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十二五”之八 — 生态环境资源节约

2011年12月09日 来源:规划局 点击数: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着力突破资源和环境制约,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持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1、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和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修复作用。加大荒山造林、道路林网、城镇绿化、村屯绿化力度,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

  2、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进程。按照“北部黄土残塬旱作农业生态功能区、泾汭河谷城镇与灌溉农业生态功能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林牧生态功能区”三个功能分区,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保护,提高河岸绿化水平和防洪能力,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扩大林改成果,加快林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经济林、用材林,注重树种改优,由单一树种向多树种转变,发展特色生态林业。完成树种改优10万亩、林下种植10万亩、林下养殖1000万只,开展中幼林抚育,以果树经济林苗木和常青绿化苗木培育为重点,建设育苗基地5000亩。强化保林、护林、养林,建立生态林业保护体制,健全中幼林抚育、造林补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建设生态效益型林业。

  4、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以泾河流域、黑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蒋家沟坝系工程等项目为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治理面积达到1231.1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8.6%,建成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县。


  “十二五”期间生态林业建设重点项目

  1、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防护林基地建设。实施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防护林基地建设工程 55万亩。总投资4.4亿元。

  2、黑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增综合治理面积5482公顷,总投资3110万元。

  3、黄河干流泾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2100公顷,总投资7.2亿元。

  4、朱家涧小流域综合治理。综合治理面积10800公顷,总投资4275万元。

  5、蒋家沟坝系工程。新建骨干坝9座、中型坝1座,总投资2498万元。

  6、川区水土保持生态综合开发治理项目。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740公顷,总投资1300万元。

  7、崖窑沟流域坝系工程项目。新建淤地坝8座,总投资1200万元。

  8、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新建吴家水泉沟、田家沟流域等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新增综合治理面积 7096公顷,总投资1200万元。

  9、合志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638.97公顷,总投资4400万元。

  10、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设生态公益林1万亩,补植补造5万亩,中幼林抚育10万亩。总投资1618万元。

  11、林下种植、养殖。完成林下种植10万亩,封山养殖1000万只。总投资2000万元。

  12、三北防护林工程。建成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基地8万亩。总投资4000万元。

  13、优质苗木基地建设。建设苗木基地1000亩。总投资400万元。

  14、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落实森林管护68.5万亩。总投资950万元。

  15、亚行贷款泾川生态发展项目。建成经济林1.2万亩,3000吨冷藏库一座。总投资2103万元。

  16、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成基本口粮田21.8万亩,营造薪炭林10万亩,补植补造7.7万亩,建设林产品基地9.1万亩,改造经济林5.7万亩,建暖棚牛舍1.1万平方米,建沼气池1.1万座,培训农民6.3万人。总投资2.27亿元。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打造生态型循环农业产业链。积极推广“畜—沼—果(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延伸生态型循环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循环发展,打造南北二塬果畜互支互促和泾河、汭河、黑河、洪河流域乡镇畜菜互支互促循环发展特色产业板块。深入实施农村户用沼气、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着力构建循环工业产业链。立足现有骨干企业,提升发展一批新型环保企业,重点建设果品、畜牧、蔬菜深加工和粮食、饲料加工循环产业企业,依托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泾川项目区建设,构建石油、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开发,加大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论证建设4×3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联产等项目,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

  3、积极推动循环型城镇建设。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造系统,推广区域中水回用系统,强化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和鼓励废旧资源的再利用产业发展,形成再生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型城镇建设。到2015年,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三、加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加大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推进农业集约用水,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等低水耗新技术,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节水措施。着力加强工业节水,发展清洁型、节水型产业,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加强企业节水和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积极推进生活用水节水设施改造,切实加强城乡居民生活节约用水。

  2、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依法保护耕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的宏观控制,盘活存量用地,保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泾川项目区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和复垦,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3、促进能矿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坚持加快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提高效益与保护环境并举,提高石油、煤炭等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鼓励对煤矸石、矿渣、粉煤灰、尾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加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1、加强工业污染治理。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控制增量,调整存量,确保完成减排目标。加大企业排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提高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加强废弃物的安全处置,推进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供热工程,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到2015 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工业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2、加大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使用自分解农膜、废膜回收利用、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合理确定畜禽养殖总量和区域布局,发展集约化、生态化养殖。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推广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和生物肥,推进农业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农村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3、强化生活污染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和城镇垃圾收运体系及无害化处理,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在窑店、高平、王村、荔堡、玉都、党原等6个乡镇新建日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各1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

  4、有效控制流域污染。制定泾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加快污染治理步伐,防范上游地区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泾河、黑河、汭河、洪河等河流的污染监控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上下游组织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泾河川段地表水水质控制达到III类水质标准。加强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


  “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建设重点项目

  1、村庄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50个村实施农村面源污染、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总投资1.5亿元。

  2、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综合治理项目。在集约化养殖和集中规模养殖区域建设环保工程12处。总投资1.1亿元。

  3、泾河流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项目。实施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工程,开展截污、清淤、生态河堤整治,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流域土壤污染质量调查与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5个乡镇42个村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新建泾河流域灌区节水工程5处。总投资3650万元。

  4、党原农村循环经济示范乡建设项目。建成循环经济示范户3000户,畜禽粪污处理4处,地膜回收处理场1处,沼气池3000座,垃圾收集、填埋处理场1处。总投资2100万元。

  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在中心乡镇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3处。总投资900万元。

  6、废旧地膜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年加工利用废旧地膜5000吨。总投资900万元。

  7、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项目。购置监测仪器、执法装备、取证设备和电磁防射监控装置等。总投资400万元。


  5、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建立资源型企业环境保护、生态恢复专项资金,用于环境综合治理和解决因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推进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