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泾川小吃市场

2011年03月23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所谓小吃,自然与西餐大宴、生猛海鲜是有区别的。泾川的饮食文化,在既不近海又不近牧区的特定区域里,形成了与古老的农业文明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泾川人的“吃”当然多从诸多的农作物中演绎变化,从古而今,代代相袭;同时又因为泾川人在“吃”上善于借鉴吸收发扬提高的特点,所以更使泾川小吃浓缩了陇东高原与关中一带小吃的精华,呈现出独具风格、种类繁多的特色。

  冬小麦是泾川的主要农作物。其面粉细白柔韧,营养丰富,是泾川人的主要食品。在长期的面食制作中,经过“和面、醒面、揉面、擀面、切面、下面、捞面”等多道工序,经过巧妇的手,形成了以面粉为原料风格迥异的不同吃食和制作技巧。用早已备好的热汤将从凉水中冰过的面条〖HT5”,6SS〗氵〖KG-*2〗笔[HT5”,5SS]两三次,再舀上臊子汤或韭花汤辣子油,一碗色、香、味足以使任何人心动的“泾川细长面”就做好了。其实“细长”还不足以写尽“泾川面”的特色,其独到处更在于这种面条的柔韧爽口,汤料的鲜香味长,色泽的白、红、黄、绿的搭配上。但仔细品来,南北二塬的细长面讲究在擀面的过程上下功夫,重在吃“面”;川道和城区则更讲究汤料的调配,讲究喝“汤”。有诗曰:“巧媳妇真能干,长面擀了一大案,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如今,擀长面的功夫在农村仍是很讲究的,所以泾川细长面“一把刀”的桂冠就被南北二原的妇女们夺了去,城里人把吃细长面当成了稀罕。

  经过“起面、兑面、揉面、成形、上笼蒸”等工序,就完成了“泾川罐罐蒸馍”的制作。这种上大下小形似小罐的馒头色白如雪,皮薄如纸,热柔冷酥,醇香味长,含水量少,长存不馊。开水浸泡,若白莲初绽。清代康熙过泾川品尝后赞曰:天下扶麦之麦在泾州矣。

小麦面粉调和后经油炸可做成油饼、油条、油果子、馓子以及形如宝塔的酥合子之类;裹糖油煎后谓之“糖油糕”;加大油、羊角葱用鏊煎炸谓之“火烧子”;油饼夹糯米糕谓之“油饼晶糕”… …这些吃食是城里人的快餐,可称之为泾川人的“热狗”或“三明治”。

  至于用泾川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五谷杂粮、土生土长的其他动物植物,经泾川的巧妇、大师之手制作的百余种吃食:〖HT5”,6〗饣〖KG-*2〗合[HT5”,5SS]面、花花面、苜蓿面、陆食、粘糕、疙瘩子、黄黄、韭饼、糊裹… …可谓各有其绝,各有其妙,不一而足;千百年来每味食品后面演绎而成的故事、传说,更让人对泾川大地上沿袭千百年的吃食产生莫可名壮的向往与食欲。

  泾川的小吃如繁星散落在南北二塬、泾两岸,同一种食品在不同地域就有不同的吃法、做法。在县城小吃市场上吃到的口味到了乡间集市上小吃摊上,您会发现又变了一个味道、一个样子。

  有市就有场,泾川的小吃市场绝不至县城一家,十八个乡镇都有规模不等的买卖场所。您若有意放下头疼的公务、商务到泾川的大街小巷里去寻览与西王母的故事一样古老的吃食,保准您会在满足了口感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灵智的发现。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