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朝圣之旅》 >> 正文内容

卖馄饨的台湾老婆婆回山五趟的故事之后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10月11日上午,开幕式在逍遥楼三楼会议中心举行,浓重热烈。会议中心落成不久,无一根柱子的四方大厅,平顶上的华灯是近年时尚的灯具,很有时代气息,会场的桌椅崭新代表了当年的最高水平,有如和老板椅相同的高靠背,会场每人一张桌子和椅子都是胡桃木颜色,这是刚刚添置的。初进会场门,如进了刚刚启用的新居一样,富有富贵、辉煌、典雅的氛围。2005年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会标比过去年代里的会标宽一倍,白字红底,赫然入目,后幕上标着“甘肃泾川·2005·10·20”字样,比会标字还大。这大型字样实际代表这个时代开放、文明特征和论坛的时间、地点,泾川走向世界,就是无数次重复出现这些字样。泾川走向全岛同胞心中,就是要一次又一次强化,推广西王母文化品牌。

  吴光辉理事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就是他巨著的序言,开宗明义讲道家文化的精髓,台湾寺庙与民间信仰渊源和主题、传统仪规,实际上把论坛主题的话,把两岸不用沟通即自通的民间信仰现实,两岸老百姓的心声,用了不到五分钟即交代清楚了,我感觉大家对他言简意赅的讲话心领神会,理解了要领、本意。他的表述方式简洁明快,能启发大家从关键词的背后了解更丰富的信息内涵。

  黄雪香堂主走上讲坛,她身着一身黄色堂服,胸前戴着凤德玉宝殿的堂徽和论坛出席证。在场的大多数代表对她可谓熟悉,北京、兰州、西安来的代表一听是回屋的创建者,就不用介绍已一见如故。走上讲坛之前,她说:“哎呀,好紧张也!”引起大家会意一笑。她本是普普通通的城市妇女,是台湾民间普通女性的典型代表,并不为名扬天下,或出人头地,而是因信仰让她的人生更有历史味、学术味,更有定力和责任感。她组织了无数次数千人上万人的大型西王母文化活动,走遍了国内和岛内,也多次出国考察,但在如此高规格的学术论坛上讲演,可能次数不是很多,当她说出这纯朴的开场白,才更显示了西王母信众的朴实无华,其身份和言行折射着台湾普通妇女最现实的人文色彩,她的发言,通篇说着我们熟悉的话语,从1992年她在回山下祭王母拍到显圣照片之后,她成了西王母形象大使,但她从不张扬。她又讲到修葺回屋、保护摩崖石刻,风风雨雨十几年,昨天对台泾之旅的感情注入,未来怎样把朝圣之旅做大,把旅游做大,她得体而真挚的发言,博得阵阵掌声。会后是全体合影。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午宴后几乎未休息,在2号楼一楼会议室,台胞们集中坐在一起,即召开泾川·台湾西王母文化开发恳谈会,台胞们敞开肺腑,毫无顾忌,实话实说,把愿望和意见表达的毫无遮拦,无论表达方式之个性有多么突出,主题总是一致的,千山万水,千里迢迢,祭拜母娘,真不容易,但已走过这么多年,台泾之旅的成果却是惊人的,一定要珍惜、巩固。而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创造更多的互相见面、互相深层了解的机会。虽然民间信仰毫无差异,但因每个人的职业、经历、来泾川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差别的,台泾的风俗习惯和交往内容都有磨合的过程,比如有的同胞不熟悉国语,或者能听不能讲,满腹深情却不能表达,他的着急、压抑和期待,彼此一听便非常理解。这次恳谈会,面对面,无程式,话能长则长,能短则短,以能表达充分为准则,方言、口语、家里话、公开话、官话都讲,实际是心与心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对接,一家人、一个根的大主题已用这种别样的形式无遮无掩的交流了。

  四个团行程特紧,他们一旦从桃园机场登机启程,就争分夺秒,一个时辰实现十个时辰的效率,每一刻都是打印在册的,往返机票的时间是总调度,但组织者抓住时光,让台胞尽量满足朝圣的心愿。

  恳谈会后,即前往王母宫,信奉母娘的善信虔诚上香,各代表团分别在西王母大殿、东王宫大殿、三皇五帝殿前团体合影,又随意和本团的挚友、和大陆的学者、记者,大陆的泾川的人们又邀请台湾的朋友两人、三五人合影,合影用去近1个小时。在大殿院子里,不同职业的人尽情体验、感受西王母文化的神秘和现实。

