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记

2011年03月29日 来源:甘肃法制报 点击数:

  发展教育创新改革是关键

  “教育如何走出新的发展路子,做大品牌,必须不断创新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现任泾川县教育局局长的赵晓春如是说。

  2010年9月上旬,泾川县组织召开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和薄弱学科教师座谈会,共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会诊把脉,鼓劲加油,并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低重心、高起点、厚基础、强管理、重质量”的教育发展思路。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路和动力,全县教育系统才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过程打造精品”的工作理念,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人文、生态、书香、和谐”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先后涌现出以泾川一中为代表的64所“文明校园示范校”。

  创建于1940年的泾川一中,198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4年经省教育厅验收合格,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高中”。2010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该校被确定为“省级样本校”。近年来,该校紧紧抓住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契机,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在高中新课程实验正式开始前,泾川一中就对新课程实验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有关文件,举全校之力开展了“制度重建、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突出重点、硬件配备”等方面的研究,使新课程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为确保实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泾川一中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加强决策和部署,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广泛深入地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各阶段的成果;成立新课程实验后勤保障领导小组,负责提供新课程实验必要的后勤保障工作;成立新课程业务方面的指导、评价及协调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新课程的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为使教师进入新课程前有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近年来,泾川一中先后派相关校领导和教师到课改先行区天津等地考察、学习,参加相关培训,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2010年7月,全校教师进行了有关新课程实验的知识培训,使全体高一级教师对新课程实验有了初步认识,也拉开了全校教师学习新课程实验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序幕。

  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学校立足实际,探索建立“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各备课组都安排了过关课,经过听课评课,总结经验,探讨困惑,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年级科任教师驾驭新课程的教学技能。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泾川县教育局把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通过示范引领等多种教研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扩大教学视野,积极推广山东杜郎口和江苏洋思等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有效课堂、创新课堂、人文课堂,涌现出了黄家铺中学、飞云中心小学等课改示范校。泾川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做法在平凉市乃至全省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周边县(区)兄弟学校先后前来参观学习达到5000多人次。

  始建于1984年的高平镇黄家铺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初级中学,自2008年12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领跑于全县同类其他学校,并多次在年度综合考核中走在泾川县前列。

  近年来,高平镇黄家铺初级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黄家铺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了新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两年多的尝试,黄家铺初级中学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4月该校被泾川县教育局树立为课改试点学校,有15家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2009年5月,学校成功举行了泾川县课改现场会,并先后4次受到县、乡党委政府、教育局的表彰奖励;2010年12月被泾川教育局授予“课改先进单位”。

  飞云中心小学始建于1942年,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在校学生共354名,教职工26名,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被确立为全县新课改示范校后,先后接待来自全市、全县100多家兄弟单位3700多人次的课改交流活动。

  近年来,飞云中学坚持“规范+特色”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在新课改方面收获颇丰,尤其是解决了几个制约课堂实效性的问题,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三大转变。一是教学方式得到了重整优化,师生角色发生明显转变;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倡导教师走下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走上台当小老师。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固定的听众”,而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扎实的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地合作、自主地交流、大胆地展示、充分地练习,奇思妙想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感染了自己,也感动了教师,课堂成了他们发散思维、学习知识的乐园。三是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转变。整个课堂由传统的单一灌输转化为自主生成,充满激情的多元化发展教学模式。

  平安校园在点滴中铸就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泾川县教育局牢固树立“办教育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为全县教育教学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在该项工作中,泾川县飞云中学、光彩幼儿园等学校扎实开展工作,曾多次获得殊荣。

  飞云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独立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4953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9名,在校学生97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校风、学风良好,校园环境幽雅。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卫生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卫生制度,形成了一套安全管理好机制、好办法。领导班子力抓安全工作不放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全县前列。

  飞云中学地处312国道沿线,面临街道,地处陕甘交界处,外来人员多,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因地制宜,教育广大师生、学生家长深知安全隐患之所在,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学校经常利用主题班会、法制报告会等不同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并修订各类安全制度20多种,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等。同时,该校还采取村社联保、联片联防办法,与派出所、交警队、乡政府、村组均建立了安全联防应急机制,和家长、教职工分别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划定责任范围,明确了学生全日制安全责任问题和学生周日休息时的安全责任,确保了校园平安。

  位于泾川县城东小区的泾川县光彩幼儿园, 1999年由一些当地企业家和相关单位捐资建成,是原平凉地区“光彩事业重点项目”。该校环境整洁、幽雅,被誉为当地幼儿成长的摇篮。全园现有教职工25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在园幼儿401名,设有教学班9个。多年来,光彩幼儿园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勤劳和智慧,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体、智、德、美相互渗透,以优质的服务、规范的管理赢得了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办园多年来,该幼儿园先后多次被评为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县级“文明标兵单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在省、市、县各类大型比赛活动中获奖,并先后有多名教师荣获光荣称号。

  为确保幼儿健康成长,该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在注重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等方面严抓齐管,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为促使全体教师时刻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修订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处罚办法。对园内所有的电路进行了维修更换;对大小型玩具、体育器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检查维修,消除了隐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各班级通过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技能,尤其是针对去年4月份全国校园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该园专门招聘了保安,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并特别聘请了泾川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两位民警作为光彩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指导全园幼儿进行防震、防火、防突发事件的演练。严格实行家长持卡接送制并与家长签定幼儿安全协议。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完善,园内“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意识已深入人心,近年来,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功的背后洒下的是艰辛的汗水。在多年实践与探索中,泾川教育从夯实基础迈向了提升水平的较高层次,也积淀形成了“宁可苦干,绝不苦等,穷则思变,后来居上”的泾川教育精神,今天的泾川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重教兴学蔚然成风,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泾川教育人没有一丝懈怠,他们承载着全县34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紧盯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泾川教育的未来必将更加光辉,更加灿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