆手写经书,把个邻女看得惊叹好半天。

  在生活上,净秀非常俭约,除了长期蔬食,这时父母早已不再奈何她吃鱼吃肉了,并且不穿锦绣好衣,不涂脂抹粉,体现了一个在家佛教徒虔诚的修行实践。

  霎眼之间,净秀已经到了29岁。做爹娘的见女子誓不嫁人,韶华迅去,最后拗不过她,只好听从她的意愿。净秀见爹娘这时已经不再反对她出家为尼,于是谢过爹娘,离家出游,来到大名鼎鼎的青园寺,拜业首为师,剃度为尼。

  当时有个马先生,善察言观相,人家俗称他为“马神仙”,有先见之明。一次,当马先生无意看到净秀尼时,大惊道:“你这尼姑,将来一定降生到弥勒佛的兜率天宫。”

  后来净秀和另外两个女尼一起坐在佛殿念经,忽然莫名其妙地听到半空传来一阵阵黄牛吼叫般的声响,直把两个女尼吓得浑身冷汗,可是净秀却依然纹丝不动坐在原地,好像根本没事发生那样。

  一会儿后,天色渐渐暗黑下来,夜幕降临,净秀回到屋里拿烛。等到拿好蜡烛回殿,刚一踏上殿阶,就听到半空有人说道:“净秀禅师回殿,各位尼众让路。”

  一次,净秀和各女尼共同坐禅,有个尼姑坐禅坐到一半,昏昏沉沉睡了过去。在睡眠中,那尼看到有个怪人,把头拄在屋壁上对她说:“不要打鼾,惊了净秀。”

  类似这样有趣的异兆和传闻,后来愈来愈多。有次,净秀想请晖法师开讲《十诵律》,因为只有千钱,怕办不成事。入夜,净秀倦极入睡,只见鸦鹊、鸜鹆、麻雀,各自乘着大大小小的鸟形车子,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定要为你把讲律的事办成。”第二天醒来,忽然一下来了七十多个施主,彼此抢着施舍设供。就这样,聘请晖法讲《十诵律》的事,一下子就办成了。

  隔了一阵子,净秀又请法颖律师再次开讲《十诵律》。开题那天,澡罐里的水忽然透出阵阵奇香。不过,尴尬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当法颖律师登上讲座,等了半天,当堂尼众,除了净秀一人,就是没人前来听讲。净秀好腼腆,起身问道:“现在只有你我两人,是不是犯了男女独身相处的戒条?”法颖答道:“我讲你听,不犯戒律。”净秀这才放下心来,可见他平时进止俯仰,必遵律范的风格。

  那时寺里各位,好多不守戒律,净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禁自我检查道:“洪徽未远,灵绪稍聩,要是不严以律己,怎能带动其他各尼,同登彼岸?”于是自我责罚,忏悔处罪。众尼看到净秀自责,大家都深感责任在自己,从此各自退思补过,寺园风气有了大的扭转。

  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律范清高的外国沙门求那跋摩来到京都,净秀再次在他那里受具足戒。受戒以后,净秀更加严于律己,整饬寺风,同时精勤修持,攻研禅默。

  孝武帝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八月,南昌公主和黄修仪发心,施给净秀宜知地一块,供她建造精舍,作为另开道场的修持场所。净秀获得施地,请人规划设计,亲自参加精舍的建造活动。当时净秀身穿麻衣,口吃藜藿,在艰苦的生活中和大家一起挖泥搬瓦,制龛造像。不久精舍建成,净秀和十多个尼众,搬住寺里,清一色地修习禅定,努力精进。

  刘宋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宋明帝敕赐净秀修禅的精舍,取名为“禅林寺”。这时,净秀又在寺里另建经台,同时亲手抄写了好多经书,积累资料。当时经书流传不多,全靠手写,净秀的这种功德,真是无量。经台造好不久,就出现了娑伽罗龙王兄弟的神迹,来此祝贺。

  在禅林寺的那些年月,净秀还率领寺里尼众,进行七日供养。供养期间,单膝着地,进行礼忏,同时收摄心念,集中思想。正在这时,净秀眼前飘然出现两个印度高僧,一个叫弥佉罗,另一个叫毗    罗。两人身上穿着熟透桑椹子颜色的袈裟。后来,净秀把寺里尼服染成印度高僧的袈裟色,推进了我国历史上尼服制度的改革。净秀尼接着又虔心礼敬,请阿耕达池五百罗汉,以及罽宾国五百罗汉,又请来京邑名僧大德,在禅林寺举行二日大会。大会的第二天,尼众们又看到一个印度僧人,于是上前询问:“法师从何而来?”印度僧答道:“我从罽宾国来,到这里已经有一年了。”众尼感到奇怪,叮嘱看门人密切观察,只见那僧从宋林门飘然而出,出门刚走到十几步,就忽然消失了。

  刘宋灭国,萧齐建国,齐国的文惠帝,竟陵文宣王都对她非常推崇,一年四季,供施不断。一个尼姑,能够受到上层统治阶级这样的敬奉,真可谓身价百倍。

  不久,南齐灭国,萧梁建国。梁武帝是个爱好佛法的皇帝,对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见多识广的名尼净秀更加优待。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净秀已经八十多岁,年老力衰,走不动路,梁武帝见她如此,下令特殊照顾,乘轿上殿,加以接见。

  天监五年六月十七日,净秀忽然感到心里闷乱,无法进食,病倒床上。

  六月十九日,彭城寺有个惠全法师,夜里做了个梦。梦见兜率天宫殿柱高擎,庄严辉煌,内有一尼,就是净秀。惠全看到净秀,非常高兴,就拜托说:“将来希望自己能够往生妙地,不要忘了前来接我。”净秀蛮有把握地说:“你法师是大丈夫,弘通经教,理应降生佛国。”

  一梦醒来,惠全听说净秀正在生病,前去探望,惠全对她讲了所做之梦。

  七月十三日,净秀恍惚之中,只见佛殿西面,半空当中,旛盖隐隐,器乐阵阵。

  到二十二日,净秀自知不久人世,让手下小尼通知知交僧尼,前来话别。

  又过了五天,这天正是七月二十七日,净秀病容惨淡,神情安详地对环侍身边的各位弟子说声:“现在,我就升往兜率天宫。”说完悄无声息,已经是入于涅槃了。这年,净秀八十九岁。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