  西王母大殿的壁画,把民族、神话、道教、民俗西王母的故事打乱重排,每一块都是一个经典故事。和真人大小相当的壁画人物,更直观更全面的演绎着西王母故事,这要比翻古籍、释古、看碑刻更直接更通俗,西王母文化元素的大普及,在此时找到了最合适的形式和窗口。泾川在人类文化和中国文化长廊中,如一扇窗口,从窗口一瞥可以窥见一方、一块文化风景,那就是西王母文化风景。文化又在不停流动、转旋,但窗口还是有局限的,你只能看到一个点。当你稍作深入研究,把头伸出窗外,一个扇形的中国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文艺风景线尽收眼底,从三皇五帝起至2005年,风景线上的无限风光都依次排列,前面是头,后面是尾,因为历史长河在日夜奔流,头又成了尾,尾却成了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你瞬间兴奋不已,因为你在泾川这个点上看见了一条线,中国文化线,又看到了面,整个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全貌。这种发现和感触,当下让你另眼相看泾川,这才重新认识了泾川的地理人文价值。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庙、一块宋碑,这里是世界之窗、中华之窗,它的地望与人望在升华,在增值,能为今天的、未来的人们提供可持续的、永远保持青春的文化元素。三皇殿、五帝殿把公认的历史常识再一次向人们展示,所有到现场的人得到的信息胜于在学府、在研究生书案上所得,如读了五车关于西王母的书。这一天的田野考察,全体代表经历了启蒙、入门、深研、深造的全过程。

  从西王母祖庙朝拜开始,台胞对各殿的各位人文先祖都是顶礼膜拜,道教信众在为五老之中的金母、木公进香,学者在缅怀人文女性始祖西王母,专家以活生态的历史、宗教、神话材料来采撷,当地老百姓和台湾部分代表更多是参与民俗事项活动,文化人士则寻找文化元素、艺术元素、写作素材、书画灵感。各取所需,正是泾川祖庙的魅力所在。

  吴光辉主动拿过别人手中的麦克,幽默地说着话,引得所有人开怀捧腹,在大家关注之中,他接着讲道教历史,把生僻的术语变成形象,又用故事来举例,让生疏此类知识的在场者等于接受了一次培训。各团已经分别合影,现在又以祖庙西王母大殿为背景、以东王宫大殿为背影,数团一起用每个人的照相机再合影。拿数字相机的人比上年明显多了,照相好不方便。

  乘车来到瑶池,在2004年修葺一新的月牙形瑶池旁,吴光辉又用麦克演讲,讲如何把瑶池神明请回瑶池,西王母神话在水中显现风采,吸引现代人的形式太多太多,要让古文化元素以生活化、生活气息异常浓厚的方式出现。这次来的台胞,都是首次进入瑶池,以四面风光、宫山晓钟、瑶池夜月亭、神泉、纸房湾田园、庵山、高峰寺、朝那山、广场为目标,几乎都摄入了镜头。

  回屋和王母宫石窟寺,是更具体的文化标本。大家先进入回屋,台阶和院子几无空隙,有的人还未踏上台阶,桃树枝叶已拂着人的肩膀,摄影和进香、祈祷,各取所爱。沿着北面甬道可进入王母宫石窟寺,观音菩萨眨眼,让心诚则灵的善信大开眼界。

  下一站是史金贵主持创建的田家沟风景区,AAA级设施和规模已基本建成,在沙滩浴场,人们寄情山水,吮吸天然氧吧之馈赠。土箭群是千百年水土流失的标本,让见惯了大海如砥的岛上的人首见黄土高原有如此起伏的造化,石头经火山作用可凝固成石林,黄土经水土流失竟留下土林,真是罕见的黄土高原景观。十几家媒体记者和台胞大多都举起手中的相机、摄像机,拍下这可与而不可求的眼福。从蒙古包、游艇池,到白杨林荫道上,大家兴之所至,毫无拘束的谈吐,

  深秋沉默不语的草木、山峦似在倾听。来到田园山庄接待中心,两岸男女不分年龄,争相打起乒乓球来。这心照不宣的规矩在拍子上体现,心有灵犀,你来我往,掌声和啧啧声、高叫声飞上天井。南面是一排窑洞,人们又开眼界,北面是贯通东西的两层青砖青瓦陇东风格楼房,古朴与传统之韵味极耐咀嚼。又有人提议,题词留念,文房四宝拿来摆在当院的大桌上,陶立璠教授题“天然氧吧”。杜斗城、吴光辉等十几人挥笔题词,又把大家的心境引入寂静无声之中。

  当晚,主办者组织了即兴、互动联欢晚会,温泉宾馆的姑娘们,表演传统看家节目《七仙女献寿》、《王母情》。古典服饰、头饰,色彩斑斓,舞姿迷人,轻盈如水,七仙女捧着仙桃出现,远古西王母神话情景在人们眼前成真,阵阵掌声表达心中挥之不去的艺术美感。这种感受使艺术化了的西王母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更为空灵,把女性之美、女性之美天然的原意在这县城里拂去尘封,没有学术和创作的雕琢痕迹,也没有包装过度,哗众取宠。

