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城方言 >> 正文内容

方言之“冒辘轳”

2011年11月05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但凡生在长在乡村的平凉人,特别是30多岁以上的平凉人,对辘轳这个绞水工具并不陌生。“半瓶子”是个地道的“北塬土锤”,家在崆峒区大秦乡大秦村,我家有口深达20多米的水井,井口上方就安了一个用木头做成的辘轳。通俗地讲,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起重装置。辘轳把是弯腰的树枝做成的,呈弧状,便于绞水时双手抓握,不易脱把。缠绳的辘轳是用木板或整段树木制作而成,中间安有木质或铁质轴承,再涂上机油或清油用来润滑,绞水时辘轳与轴承摩擦,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从七八岁起,我就能摇着辘轳绞水了。

  辘轳,《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平凉方言所说的“冒辘轳”,也叫“跑辘轳”,就是指失控的辘轳。一旦你往上绞水或往下放桶时,抓握辘轳把不牢或不慎脱手,失去控制的辘轳就会在水桶的带动下快速旋转,直坠井底,巨大的冲力加上水面阻力,会把铁皮水桶直接砸个稀巴烂。“半瓶子”儿时曾数次被失控的辘轳把击中脸部,导致口鼻出血,槽牙也被打掉一个,直到现在也没长出来。

  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咱们平凉方言中所说的“蝼蝼”或“地蝼蝼”,是指庄稼地里的害虫———蝼蛄,平凉人俗称地老虎。意思是:这人没见过世面,是个蝼蝼。也就是说,蝼蝼不是辘轳,这两个词不但意思不一样,发音也不一样。

  所谓“冒辘轳”,是指举动鲁莽、轻率的人。按照平凉人的说法,就叫“刹不住闸”、“按不住板”的冒失鬼。

  当然,对于方言俚语的理解,不能说一就是一,在不同的语境、环境、语态下,其意思大相径庭,不一而足。例如:看你弄上那冒辘轳事撒!是说这个人做事鲁莽,欠考虑,把事情搞砸了。又如:你咋像个冒辘轳撒!是说这个人一向做事周全,突然间显得有些冒失。再如:那怂是个冒辘轳!是说这个人素来做事做人鲁莽、冒失、缺乏变通和智慧,不堪大任。又再如:我原先以为你是个“大拿”(方言:指沉稳老练的人),今儿个一见才知道你原来是个冒辘轳。是说这个人要比想象的更年轻,更有活力。

  其实,说一个人是冒辘轳,未必完全是贬义,也未必是褒义。就像有人管“半瓶子”叫冒辘轳,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就是冒失鬼。冒辘轳或许是性格,它与生俱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负面影响,降低他的社会评价,从而影响到他的工作或生活。冒辘轳或许是性情,它代表了这个人的精神气质,在某些特定场景特定环境下,会演化成为一种爆发性能量,这种能量也可以作用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也可以作用于激愤杀人,借酒撒疯。冒辘轳或许是起手,它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生存环境的折射。试想,一个从小生活在贫穷、暴力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起手一定是鲁莽的,暴戾的,不受约束的。就像那些混迹于街头巷尾的混混烂娃们。

  相对而言,冒辘轳多为急性子,暴脾气,三句话不和卯,就有可能演化为一场争吵或一场火拼。平凉人生性豪爽,大气霸气,自古以来就出现过不少冒辘轳式的英雄或枭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个《水浒传》中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刑警队长”鲁达。他被称为“水浒第一英雄”,一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爱抱打不平。但在当时的平凉城,身为“刑警队长”的鲁提辖,面对同样是冒辘轳的“黑社会”头头郑老大,却逞匹夫之勇,以致身背命案亡命天涯。估计,在当时的平凉人看来,鲁提辖就是个典型的冒辘轳。同样,以今天法治社会的视角来评价鲁提辖,他的义举也属冒辘轳行为。不过,鲁达是站在社会公理和正义一边,他的冒辘轳行为虽然有悖法制精神,但不乏侠义情怀,故而才能入小说家言,流芳百世。相反,“黑社会”头头卖猪肉的郑老大仗着“保护伞”撑腰,欺行霸市,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的冒辘轳行为不但践踏了法律尊严,也违背了普世价值观,因而遗臭数百年。

  俗话说:嘴长惹是非,手长惹麻达。冒辘轳嘴长,爱说“挣死鬼话”,自然惹人桑眼。惹人桑眼,自然就招人不爱,诸事困难。冒辘轳手长,爱弄“二杆子事”,自然就会常惹麻达,常惹麻达,就离班房不远了。

  平凉人当中不乏冒辘轳,对照一下,你属于哪一种冒辘轳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