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一、“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党政部门、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十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 1、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泾川一中扩展校园20亩,建成了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公寓楼和餐饮中心等硬件设施,总投资3200万元,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建成了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启动了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完成了向独立高中的过渡。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同时筹资891万元为玉都中学、高平中学修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和餐饮中心,新增校舍1.5万平方米。在荔堡中学新增设普通高中班,职教中心招收综合高中班,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40%以上。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2000年的2265人增加到4928人。 2、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特色突出。由原县职中、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合并组建了县职业教育中心,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组合。原窑店农中改办成独立初中,荔堡农中停止职高部招生。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办学效益明显增强。 3、“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十五”期间,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两基”成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目前,全县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99.28%,辍学率0.04%,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08%,;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4.25%,辍学率2.44%,毕业率96.78%,17周岁人口完成率96.08%。 4、全县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十五”末,全县6周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比2000年的人均7.36年增长了7.1%。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十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的有利时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167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16.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其中消除D级危房3.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81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757万元,县、乡、校自筹资金4181万元,吸纳社会力量投资2162万元。特别是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累计投入902万元,在39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52个,全县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759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达到2.74万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总数的35%。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大力引进师范院校本科生,全县教师队伍中一次性本科人数由1999年的10人增加到2004年的70多人。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全县4000多名在职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50.4%、82.5%和93.3%。教师聘任制试点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五)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创新有了新的突破 农村基础教育“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得到理顺,全县教师工资实现了县级财政统一发放;鼓励和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私立学前教育机构5个,民办中学1所;试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吸纳社会资金2162.3万元,新建师生食宿服务设施3.47万平方米。 (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考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4年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本科上线率居全市前列,专科以上录取率增长了56个百分点。 (七)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县上下形成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共识。县政府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为发展教育事业筹集资金,并形成制度予以保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大办教育,慷慨解囊重教兴学的热潮持续不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群众因此对教育的满意程度空前提高。 二、全县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十五”期间全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虽然教育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仍不能适应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普九”、危改等欠帐达到3238.2万元。 2、师资力量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面临着提高质量和增加数量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小学,代课教师仍然占相当大比例。 三、“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重点,以增加教育投入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泾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 1、高标准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确立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初中在校学生保持在2万人左右,小学生数保持在4万人左右。巩固扫除文盲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8.3年, 2020年,达到9年以上。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形成以政府办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新格局,基本满足社会对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力争使学前幼儿入园率2020年达到90%以上。 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泾川一中启动二期改扩建工程。吸纳社会力量投资修建独立高中建制的泾川三中。玉都中学、高平中学全面完成改扩建任务,2010年前力争建成市级示范性高中。完成荔堡农中向普通完全中学的过渡。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2010年达到75%左右。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1万人左右,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一是集中优势资源,办好职教中心。要根据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合理设置面向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及培训项目,增强专业适应性。二是启动实施职教、成教二次资源整合,统筹全县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举办的成人教育载体,撤并组合,增强县职教中心的综合功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设施共用,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训规模,形成规模优势。三是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各乡(镇)、村要积极利用当地中小学的信息化资源和师资、设施,充分发挥普通学校、成人学校、广播电视教育、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的作用,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和农业产业化的教育培训网络,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拓展职业培训范围,增强职业培训的实用性。到2010年,完成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类专业培训2万人次的任务。 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健全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积极利用和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教育,鼓励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业投资办学,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筹建学校或捐资助学,逐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办学为补充的办学体制,全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所占比例2010年达到10%左右。继续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6、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足额配备教职工,基本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0%和70%以上,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25%左右,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也要占一定比例。在全县推行目标责任制、教师聘任制,试行结构工资制,形成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管理运行机制。 7、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考本科上线率2010年达到35%以上,上线人数达到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以上。 8、持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06年,彻底消除现有危房。“十一五”期间,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排除危房为主,初级中学应以学校改扩建为主。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对即将出现的危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危房要加大排摸力度,及时修缮。五年建成市级标准化学校20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投资1亿元。使中学生均校舍达到6.5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达到5平方米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1、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推进德育工作理念、方法和评价机制的创新,着力构建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机制,实施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成长导师机制和德育评价机制,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泾川特色的德育新体系。 2、实施“师资建设工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业务培训上来。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增强培训实效。 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制”,由县财政按月在工资中发放。中小学分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名师名校长计划”。在教师高级职务的评聘、特级教师评选及推荐中,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 进一步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贯彻《教师法》,营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并享受政策规定的各项补贴,建立健全城乡教师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 3、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 加强课程整合,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提高课改质量。加强教学评价改革研究,继续制订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完善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办法,落实各项减负措施,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促进新课改持续健康发展。 4、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健全专用教室,实现“校校通”。2010年前全县乡中心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90%。 5、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 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变中小学布点分散、规模小、标准低、设施不全的现状,到2010年,撤并全县3个教学班以下的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创办示范性寄宿制初中5所。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抓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10年,县级标准化学校数达到60%以上。 6、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完善“一费制”收费办法和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做好 “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受益。组织城镇骨干教师到贫困乡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对口支援,促进全县教育共同发展。整合社会捐资助学资源,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继续为残疾少年儿童开展“献爱心”活动。 7、实施“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估工程”。 研究探索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新机制,形成具有泾川特色、科学的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指标体系。 8、实施“和谐校园构建工程”。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做好学校消防、学生宿舍和食堂管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加强信访工作,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继续做好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五、实现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认真落实上级政府关于教育投入的有关政策,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性支出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国拨公用经费,依法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十一五”期间,增加县财政中教育事业经费的支出比例,平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投资体制。探索办学使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实行多元化办学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租赁、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办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办学成本分担机制,采取适当的收费管理形式,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寻求上级资金支持 继续保持和发扬“宁可苦干,决不苦等,穷则思变,后来居上”的泾川教育精神,以工作树立形象,寻求支持。全力实施好已经争取到的各类教育基建项目,重点争取国家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转移支付、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省级教育费附加资助高中建设、高中扩招、中等职业学校专项建设规划项目、骨干专业建设以及国家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等投资项目,每年争取上级各类教育补助资金及捐赠资金1000万元左右,弥补我县教育投入的不足。同时,争取一批师资培训、教育课题研究开发等项目。 (三)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分配上向作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 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依法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推行教育方法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构建21世纪初叶教育课程体系,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切实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加快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改革。县政府成立教育督导团,对乡村两级办学责任落实及教育部门办学行为、过程和质量进行全面督导评估。增强教育评价和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四)加强领导,依法治教,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工程,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建立和健全县乡党政领导教育目标责任年度考核机制。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要严格依法治教,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和教育行政处罚制度。强化教育督导、监察、审计等行政内部监督。积极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坚持科研兴教、兴校的思想,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加强教育规划和重大教育方针政策的科学论证、科学决策研究,确保重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适当运用市场手段,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教育服务功能,努力开创我县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