  刘宇翔身着一身中式白衣,边舞边唱,一曲台湾传统歌曲,把80年代从广播里听的极为熟悉的曲子,今天亲耳听他原唱,歌声把人的感情从海峡两岸连在一起,一家人,一家事,一家乡音,一家文化,家的归属感强烈地冲撞着人们的记忆。

  泾川县秦剧团原名角、现任王母宫石窟寺文管所副所长方锦兰主持联谊会,她只是号召、鼓动,没有事先排印好的节目单,只讲欢迎,但不知欢迎谁?有人要表演,小声告诉,她把表演者头衔告诉给大家。不深但很宽的舞台上,和大型的高规格晚会无两样的艺术享受让大家共享了。陶立璠教授讲起笑话,听者的笑声是最后发出的。他梳理了世界的、中国的民间文学,从50年代大学毕业,就以理论家眼光审视民间文学,最精彩的笑话在他胸中汹涌,只用讲一下,就讲出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奥妙。他还放开歌喉,把作家、民俗学家的文化积淀,一生在世界各地见到的大场面对他的熏陶全部张扬开来。

  柯杨教授把花儿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水平的台阶。对花儿他再也熟悉不过,他一腔开启,把人带入西部辽远静谧的一隅,又柔情如水,旋律欢快,他还唱了甘肃少数民族歌曲。学者即兴,是把最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之音唱出来,让远在海岛之上、和大海相伴的闽南柔软唱腔与西部的高亢长音作了强烈比较,这就是地方的,也是世界的,土的才是洋的,传统的才是最现代的现场解释。艺术不仅仅是流行音乐,交响乐,主题曲,还是鲜活的原生态的民间文化,劳动人民的天赋,经一代代提炼分拣之后,留下来的才是品牌,是最有生命力的。江山易改,山河也在变,农村就地城市化,现在人们每年的工资等于70年代末100年的工资,变化如此之大,但花儿、民歌只字不改,却新鲜如初。

  每个人都是演员,歌唱家,都有表演的本能和天赋,无论今生做着书案的、讲坛的、办公桌的、设计图纸的、社会事务的、经济数字的、企业管理的、农民工的营生,其实都有表演天赋。几位教授的演出,让彼此熟悉的朋友都大吃一惊,哎呀,教授的歌唱得如此之好,动作有艺术院校毕业之功底。真没想到,平时看他们严谨、威严,原来如此平易近人。

  泾川秦剧团的台柱子在不留意之际,已支撑停当眼皮影戏的帐子,白色,薄的透亮,灯光在后亮起,古意扑面,XXXX揭开他的箱子,在帐后一招一式地耍起手腕上的功夫。传统秦腔剧目中的精华折子戏,台柱子们烂熟于胸,他们急切地把陇东地方文化精华面对面送给海峡那边的同胞共享。文武场面在亮子的一角摆开,秦剧团唱大净的女子30几岁,看不见她的人影,但声音之深厚似能穿透大庭的顶子。不熟悉秦腔的人,肯定以为是五十多岁的胖而高大的男子在吼,实际她是个小女子,在帐后看她的太阳穴血管都爆起了,满脸通红,汗水把面部滋润得放光,浑身的气与力、生命的全部信息都欲爆发出来,真让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她是唱包文丞主持正义的一段唱词,字正腔圆。在帐子之外,可以看见旦角一甩水袖,甩出一串串风摆柳的体态语言,实际是在平面的牛皮刻出的影人让灯亮出来,达到了立体、生动、丰满的人物体态语言效果。陶立璠教授蹲着,几乎全程录下了这块地方民间艺术奇葩。秦剧团的旦角、生角、大净、丑角分别亮出天生的好嗓子,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比见到真人要美妙十二倍,在想象中尽情享受耳福,以为是账上的皮影人在唱,皮影人的神态与唱腔严丝合缝,这才是把式作为的效果。这位唱大净的女子穿着牛仔上衣、球裤,紧身红薄毛衣,扎着尾巴式长头发,白球鞋,走在街头,不过是工厂的工人或上学的学生,谁也不会把古老的专业唱腔和她们联系到一起。

  樊苗苗20多岁,在省上得过正规大奖,女声流行歌曲,她唱得已有明星之誉。她身着中式无袖旗袍,大红底色印白花,扎着红头绳,把一曲赞美泾川好地方的通俗歌曲尽情发挥,当代农村黄土风情从歌声中徐徐趟过,把古老的秦腔声切换成地域时代之音,这有在台湾听校园歌曲一样的效果,纯朴、清纯、本色,对生活充满激情、热爱,又乐观、欢快、向上、健康,突显的是环境友好,山清水秀的感觉。文博是泾川难得的演艺人才,我多次说,你到北京演艺界,得高师之传,在神州大舞台开眼界,你就是全国明星,随时可上央视;在县城,太屈才了。他对弦乐、管乐都娴熟,造诣深,又能作曲,大型剧目作曲,创作歌曲,都得心应手。这时,他把萨克斯拿了出来,把人们的感觉吹到了国外,艺术语言是无地理之界的语言,从古老,到乡土,从民族,到两岸,从神话,到欧美,艺术元素盈充于四四方方的会议中心大厅。当时的大厅窗明几净,当年最现代的会议桌椅黑中透红,无柱子的大厅被吊灯强化着最时尚的流行感官,仿佛置身于当代文明世界的最前沿,也在最高水平的理论殿堂里发表最先进的成果,恍如这种文明之汁如蜜充溢心田的丰满感觉。

  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在甘肃泾川县城里成功举行了。这是一个意义特别的原创,是时代色彩占全的创新。是联系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只用电话、传真,不知商议了几百次而未用纸本文字的运作,又时在夜里,多半在深夜,在黎明,或在街道、上班、车上随时通话。和陕西、西安旅行社的联系,也成了常事,手机号、座机、邮箱,一时间使用率骤升。现在打开当年魏海峰拍摄的全程照片文件夹,一一回放,五年前人们多年轻、丰满、朝气,活力四射。五年后,许多人已变得很老了,年轻人变化不大。

  刘映琪主席发表演讲《西王母吸引海峡两岸人民的魅力》之声在耳,当时60岁不到。2009年是一个冬寒来得早的年份,他因肺病突然去世了,这都是变化。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是巨大的,近距离的,细节多,感慨多。而放大到海峡两岸,扩张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却没有根本变化,这就是西王母文化。一切文化的永恒性,是文化无年龄之分的魅力。人是渺小的,文化比大自然更神奇。大自然不语,以大规律运行,文化则有声有色,有形无形,它永远是新鲜的,永远是不厌烦的,不乏味的。刘映琪主席在演讲中说:“西王母的魅力有三个方面:首先西王母在中国历史的衍进中,已成为中国人认识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中的自然力的代表,这种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注入了中国汉民族的血肉之中。其次,是西王母文化繁衍中能够给予人以“不死”或“长寿”内涵感染力量的存在。再次,西王母传说中的和平思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这就是西王母文化的永恒魅力。

  张炜是泾川第一代计算机专家,鼠标在他手中分明是玩具,他轻松地做了课件,把我收集的1990年以来台胞访泾川照片编辑成集,又把可拿到的电子版论文精心打扮,每个人的头衔赫然出现荧幕上,在论坛词语激扬时,大屏幕上展示着照片、文字,让人强烈的感觉到,我们是在现代,是在21世纪,这本身创造了泾川历史上最早用多媒体展示演讲的记录,这本身也在书写者历史。1999年研讨会,用的是胶卷洗相的照相机,现在,都拿着数码相机,几年功夫,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泉宾馆的饮食,让台胞颇感清香、温馨,小小圆圆的馒头,小麦的原味是盛产大米的海岛、江南人士无论如何也忘不掉的,它的个性就是地气、水土、地域、西王母国作物信息的散发,台胞拿着小馒头,不用就菜,就那么吃大自然的原始、原创、原汁原味,炒面、烩面、细长面中,他们最喜欢炒面,每人一碗是到泾川收获口福之必须,炒面成为记忆,成为保留节目。而泾川的红富士苹果,则让他们永远着迷,和在台湾市场买到的是两个口味,个大,色红,硬度高,那么脆,水分充足,甜是非蜜样地甜,又酥,又有嚼功,晶道。全体代表在饮食上有选择。终生或许不吃一口某一种食物、水果,特别是女性,特别是从海岛来到黄土高原的人,苹果却是人人都爱吃,没有任何理由和个性选择,而能拒绝泾川苹果的诱惑。因为来到了苹果的原产地,大量的指标比日本、美国高出许多。苹果和西王母文化一样,是泾川这块土地恒久的魅力,生产力不会因任何新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衰减,丝毫不理会工业经济的魔力。有这样一种水果,能让台胞不会忘记,能梦中依稀。还有蟠桃、鲜桃、柿子、红柿、马莲枣、柿饼、核桃、黄金梨、水梨、白葡萄、紫葡萄,而蔬菜中的白地黄花、白半冬萝卜、西红柿、茄子、豆角,便宜而受土时间久,都是价廉而质优的最爱。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